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知识点题库

“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中,曾出现几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它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正在这时,1917年和1919年,俄国和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

——江Z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四卷

材料三


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旧式农民战争主要指的是哪场运动?如何理解“该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2. (2) 1919年在中国发生的大事件是什么?有何标志性的意义?

  3. (3) 材料二中“俄国人的路”和之后毛.泽东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分别指的是什么?

  4. (4) 按照材料三图片的提示概述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主要活动。

【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

材料二: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最大限度的合法性(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而且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1. (1) 概括材料一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出处(著作名称)。该著作的发表有何历史意义?
  2. (2) 指出材料二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含义。列宁提出何种方式“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如图是2018年5月5日中国赠送给德国的马克思塑像。马克思主义深深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的走向,以下有关于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主义立即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②中国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③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把马克思主义分为三部分,期中第二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④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②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史学家戴福士认为,从明末至今,中国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外来压力,特别是现代化西方的压力、欧洲的文化冲击波———从17世纪的基督教到19世纪的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可谓连绵不绝。中国分别从西方、西方化了的日本和美、苏引进了不同的思想模式以改造自身的文化。但是戴福士仍然认为,中国的历史处于自身与西方都无法轻易改变的胶着状态,中国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经历,与其说是一种“大过渡”,毋宁说是一种以文化的延续和变化的继承模式进行的“大强化”。

——摘编自张晨怡《中国近代文化十二讲》

阅读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1920年,中国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创办共.产.党的准备工作。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人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这种做法(   )
A . 与当时中国的国情基本不符合 B . 反映了党的创立者缺乏政治经验 C . 使中国革命道路走向中国特色 D . 体现了党的创立者的群众路线观
据统计,1899—1918年,中国国内出现了多篇《共.产.党宣言》的译文,译者主要采用片译、段译和摘译等方式进行翻译;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 . 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尚浅 B . 文学革命影响译者表达方式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各种理论 D . 译者尝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7-1937年苏俄研究主题统计简表

类别文章总篇数研究主题文章篇数


978苏俄革命96
政治制度77
政治组织34
政治人物61
政治思想76
政权201
政党139
军事、国防70
外交150
法律74


1334财政49
工业110
农业235
商业13
外贸66
计划经济314
消费协作134
新经济政策65
银行货币51
综合297




323儿童15
妇女104
工人26
农民38
青年9
综合131
教育262
思想69
文化297
中国与苏俄216
总数3479

下图是中国知识界苏俄研究趋势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7—1937中国知识界研究苏俄的基本趋势及主题,并说明原因。

20世纪30年代,在国民党主办或控制的报刊上,唯物辩证法、社会形态的演进及社会主义的趋势等常常被自觉不自觉地提起或运用,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等这些本来属于共.产.党人的理论主张时隐时现。这反映了(   )
A . 马克思学说传播的深入 B .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 . 国共两党关系的缓和 D . 国民党思想控制的松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
A . 从实业救国到宣传民主科学 B . 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学习思想文化 C . 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D . 从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1920年,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提出:“新文化运动影响到政治上,是要创造新的政治理想。”随后,他又撰文明确强调“我以为即在最近的将来,不但封建主义要让共和,就是共和也要让社会主义。”这主要表明当时(  )
A . 社会主义成为思想界共识 B . 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C . 知识界深刻反思共和思想 D . 欧美政治体制被国人抛弃
有学者指出,中国革命“发生在一个缺乏马克恩的社会民主主义传统,几乎完全不具备实现马克思主义纲领的物质前提的国度里”。在此情况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
A . 得由共产国际来直接领导 B . 走上“以俄为师”的革命道路 C . 力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 . 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李大钊在一篇文章中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一为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为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三为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这篇文章是(    )
A .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 . 《庶民的胜利》 C .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 .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19年,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举办纪念“五一”劳动节的活动后,与参会劳工团体共同发表了《答俄国劳农政府的通告》,表示“我们要努力创造新的、美丽的人类世界,决定与你们同力合作,负担这个责任。”据此可知,当时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
A . 坚持民主科学口号救中国 B . 对中国社会矛盾分析深刻 C . 初步尝试与工人运动结合 D . 对社会各阶层均影响深远
1919年10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此后在全国新思潮刊物中涉及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巨增。由此可知(   )
A .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B . 马克思主义已经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C . 李大钊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一人 D . 先进知识分子都选择十月革命方向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瞿秋白,1899年生于江苏省常州,少年好学,才华横溢。1917年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20年以《晨报》特约记者身份赴苏采访,先后撰写多篇通讯,对苏俄的情况以及党的建设等做了系统阐述,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书,书名定为《饿乡纪程》真实地报道了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的苏俄现实。回国后担任《新青年》等刊物主编,发表大量政论文章,论证中国革命问题,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做出开创性贡献;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在党的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妥领导人之一。1927年8月,在大革命失败的历史关头,主持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重要贡献。1931年遭受王明“左”倾错误路线迫害,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之后他到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和鲁迅并肩战斗,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留下了五百余万字的著迷。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他留在即将沦陷的瑞金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中央局宣传部长。1935年在福建省长汀县被捕,面对国民党员宋希濂反反复复地以师生情谊的劝降,他断然拒绝,死意坚决。1935年6月18日9时,瞿秋白唱着《国际歌》,从容就义,年仅三十六岁。

