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小说与戏曲 知识点

明清时期的小说:
(1)条件:工商业市镇的繁荣和书坊、刊刻印刷业的发展。
(2)四大名著
著作 作者 成书时间 特色 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描写了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了许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中期 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通过塑造孙悟空这个形象,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
《红楼梦》 曹雪芹、高鹗 清朝 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 书中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兴衰变化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及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起来,这为小说创作的繁荣提供了广泛的素材。
②随着市民阶层的壮大,产生了广泛的社会需要。市民投身商海,在紧张忙碌的工商业活动之外,特别需要精神的释放,于是对通俗文学作品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③明清时期,人们赞美小说、推崇小说的社会舆论所营造的良好氛围也推动了小说的发展。
④印刷术的成熟,为通俗读物的广泛流传提供了有利条件。

明清时期的戏曲:
一、明代戏曲艺术的发展概貌
(一)海盐腔
元代已产生的南戏声腔。在明正德年间,流行至浙江海盐,与当地戏曲、民间音乐相结合,演变成南戏新声腔,称海盐腔,其剧本多数文人创作,音乐风格文静、优雅,伴奏用锣、鼓、拍板等打击乐,不用管弦。后来昆山腔兴起,海盐腔日渐衰落,以至绝响。
(二)余姚腔
产生于浙江余姚县,形成于元末明初,明代中叶流传到江苏、安徽等地。演唱时只用鼓板,不用管弦,常用“滚调”唱法,突破了曲牌联套体的结构形式。
(三)弋阳腔
形成与元末江西弋阳的南戏声腔,简称“弋腔”。明初至嘉靖年间,已流传到徽州、南京、云南、贵州等地。弋阳腔是后世高腔戏的前身,清代称作“高腔”。弋阳腔对各地地方戏曲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影响,如赣剧、湘剧、川剧等高腔戏,都与它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四)昆山腔
昆山腔是四大声腔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又称“昆曲”或“昆剧”,元末明初年间,由戏曲家顾坚始创而成,是昆山地区的一种土戏。其发展得力于魏良辅与梁辰鱼。
明代戏曲艺术集大成者为汤显祖及他的《临川四梦》。其中又以《牡丹亭》成就最高。并且,《临川四梦》还是现存乐谱最多的戏曲古本。

二、清代戏曲艺术的发展概貌
(一)乱弹
泛指清康熙末年到道光末年的一百多年间各类新兴的地方声腔剧种,在音乐上创造了以板式变化为主(即板腔体)的“乱弹”形式。板腔体的使用,成为新兴戏曲与古老戏曲的一个分水岭。有两种音乐结构体式:曲牌体及板腔体。
(二)梆子腔
又称西秦腔、乱弹、秦腔。因使用打击乐器梆子击节而得名。起源于我国甘肃、陕西、山西一带。梆子腔在清初之际,向各地流传,并与当地的语言和民间音乐结合,形成各种不同的流派,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风格高亢激越,悲壮粗犷;伴奏乐器主要伴奏乐器为梆子与板胡,结构是运用整齐句式和板式变化为主;唱腔分花音、苦音两类。
(三)皮黄腔
即西皮腔与二黄腔相结合的声腔。该声腔高亢有力,明朗流畅,常用于表现喜悦、激动的情绪。二黄腔产生于江西、安徽一带,是在弋阳腔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其腔调流畅节奏较平稳,风格低回婉转,庄重凝重。常用于表现回忆、沉思的情绪。
(四)京剧
乾隆中期,出现了“花雅之争”的局面,最终昆曲衰落,而乱弹诸腔盛极一时。京剧就是在这一背景之下逐渐产生的。

