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至隋唐五代科技成就 知识点

1.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2.南朝祖冲之,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推演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早了近1000年;
3.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综合性的地理著作;
4.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5.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6.唐朝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7.唐朝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
8.唐高宗,苏敬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三国至隋唐五代科技成就 知识点题库

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金刚经》采用的印刷技术是(   )

A . 雕版印刷 B . 泥活字印刷 C . 木活字印刷 D . 铜活字印刷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 (    )
①一束纸张 ②一部杂剧剧本 ③印刷精美的《金刚经》 ④王羲之的《丧乱帖》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③ D .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一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是

A .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B .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C .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D .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

A . 春秋时期 B . 西汉 C . 南北朝 D . 北宋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
A . “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 . “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 . 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 . 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唐朝孙思邈在论及医道时总结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皆如至亲之想;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一心赴救。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这一总结(    )
A . 反映了孙思邈高超的医学技艺 B . 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 C . 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基本思想 D . 促进了古代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
据叶德辉《书林清话》载,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板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A . 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 . 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运用 C . 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D . 雕版印刷仅限用于官方刻书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的选择是(     )
A . “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B . 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始于明代 C . 活字印刷书籍最早出现于元朝 D . 火药在唐代开始用于战争
中华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今天中国教育的重要使命,历史学习是我们认识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请回答:
  1. (1)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 (2) 隋唐文化繁盛,请举出科技、文学成就各一例。
  3. (3) 对于包括传统儒家思想、古代科技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人们有各种态度和看法。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主张是什么?
《吕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齐民要术·种谷》中也有“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结论。这反映了古代农业具有(   )
A . 人定胜天的世界观 B . 因地制宜的生产观 C . 和谐统一的生态观 D . 精耕细作的发展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本书改变传统中国历史以王朝循环为结构的固定模式,对中国历史尤其是被传统叙述方式所忽略的社会生活、民间社会、世俗信仰以及中外交流等方西均做了细致的描述。该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构建中国,叙述有确切文字——甲骨文以来至汉代的历史;第二部分,面向西方,叙述三国至唐代的历史;第三部分,面向北方,叙述宋至明的历史。

——摘编自【美】芮乐伟.韩森《开放的帝国:1600年前的中国历史》

选取书中某一部分,结合中国古代历史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中是京畿之地,随着长安及关中地区总人口的增长,募兵制的实行,尤其是高宗以后,关中土地所产远远满足不了对粮食帛绢的要求,也不利于解决突厥、吐蕃侵扰造成的西北边境局面紧张的问题。开元22年,玄宗任命宰相装耀卿主持改革漕运,裴耀卿于原运线几大河系,即黄河、运河和黄、渭交汇处及三门峡东西沿河设仓,逐级转运,使江南之船不入黄河,黄河之船不入渭水,水通即运,水细即止,又将北运线经三门砥柱一段水运,改为陆运,于三门以北开山路18里,绕过三门险滩。改革后,凡三岁,共运700万石,省陆运庸钱30万缗。唐代宗时,刘晏继承并发展了装耀卿改进漕运的方法。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裴耀卿改革漕运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裴耀卿改革漕运的意义。
有一本著作,记录了我国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涉及畜牧业等。它的内容中“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产生了一定影响。该著作为(   )
A . 《九章算术》 B . 《齐民要术》 C . 《农书》 D . 《本草纲目》
史学家曾对某一农学著作作出高度评价,“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此处“它”指的是(   )
A . 《四民月令》 B . 《农书》 C . 《氾胜之书》 D . 《齐民要术》
在唐代,纸质图书交易已很发达,有经书、医术、佛经,还有诗人的个人专辑;到宋代,官方出版与民间出版竞相发展,大相国寺就有很大的图书市场,并且兼营字画、古玩交易。这可以反映(   )
A . 商品经济已发展到新阶段 B . 科技进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C . 古代民众的文化素质较高 D . 统治者对文化教育事业重视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有许多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 .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注重节气 B . 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 . 中国古代农业尊重自然规律 D .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以下科技发明成果,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 
A . 蔡伦改进造纸术 B . 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C . 《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D . 贾思勰著《齐民要术》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
A . 以社会教化为主要追求 B . 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 .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 .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代著名史家杜维运先生说:“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是历史的两大要素。所谓历史叙事,一般来讲,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历史解释大致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史学家根据史料撰写历史,其呈现出来的,不是历史叙事,就是历史解释。”

材料一:“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一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在长安城的外来居民的数量相当大,有许多大食人、波斯人、天竺人。”

——美国学者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

材料二:唐代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中外、胡汉混合的文化,正是多种文化的交流会聚,才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唐代文明。

——张广达、王小甫《天涯若比邻》

材料三:

材料四: “化外人(外国人)于宽乡附贯安置……诸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唐律》

问题:

  1. (1) 上述材料哪些是历史叙事?哪些是历史解释?哪些是历史证据?
  2. (2) 材料一、二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加以验证?
  3. (3) 运用史实说明“唐代文化是多种文化的交流会聚”。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齐民要术》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地区。这(   )
A . 有助于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B . 使社会经济布局趋于合理 C . 会导致民众饮食结构的改变 D . 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