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知识点题库

孙中山在《民报》周年纪念大会中演讲说:“凡有见识的人,皆知道社会主义革命,欧美是决不能免的。这真是前车可鉴。”因此他主张“预筹个防止的法子”。这个“法子”就是(   )
A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 创立民国 C . 平均地权 D .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2012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1周年,北京、南京、武汉、广州、中山都想申请纪念活动主办权,其中南京的理由是(    )
A . 辛亥革命在南京爆发 B . 在南京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 . 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 中国共.产.党在南京成立
詹天佑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铁路巨擘与科技前驱,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知识分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铁路修建权多半被帝国主义国家所掠夺,这些铁路不但被这些国家经营,路权也掌握在他们手里。但京张铁路则与之相反,在当时这场中外铁路利权的争夺战中,中国最终取得了自修京张铁路的胜利,“不但建筑之资本为国有,建筑的计划亦是我国工程师所计划”。京张铁路沿途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尤其是八达岭居庸关附近,需要开山凿洞,工程艰巨,但詹天佑先生创造了人字形路线解决了关沟段通车难题。通过修建京张铁路培养了大批的铁路人才、传播了铁路技术,为中国铁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摘编自姚兴哲《晩清京张铁路自主修建政策的由来》

材料二:随着保路运动的迅速发展,詹天佑毅然公开出面抗争。1911年6月7日,詹天佑担任总理的广东商办粵汉铁路公司致电湘、鄂、川三省,表示“唇齿相关,希予支持”,并公开致电四川商办川汉铁路公司,要求两公司协同抗争保路……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詹天佑在主持粵汉铁路建造的岗位上,不断以铁路建设的新成就,表达他对民主政权的支持。詹天佑也以自己的极大的热情、丰富的学识与在铁路工程界的威望,支持孙中山的雄伟的铁路建设计划。詹天佑还积极帮助孙中山制作详尽的规划与措施,认真提出多种有价值的意见。

——摘编自经盛鸿、孙燕《詹天佑与辛亥革命》

  1. (1) 据材料一,概括京张铁路的建设特征,分析其重大意义。
  2. (2) 据材料二,指出詹天佑如何支持辛亥革命的?
  3. (3)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詹天佑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品质?
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道:“……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县长……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辛亥革命(   )
A . 前后没有任何变化 B . 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 C . 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D . 使地主和旧官僚走向资产阶级化
19世纪末上海、汉口等地开始出现一些小规模的由同乡或行会组织的抵制洋货运动;进入二十世纪后,因政治原因如“二十一条”“九一八事变”等引发了多起由学生带头倡导的遍及全国的抵制日货运动。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
A . 工商学界联合斗争局面形成 B . 民族资本家利用民众热情牟利 C . 民族复兴思潮得到迅速发展 D . 经济斗争成为外交的主要内容
辛亥革命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溥仪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
A . 标志着中华民国的诞生 B . 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C . 反映了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 . 意味着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完成
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9和图10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

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0世纪40年代,有人认为辛亥革命低烈度,不彻底,甚至以此否定革命。曾有辛亥革命的亲历者批评道:“在今日视之,或议当时同志,毫无反帝国主义思想,实则距时代三十余年,不审当时情事,率议前人是非,未有当也。”这说明(    )
A .   辛亥革命并没有打击帝国主义势力 B . 只有亲历革命才能正确认识革命 C . 辛亥革命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D .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应持时空观念
1911年11月2日、袁世凯指示刘承恩致信黎元洪,强调朝廷已下诏罪己,宣布立宪,开放党禁、禁止皇族干预国政,大家的目的差不多都已达到了。袁世凯意欲( )
A .   静观其变伺机而动 B . 建立近代民主政体 C . 夺取辛亥革命成果 D . 强化北洋政府权力
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1924年,他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民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种变化(     )
A . 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B . 明确提出国家的根本是民族统一 C .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D . 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
1912年,越南光复会成立,规定其宗旨为:驱除法贼,恢复越南,建立越南共和民国。1927年,越南国民党成立,规定其最后目的是“赢得民族独立,成立共和政府,实现民族自由权,为越南资本主义发展打通道路”据此可知(    )
A .   越南革命进程与中国革命完全一致 B . 中越两国结成反帝斗争的统一战线 C . 三民主义成为两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D . 辛亥革命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1922年,梁启超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样圣贤,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永远没有人答应。”材料可用来说明辛亥革命(   )
A . 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B . 最终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 . 在民族革命方面获得成功 D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可决弹劾之。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材料三、 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1. (1) 请概括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史实。
  2. (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哪种政体形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
  3. (3)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文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
A .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B . 使中国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C . 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D . 使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材料: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由汪荣宝等负责拟订《中央官制改革方案》,他强调责任内阁和三权分立,坚持以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原则来制定中央官制。之后,他参与编暴、修订的法律、法规和草案达22部之多,其中《大清宪法草案》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完整的宪法草案。1911年,在立宪运动的大潮下,汪荣宝等还组织成立了政学会。民国初年,私人草拟宪法蔚然成风,汪荣宝也起草了《宪法草案》,表达他的民主共和立宪思想。1913年,国教成为争议最大的议题之一。汪荣宝等人提出立孔教为国教、国民教育以孔子教义为本,他在制宪会议上充分论证儒家传统之根基价值,终以“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通过为宪法草案。在汪荣宝的身上,民族性与近代性并存,其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颇深,同时又经由日本接受西学,倾向支持改革。

——摘编自陈新宇《从礼法论争到孔教入宪》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汪荣宝主张“孔教入宪”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概括汪荣宝对于宪政建设的贡献。
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 帝国主义势力的阻挠与破坏 B . 立宪党人投机革命 C . 袁世凯的威逼利诱 D .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梁启超在1901年写成的《过渡时代论》认为,过渡时代的中国,将要发生整体性的剧烈变迁:

第一、政治上之过渡时代,“人民既愤独夫民贼愚民专制之政,而未能组织新政体以代之”。

第二、学问上之过渡时代,“士子既鄙考据词章庸恶陋劣之学,而未能开辟新学界以代之”。

第三、理想风俗上之过渡时代,“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虛文缛节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

第四、封建体系下的法律法典,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同时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科举考试,束缚了士人学子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过渡时期的法律和教育制度也急需改革。

——摘编自张晨《社会秩序的重构——梁启超“秩序”思想的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梁启超说,“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要再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
A . 完成了民族独立的任务 B . 消除了中国人的帝王思想 C .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 . 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荒唐可笑”是因为仿制品不适合中国国情 B . 由于当时领导者的局限性,这种政体在中国失败 C . “悲惨地结束”是指辛亥革命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 . “仿制品”是指共和政体、三权分立、联邦制等政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