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知识点题库

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

阅读下列材料: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三位伟人,都曾高度重视和关注民生问题。

材料一: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要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现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没有地主来收租钱,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我们现在革命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才算是彻底的革命。

——孙中山《耕者要有其田》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并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毛.泽东.选集》第4卷

材料三: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问题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现问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在土地政策上有何新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同志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关键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的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 (4)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郑超麟在冋忆录中写到:“中华民国八年,写成世界公历是最容易记 忆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这一年 (   )
A . 新民主主义理论正式提出 B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C . 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 . 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
1941年,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0周年,档案部门的同志专门访问了当时在延安的、参加过党的一大的代表毛.泽东和董必武,请他们帮助回忆党的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因为时间已经过去了20年,加上个人的记忆有限,他们只记得是1921年7月,天气非常炎热,但具体哪一天记不清楚了。据此可知(   )
A . 确定中共建党日比较随意 B . 个人回忆不能作为史料来运用 C . 个人回忆需要与其它史料相佐证 D . 个人回忆的价值需要看其记忆力
下表为《新青年》中“前五四”和“五四”时期“革命”“民主”二词出现频度变化的表现。该变化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在我国(    )

时期

表现

“前五四”时期(1915~1918年)

“革命”“民主”出现频度大体相当

“五四”时期(1919~1922年)

“革命”一词出现频度明显超过其他词,“民主”出现次数不及“革命”的二十分之一

A . 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B . 民主启蒙已经完成 C . 辛亥革命成果有限 D . 俄国道路引起关注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南方谈话

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

﹣﹣《列宁选集》第四卷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的表现。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讲话的基本观点并指出其意义。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列宁和邓.小平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有何相似的发展与突破?
  4. (4) 综上,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务印书馆于 1897 年创立于上海,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 机构,120 多年来,创造了中国文化出版事业的辉煌。

——据商务印书馆网站整理

商务印书馆出版书目表(部分)

1915-1922年 《妇女杂志》创刊,是一份面向女性发行的综合性大型杂志。《英文杂志》《科学》杂志创刊发行。编印《新体国语教科书》;出版《国音学生字汇》。《小说月报》全面革新,由茅盾主编。出版冰心《繁星》
1924-1937年 出版李大钊《史学要论》,这是中国第一部阐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历史学著作。出版吴半农译《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分册、张仲实译《政治经济学教程》((苏)拉皮社斯著)沈志远译《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苏)米丁著)
1955-1979年 出版《新华字典》,这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也是世界史上发行量最大的字典。出版《日汉词典》、《汉德词典》、《俄汉大辞典》等。正式出版《现代汉语词典》,这是中国第一部规范性的语文词典。出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古汉语权威字典
1979-2018年 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这是我国现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学术丛书,所收著作均为世界学术史,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范围涉及哲学、政治、法律、经济、历史等学科,包括《社会契约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自然哲学的数》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潮流,请任选其中一个时段结合所学知识予 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
A .  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B . 知识分子的认识发生转变 C . “扶助农工”成为社会共识 D . 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提高
十月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五四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资本主义本质 C .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D . 时局变动激发新的探索
某学者在《西方民主史》中写道:“对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民主进程中的成功或不成功的后来者来说,英国方式使人羡慕,美国方式使人向往,而法国方式令人效法。往往是英国方式并不成功,便想起了法国方式。”下列各国民主进程的发展最符合作者所说的“后来者”的是(    )
A . 19世纪60、70年代的德国 B . 19世纪末的日本 C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 D . 十月革命后的俄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形成了长达一千多年辉煌的译经事业,这一时期,翻译理论主要显现在佛经翻译方面。晚明时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科学技术和学术思想趋于衰微,出现了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渴求。中国士大夫们面对外患内乱的国势,期望通过会通中西哲学、宗教、科学,以期达到富国强兵。

                          ——摘编自何晶、申连云《明末清初翻译高潮成因分析》等

材料二

正是靠着一批留学生、一批精通外文又心甘情愿献身革命的知识分子翻译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以及共产国际的指导性文献,十月革命的经验才被传入并融化进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大众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意识才得以迅速提高。大量马克思主义译著的出现和有关苏俄问题的译介,尤其是早期共.产.党人的翻译和传播活动,给中国人带来了新思想的火种,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成长提供了理论上和人才上的准备。

                           ——摘编自王英鹏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翻译功能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明翻译内容的变化及其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时期翻译马克思经典著作的意义
李大钊信心十足地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请问他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
A . 马克思主义诞生 B . 巴黎公社起义 C . 十月革命成功 D .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17年至1921年间,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知识界从以单纯“暴力政变”形象出现,迅速转型为代表“社会革命”新方向、昭示中国未来出路的重大事件。这一转变(    )
A .   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B . 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C . 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 D . 推动了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如图是1917年—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的主题统计。该图说明这一时期(    )

A . 社会主义成为主流思潮 B . 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 . 西方礼仪开始传入中国 D . 广大群众对国事最为关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0展示了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国际、国内形势。请围绕图片信息主题

选取其中相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明确,书写美观。)

1943年,王稼样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其历史依据是(    )
A . 毛.泽东思想已经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 .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结合中国国情 C . 毛.泽东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 D . 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
1934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当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意在(    )
A . 开屏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 . 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C . 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D . 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及其学说,他们希望找到既能发展资本主义,又能医治资本主义弊病的药方。这说明当时(    )
A . 中国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相对多 B . 知识分子对西方认识逐渐深入 C . 资产阶级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 D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反思西方文明的思潮。代表性的言论如下:

陈独秀

“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

李大钊

“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欧人自己亦对其文明之真价不得不加以反省”

胡适

“在今日强权世界,此等妄言(注:指否定中国对青岛胶州湾主权),都成确认,世衰之为日久”

梁启超

“现在所谓光华烂漫的文明,究竟将作何结果,越想越令人不寒而票”

这一思潮(  )

A .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 . 使中国知识分子理性认识传统文化 C . 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方向 D . 反映了知识分子对苏俄革命的认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周恩来总理担任总导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概括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这部史诗选择了各个革命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使它成为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历史缩影。全剧共分六场,包括35首歌曲。部分歌曲名单见下:

02.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13.遵义城头霞光闪 22.游击队歌
05.工农兵联合起来 17.会师歌 28.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09.西江月·井冈山 21.到敌人后方去 3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从上表歌曲名单中选取一首,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选取的歌曲名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