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至隋唐五代科技成就 知识点题库

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已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     ) 

A . 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B . 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C . 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D . 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    )

A . 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 B . 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C . 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 . 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
A .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 .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 . 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 D . 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中国在汉朝时主要是向外传播生产工具和先进的手工艺品,唐朝时向外传播的是政治制度、思想、文学艺术等。北宋及以后向外传播的主要是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这说明了(  )

①汉朝时我国以铁器为代表的生产力水平居世界前列

②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封建中央集权制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

③唐朝时各国普遍认同我国的儒家思想

④四大发明对整个世界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以至唐宋,中国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有所发展,某些领城仍领先于世界,但总体上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习.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明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中国同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渐行渐远,屡次错失富民强国的历史机遇,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明清科技发展史中

留给我们太多的遭憾,总结其历史教训,就是为了切实重视科学技术,不再重蹈覆辙。”

——刘尚希、韩凤芹、中学锋(明清科技发展;政府作用与历史经验教训》

材料二:西方的自然规经历了古希腊、中世纪的漫漫长夜之后,引发了文艺复兴的自然科学革命,自然科学自此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发展的学问。但哲学与具体科学始终保持了一种不离不弃、相铺相成的紧密依存关系。相比之下,中国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发展却呈现出与西方迥然不同的发展路径。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是为改进生产技术的一种经验积累和提升。中国哲学和自然科学是并行独立、互不相干的。

——整理自李洁明、王栓萌《近代中西方不同科技发展道路的哲学反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唐宋时期与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近代科技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道路的不同之处。并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西方的原因。
《齐民要术》的内容不包括(    )
A . 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要不断进行改革 B . 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 C . 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要抓紧农时,因时耕作 D . 介绍了我国山川河流的走向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其中出现于隋唐之际的是(    )
A . 火药 B . 指南针 C . 造纸术 D . 雕版印刷术
王祯在《农书》中认为农业生产的关键在于时宜、地宜,并详细地论述了开垦、土壤、耕种、施肥、水利灌溉、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业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据此可知,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
A . 注重精耕细作 B . 结构同趋合理 C . 分工日益细化 D . 技术领先世界
西晋文人傅咸曾在一篇赋中写道:“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真。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己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作者在赋中所赞美的是(    )
A . 白瓷 B . 丝绸 C . 文人画 D .
有史料记载,751年唐朝与阿拉伯帝国间的怛罗斯之战中,唐朝战俘将造纸术传到非洲和欧洲。但据杜环(735—812年)《经行记》记载,此战唐朝战俘中没有造纸工匠。近年有中亚学者指出,此战前造纸术既以和平方式传入中亚,10世纪时传入叙利亚、埃及和摩洛哥。由此可知(   )
A . 《经行记》作为第一手史料更为真实可信 B . 中亚学者研究结论形成较晚因而更加可靠 C . 文献记载和历史研究必须经考古发现证实 D . 西亚人在造纸术西传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习.平主席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对于人们在相貌、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出了很强的宽容心态,甚至所谓的“华夷之辨”也仅仅是文化观念的差异,而不是本质性的区别。在与来自“中华文化圈”之外其他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中华文明先后容纳了外部传入的佛教、伊斯兰教、萨满教、基督教等宗教及教派,吸收了外来宗教的许多文化元素,包括哲学思想、话语体系、制度形式和文学艺术。

——摘编自马戎《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特质》

材料二:清代,来华的耶稣会士先后把中国的四书五经等古代经典翻译成西欧文学。中国的优秀文化在启蒙运动澎湃展开的时代,催促了近代欧洲文明的诞生。18世紀,大批中国瓷器运往欧洲,成为普通家庭的日用品。清政府还曾聘请耶稣会士白晋、张诚等入宫讲授西学,并用西法实行全国性的测量。在建造圆明园时,在建筑、绘画、雕刻等方面,也有不少模拟西方风格的地方。