明清时期的小说与戏曲 知识点题库

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称明清之际的小说家李渔为享乐主义大师,说他的小说“写出了心中之言”,如此评价反映李渔作品代表了(    )
A . 商品经济推动下通俗文学得到蓬勃发展 B . 鼓励市民享乐 C . 文学日益平民化 D . 小说是明清文学的主流
《红楼梦》第53回中写道,宁国府在黑山村有“八九个庄子”,荣国府有“八处庄地”,荣、宁两府的土地租给农民,并由庄头定期缴纳农产品以供荣、宁两府的日常需求。右面是黑山村向宁国府缴纳地租的清单。据此推知,当时的清朝(   )

A . 人身依附关系解除 B . 封建庄园经济盛行 C . 实物、货币地租并行 D .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材料反映的是(   )
A . 传统儒家思想动摇 B .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C . 民主进步思潮产生 D . 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说明(    )
A .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 . 科举制度的发展 C . 市民阶层文化心理的新需求 D . 程朱理学的衰落
有人研究指出,吴承恩(江苏淮安人)的小说《西游记》中有多场宴会,而饭菜几乎都是如米饭、蘑菇、香蕈、木耳、豆腐、面筋、芋头、萝卜等名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准确描述了玄奘取经途中遇见的食物 B . 中国的饮食文化已经影响到周边国家 C . 反映了作者生活时代的南方饮食文化 D . 说明小说因其艺术性不具备史料价值
明代重要的戏曲作者,大都拥有进士科名,而话本小说的作者或编著者中,却少有举人、进士。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 高雅与通俗文艺的不同价值取向 B . 士人与市民的不同文化观念 C . 戏曲与话本小说的不同消费方式 D . 江南与北方的不同区域特征
同学们发现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史实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剧中属于穿帮镜头的是(   )

①战国时期的秦国将军子岸说“纸是包不住火的”

②汉惠帝刘盈带皇后嫣儿在院中放烟花

③年迈的康熙皇帝兴高采烈地点看京剧名段《斩马谡》

④乾隆皇帝仔细研究《清明上河图》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A . 专制主义强化 B . 商品经济发展 C . 拜金主义盛行 D . 理学开始盛行
近年来,基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国粹之美”的精神主旨,京剧逐步走进中小学校园。京剧的产生(    )
A . 源于元杂剧的直接发展 B . 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C . 满足市民阶层文化需求 D . 改变了传统文化的主流
下表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作品中的部分章节,它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   )

《喻世明言》第八卷

吴保安弃家赎友

《喻世明言》第十六卷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警世通言》第八卷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醒世恒言》第二十卷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西湖二集》第六卷

姚伯子至孝受显荣

A . 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 B . 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 C . 小说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 D . 市民文学具有一定教化功能
有学者在评价明清时期某著名长篇小说时说,这一宗教题材的小说在形象构成的方式上给人以荒诞不稽的感觉,而实际上它却具有鲜明的世俗化倾向。作者以幻想的形式描绘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中,所显示出的精神风貌。该学者评价的是(   )
A . 《西游记》 B . 《三国演义》 C . 《水浒传》 D . 《红楼梦》
明清时期绘画的特点包括(    )

①个性化鲜明    ②风格多样化    ③绘画的实用性和生活化    ④雍荣华贵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中国文学理论史》中写道:“以世俗之笔描写世俗之情,成为明代中后期小说与戏曲艺术创作的主流。”这一“主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 .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 雇佣关系的产生 C . 理学思想的衰落 D . 商品经济的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以来,随着印刷、造纸、制墨等技术的改进,民间书坊异军突出。据 学者粗略估计,明代民间书坊共400余家,其中杭州36家、金陵104家、苏州67家。明初 洪武至正德近200年间,南京书坊不满10家,而嘉靖至万历末的近百年间就猛增至40多家。民间书坊围绕社会需求刻书,因而书坊的刻书范围很广,大致可分成“科举应试 之书”“、日常参考书”(类似百科全书)以及“通俗文学作品”三大类。与此同时,明代图 书出版也存在滥刻之风,印刷品泛滥芜杂,刻书不注重校对,常常随意篡改和删削。

