北魏孝文帝改革 知识点题库

拓跋珪在位期间
①改变原有部落组织,实行编户制度  ②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③采用汉制汉官  ④重新统一黄河流域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 . 尊儒崇经 B .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C . 模仿汉族制度 D . 学说汉话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①规定俸禄由国家筹集,按品第高低发放给官吏,严禁贪污   ②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③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     ④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④
实行均田制的直接受益者和最终受益者是 (   )                                               

A . 地主.国家 B . 农民.地主 C . 农民.国家 D . 国家.地主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     )

A . 受到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侵扰 B . 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 . 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 D . 为了接受和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这是因为(  )
A . 推行均田制 B . 实行三长制 C . 实行俸禄制度,整顿吏治 D . 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
北魏实行均田制,其中“均田”是指(    )

A . 没收地主多占的土地,平均分给无地农民 B . 将荒地收归国有,招募流民垦种 C . 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 D . 将全国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帝曰:“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材料中的“帝”是(   )

A . 秦孝公 B . 孝文帝 C . 宋仁宗 D . 宋神宗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1. (1) 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作者旨在强调(    )

A . 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 B . 北魏因改革成为强大帝国 C . 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 D . 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
实行均田制是孝文帝采取的重大改革措施,“均田”是指(    )

A . 没收地主多占的土地,平均分给无地农民 B . 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与无地农民 C . 将荒地收归国有,把流民组织起来垦种 D . 将全国土地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
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与恩格斯的话最吻合的改革应该是(    )

A . 梭伦改革 B . 管仲改革 C . 商鞅变法 D . 孝文帝改革
“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材料描述的改革是(    )

A . 商鞅变法 B . 1861年改革 C . 孝文帝改革 D . 王安石变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三: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1. (1) 从图一和图二服饰变化中,你获得的最重要的历史信息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何影响?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商鞅为实现民“殷富”所采取的措施。

  3. (3) 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4. (4) 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内容的相似之处。

孝文帝改革以前,北魏在中原地区实行宗主督护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实际上控制地方基层社会组织的是(  )

A . 保甲制度 B . 邻里党三长 C . 豪强地主 D . 地方军阀
史料记载,北魏初年“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后来却纷纷“返旧墟”,导致这种变化产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    )
A . 屯田制 B . 均田令 C . 征役制 D . 雇募制
下列不属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加速政权封建化的措施的是(    )
A . 制定官吏俸禄制,地方实行三长制 B . 兴办太学等学校,教授儒家经典 C . 废除鲜卑族祭祀礼仪,改用汉族礼仪制度 D . 修订律令,废除一些带有奴隶制成分的落后残酷刑律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
A . 整顿吏治 B . 迁都洛阳 C . 汉化政策 D . 颁布均田令
《魏书•高祖纪》记载:(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上述现象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是(  )
A . 尊儒崇经 B . 采用汉族姓氏 C . 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 . 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孝文帝)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四《魏孝文迁洛》

材料二:孝文帝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抛弃狭隘的民族偏见,坚决推行改革政策,对北方的经济发展、政治安定、丈化复兴、民族融合都作出了贡献。

﹣﹣肖黎《魏孝文帝评传》

  1. (1) 孝文帝针对“以华风变之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2. (2) 两位作者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有何不同?请你指出影响评价改革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