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 知识点题库

下列各项对图中迁都影响理解准确的是(   )

A . 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 . 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 . 利于削弱世家门阀特权 D . 促进了民族间的大融合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形成于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则于近百年中国与列强对抗中出现。其中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有
①孝文帝          ②唐太宗        ③康熙帝        ④孙中山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A . 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话 B . 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 C . 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 D . 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电视剧《北魏冯太后》讲述了中国历史上一位政绩卓著的女改革家冯太后充满传奇的一生。这部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镜头是(  )

A . 冯太后研习儒家经典 B . 孝文帝聆听冯太后的教诲 C . 冯太后病逝于洛阳 D . 冯太后斥责保守派贵族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前后,统治者所采取的措施中,相同之处有①重视农业,从游牧转向定居生活  ②继续强化对外战争  ③重视汉人汉制   ④强化编户制度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透过右图能获知北魏 

①北魏骑马武士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情景 ②北魏是“马背上得天下”的政权 ③北魏时陶瓷艺术水平高④北魏时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 . 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 . 都完善地方政权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 . 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 D . 前者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后者得到旧贵族的支持
《资治通鉴》记载“魏主(指孝文帝)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其主要目的在于(    )

A . 笼络汉族地主 B . 稳定鲜卑社会 C . 巩固北魏统治 D . 促进民族融合
北魏孝文帝之所以把都城迁往洛阳,从主观动机上不包括(   )

A . 便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 . 为保证改革的顺利开展 C . 加强对黄河流域地区的统治 D . 洛阳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

A . 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 . 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C . 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 D . 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

                                                           ——《魏书·成淹传》

材料二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魏书·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三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执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列传第七中》                                                

材料四  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廿二史札记·崔浩传》                                                                                                       

材料五  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一一中国社会史》

请回答:

  1. (1) 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材料一至材料四中的哪些材料? 除迁都外,北魏政权“行汉法”的举措还有哪些?
  2. (2)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请指出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是什么?并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
  3. (3) 材料五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社会的影响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为主要的表现是(    )

A . 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 . 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 . 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 . 加速了民族融合
北魏时期,孝文帝始颁俸禄制,并建立了考绩制度。北魏以至齐、周执行均颇为严格,而南朝几无定制,造成了上下相率、肆意搜刮百姓的后果。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全面的是(  )

A . 孝文帝改革对北朝历史影响深远 B . 俸禄制与考绩制度形成相互配合 C . 南朝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 D . 制度是影响吏治状况的重要因素
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针对的是当时(  )

A . 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B . 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C . 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D . 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其改革的措施中,直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又促进了鲜卑族封建化的措施是(    )
A . 迁都洛阳 B . 整顿吏治 C . 移风易俗 D . 颁布均田令
颁布“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此诏令的皇帝是(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光武帝 D . 孝文帝
《魏书·食货志》中记载:“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流通,高祖(元宏)始诏天下用焉。”对这则材料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 北魏政府一直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北方商业萎缩,北魏一度有所复苏 C . 北方经济逐渐赶上南方 D . 北魏开始流行货币地租
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着当时(    )
A . 鲜卑与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高度 B . 鲜卑与汉族地主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 C . 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彻底消失 D . 落后的民族终将被强大的民族代替
北魏政府下诏均给天下人田:“诸桑田皆为代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有盈者无受无还,不足者受种如法。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    )
A . 促进了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B . 使小农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C . 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D . 推动了精耕细作生产方式
史书记载,孝文帝“始班俸禄。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增调外帛二匹。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又接受汉族官僚李世安的意见,“始议均田”。孝文帝的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 . 吏治清明 B . 粮食产量增加 C . 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的要求 D .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