——摘编自郑宝琦《中国古代通史》

材料三:1735年在巴黎刊印的《中华帝国志》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法国百科全书派启蒙学者与德国、英国的知识界均以此书作为了解中国的重要材料。欧洲启蒙学者多是开明君主专制论者,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成为启蒙思想家们追求的社会楷模。霍尔巴赫主张以德治国,并公然宣称“欧洲政府必须以中国为模范”。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 (1) 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特质”是什么?结合宋代儒学发展的史实加以说明。
  2. (2)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古代中西文明的交流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蜚声中外的唐代京师长安,以及东都洛阳,实际上都是在隋代建造的,创建这两座历史名域的第一功臣是杰出的建筑学家宇文恺。宇文恺(555~612)字安乐,隋朔方(今陕西靖边白域于)人,后迁居西安。出身武将世家,好学博览,多技艺。初仕北周。入隋任营新都副监。凡所规划,皆出其手。大业时,任营东都制监,迁将作大匠,考历代宫殿法式,继其华丽,边其宏伟。拜工部尚书。又征民工开凿广通渠,以利灌溉。引渭水,达黄河,以通漕运。大业三年(607)炀帝北巡,命其造殿、帐,其下可坐千人。又造观风行殿,能容侍卫数百人,下装轮轴,可推移。著有《东都图记》《明堂图议》《释疑》,已佚。

  1. (1) 根据材料,概括宇文恺的主要成就。
  2.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建筑取得巨大成就的条件。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孙思邈(581—682),唐代著名医药学家。他目睹民众缺医少药,毅然放弃仕途,立志做一名“苍生大医”。他以历代名医为榜样,刻苦钻研医药典籍,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并结合个人的学术经验,先后撰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故以“千金”两字命名。该书搜集整理了6000多种医方,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自古以来至唐初的医药学成就。他提出行医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精”,即精深的医学造诣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诚”,即对病家、对同道怀有一片赤诚之心。在治疗学方面,他对传染病的防治和护理有比较突出的创造性。他还十分重视妇幼保健卫生,强调妇科病的特殊性和小儿护理的重要性。孙思邈与唐朝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并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人们为了纪念孙思邈,尊其为“药王”,“箫鼓年年拜药王”,已成了孙思邈故乡人民千百年的习俗。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思邈的主要贡献。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思邈所具备的优秀品质。
中国科学技术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下列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著作是(     )

①《黄帝内经》    ②《九章算术》    ③《齐民要术》    ④《千金方》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历史一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郦道元, 北魏时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好学博闻,历览异书。他生活的时代,正当 

两晋十六国各族大迁移以后,南北方许多地名,几经变更。水道系统也有变动,而且“胡汉译言,音为讹变”。因此,他为三国时人所撰《水经》作注,成《水经注》四十卷,全文约30万字,是原文的二十倍左右。郦道元的《水经注》介绍了全国1252条河流,不仅系统地阐明了水道的源流和变迁,而且记载了劳动人民所修造的堰渠分布情况和溉田亩数,各地的特产等。同时他还对郡县的沿革,城市的盛衰,以及历史故迹、民间传说,都作了详尽的记载。书中还有今天延长石油矿和玉门石油矿的最早记录。郦道元是在青、齐一带长大的,书中的许多情况,大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至于不能亲至的江南、西蜀,郦道元网罗了那一带的地理文献资料,借以弥补自己知识之不足。中外研究此书者众多,继而形成了一门世界性的学问一郦学。

-----摘编自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史》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郦道元作为一名研究者具备的素养。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水经注》为后世推崇的原因。 
三国至隋唐时期,科技文化发展迅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 B . 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分别被誉为“诗圣”和“诗仙” C .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对农业工具的记载最为丰富 D . 医学名著《千金方》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824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诗集作序,写道:“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模刻),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拿着白诗印本去换茶换酒)者,处处皆是。”上述材料反映出(   ) 
A . 雕版印刷已应用于诗歌 B . 活字印刷已经广泛使用 C . 官员文化素质大大提高 D . 诗歌发展出现最高成就
2015年12月7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诺贝尔医学奖颁奖典礼上谈到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她的启发。该书主要记述各种急性病症的简便治疗方法,并略记了病因、症状。此书(   )
A . 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实用的特点 B . 反映了当时“西学东渐”的文化潮流 C . 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 D . 奠定了中国古代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某学者在其论文中谈到,唐朝统治者通过颁行医方、派遣官员赈灾送药、战争之后下诏埋葬骸骨等手段防控疾病。同样,政府也注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以下结论符合材料的是(    )
A . 唐朝已形成完备的城市排污体系 B . 战争之后埋葬骸骨成为预防疾病的主要手段 C . 唐朝政府将疾病防控与公共卫生有效结合 D . 唐朝通过建立公共卫生体系来防控疾病
时人元稹作《白氏长庆集》序,称白居易诗风行社会,“扬、越间多作书模勒,卖于市肆之中”。这表明,当时(    )
A . 活字印刷术在民间逐渐应用 B . 手抄书籍促进诗歌传播 C . 诗歌主要满足市民阶层需求 D . 雕版印刷推动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