——据《瞿秋白传》等

  1.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瞿秋白把自己在苏俄见闻写成的书名使用了“饿”字而不是“俄”字的理由。
  2. (2) 根据材料概括瞿秋白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并以此为例说明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1919年12月,在北京《晨报》的倡导下,上海、南京、天津、武汉、广州、扬州等地纷纷成立了工读互助类似的组织,这些组织实行半工半读的集体生活,期望通过工读结合途径,达成“各尽所能,各取所社会理想。”这反映出当时(   )
A . 改造旧社会成为时代的迫切需求 B . 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 . 大规模阶级斗争在全国范围展开 D . 共产主义成为知识分子的共同追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术思想,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看似虚悬无薄,实则前进的方向全是受其指导。中国是一个学术发达的国家,几千年来学术分门别类,各致其精。如欲详述之,将数十百万言而不能尽。现在所讲的,只是思想转变的大略,及其和整个文化的关系。

西洋学术输入以来,中国人对其之态度,亦经数变。(一)其初是指采用西法者为用夷变夏,而极力加以排斥的。(二)继则变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三)再进一步,就要打倒孔家店,指旧礼教为吃人,欢迎德谟克拉西先生、赛因斯先生,并有主张全盘西化的了。其实都不是这么一回事。现在文化前途的转变乃是整个社会组织的改变,并非一枝一节的问题。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完成于1939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期间,中国人向 “西洋学术”学习的态度,依照阶级变化划分历史阶段、说明各阶段的阶级属性,并选择其中一个阶段进行阐述。(要求:时间准确,理由充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大革命失败后,郭沫若流亡日本期间,他参加了中国社会史大论战。当时,他深感旧有文献之不足,且难征信,认为须得“找寻第一手的资料”。他首先借到了罗振玉编的《殷墟书契前编》。虽然对甲骨文一字不识,但他以异乎寻常的勤奋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从入门书看起,全靠自己摸索。就这样,仅用了两三年时间,研究成果一部一部地出版问世。《甲骨文字研究》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郭沫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把甲骨文研究同古代史研究结合起来,开创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两周金文辞大系》中所确立的中国青铜器研究体系,特别是这部巨著所开创的一整套崭新的铜器断代方法,是他在考古学领域最重要的建树。郭沫若是利用甲骨文、金文对中国古代史进行马克思主义解释的开拓者。1930年他出版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一部著作《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摘编自王戎笙《开辟古史研究新天地的郭沫若》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沫若在史学研究方面的贡献。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沫若在史学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陈望道(1891—1977),浙江义乌人。1915年起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东洋大学、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等。在日留学期间他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逐渐了解、熟悉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回国后,经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使他进一步认识到“不进行制度的根本变革,一切改良措施都是徒劳无益的”。1920年2月,在浙江义乌的一间柴房里,他根据日文版同时与英文版相互对照翻译《共.产.党宣言》,于4月下旬完成译稿。

《共.产.党宣言》出版后,立即受到工人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反响极为强烈,初版印了千余本很快销售一空。此后,《共.产.党宣言》经过多次重印,到1926年5月已经是第17版了。1936年,毛.泽东同志在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说:“有三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深刻铭记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到了1920年的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或者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其中就有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从此以后,这本中文版全译本的《共.产.党宣言》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

——摘编自梁凉《陈望道:〈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望道能够翻译《共.产.党宣言》并引起强烈反响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1918年,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发起组建新民学会,成立之初确立“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的宗旨。1921 年1月,新民学会多数会员将“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宗旨,以“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达到此目的。新民学会宗旨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 北洋政府统治腐朽黑暗 B . 民主与科学意识的增强 C .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宣传 D .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