——摘编自杨军《论明代江南民间书坊的勃兴及其社会底蕴》

材料二 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它使用进口机器、进口纸张,承接挂历、 书籍、彩票、股票、纸币等印刷业务。1903年,商务印书馆吸收日资,编印小学《最新教 科书》,一面世就销售一空。1909年建立远东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东方图书馆,藏书46.3万册,其中8万册是外版图书。到1911年,商务印书馆出齐了各年级、各学科课本共    375种,801册。从1919到1937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四部丛刊》、《二十四史》等 丛书2万卷,几乎以一己之力留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1929到1949年,出版《汉译 世界名著丛书》,两辑共230多种。丛书涉及哲学、自然科学、各国文学、历史、地理等,共15类。商务印书馆先后创办了《东方杂志》、《小说月报》、《妇女杂志》等刊物,这些刊 物引领时代,传播新知识、新文化、新时尚。

——摘编自吴晓波《跌荡一百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民间书坊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务印书馆呈现出的新特色,并说明其积极作 用。
下图分别是小说《红楼梦》和《范进中举》的插图,插图反映了(    )

A . 市民阶层兴起瓦解传统伦理观念 B .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封建等级观念 C .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 世俗文化发展整合社会价值观念
据统计,1843—1860年,香港与五个通商口岸共出版西书434种。其中科学和其他书籍105种,占24%以上,内容包括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博物学、植物学、医学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 西方科技知识开始不断传入中国 B . 西方科技价值获得中国社会普遍认同 C . 中国近代科技诞生具有一定基础 D .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被动了解西方科技
明代重要的戏曲作者,大都拥有进士科名,而话本小说的作者或编著者中,却少有举人、进士。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 高雅与通俗文艺的不同价值取向 B . 士人与市民的不同文化观念 C . 戏曲与话本小说的不同消费群体 D . 江南与北方的不同区域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时珍指出:“医者贵在格物。”他为写作《本草纲目》,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详尽阅读、研究前代医药典籍,广泛批阅……他动手栽培和加工炮制过不少药物,为了解某些药性,甚至冒着危险亲自试服。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及技术的综合性科技著作。他十分重视科学实验,认为科学的结论应当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皆须试见而后详之”。徐光启博闻强识,“考古证今,广咨博讯……一事一物,必讲究精研,不穷其极不已。故学问皆有根本,议论皆有实见”。他主持编撰的《农政全书》,其写作特点是“杂采众家,兼出独见”,以辑录前人农业文献为主。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

朝代      北宋   南宋   明朝   清朝
理论类 4   9   16  30
实验类 12  10  3   1
技术类 84  81  81  69

——摘编自李思孟,宋子良《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与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很少思考那些与物质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中国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西方数学与中国古算术的对比研究,他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的推理系统。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实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

——摘编自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三位晚明科学家在科学态度与方法上的共同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征。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些特质的原因。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 . 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 . 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 . 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 . 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崛起,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不像李贽那样表现在自己的行为上,而是更进一步地在思想上表达,他们的那种反传统的思想和对于自我意识的觉醒是跃然于纸上的。黄宗羲在三大思想家中最早对传统统治提出质疑,并且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口号,黄宗羲率先举起反君主专制的大旗帜,让处于底层的人民群众觉醒。 

 —摘编自李浩《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个体意识》 

材料二:从明中叶嘉靖年间到清初顺治年间,是明清小说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时期,商品经济有了空前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社会风俗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这一切又滋生了新的价值观念,引发了具有市民反叛意识的人文主义思潮,以白话小说为代表,包括戏剧、民歌在内的市民文学的出现和繁荣,就是城市经济发展、人文思潮兴起的反映。这一时期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西游记》以及话本小说集“三言,“二拍。

 —摘编自张蕊青《明清小说人文意识的发展演进》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反传统的思想主张并指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小说发展的特点,并谈谈你从明清时期思想文化发展得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