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知识点题库

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在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  )

A . 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 . 说明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 C . 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D . 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导致下表第五期毕业率与其余各期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期别

时间

入学人数

毕业人数

黄埔军校第三期

1924.10—1926.1

1300

1233

黄埔军校第四期

1926.3—1926.10

2680

2654

黄埔军校第五期

1926.11—1927.8

3300

2418

黄埔军校第六期

1927.10—1929.5

4400

3970

A . 国民革命的兴起 B . 外来势力的干涉 C . 国共两党的分裂 D . 社会经济的停滞
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在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

A . 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B . 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C . 说明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 D . 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下列事件的革命模式与此思想相悖的是(    )
A . 北伐战争 B . 南昌起义 C . 秋收起义 D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导致下列表格中中共党员代表成分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

召开地点

党员代表总数

工农分子数量

知识分子数量

中共五大

1927.4

武汉

82人

11人

71人

中共六大

1928.6

莫斯科

84人

50人

34人

A . 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B . 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 C .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D . 深受共产国际的影响
如图是中共党员中工人党员所占比重变化的示意图。

图中所示的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农民的政治觉悟的全面提高 B . 工人阶级已经失去了领导地位 C .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 D . 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1928年中共六大时,工人只占党员总数的10.9%,到1929年6月党的六届二中全会时,工人党员占比又下降到7%,共产国际甚至担心中共党员成分主要是农民会丧失无产阶级先进性,变成农民党。这一时期工人党员所占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国共内战阻碍工业化进程 B . 党开始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C . 完全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 D . 土地革命斗争的迅猛发展
1933年春,中央苏区政府成立粮食调剂局。新谷米上市后.粮食调剂局以高出市场1/3的价格,向农民(主要是贫农、雇农)收购米谷。待到青黄不接之际,再按市场价格的95%卖给农民。粮食调剂局的成立(   )
A . 有利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B . 保证了反“围剿"取得胜利 C . 借鉴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 . 稳定了全国粮食市场秩序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地位》中指出:“不能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讲成是‘左’倾路线的产物,它主要地是客观形势发展趋势产生的需要”。这里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指(   )
A . 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B . 日本侵占东北三省 C . 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D . 红军长征取得胜利
1930年,中共中央要求红军将湖南国民党军队“完全予以消灭”,切断武汉--长沙铁路,牵制常德,夺取长沙,并攻占岳州,然后击溃江西方面主要敌军,占领南昌、九江,进而“向武汉中心前进”。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 .   坚持秋收起义后红军的进军方向 B .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 .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 . 正确地预判了革命的战略形势
一些同志认为“党管的太多”“权力太集中于前委”,主张党的管辖范围“要限制"“军官权威 高于一切”。毛.泽东指出,如果这种个人主义领导胜利了,红军与过去的旧式军队就没有 什么区别,“红军只是一个好听的名称罢了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召开了(   )
A . 八七会议 B . 古田会议 C . 遵义会议 D . 洛川会议
下图所示的土地使用证上有“没收豪绅地主土地,分给穷苦农民耕种。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等信息。据此判断这一土地证明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 20世纪30年代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B . 20世纪40年代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C . 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D . 20世纪60年代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1930年初,毛.泽东在福建上杭古田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满怀激情地指出“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当时的中国革命正处于(   )
A . 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 B . 全民族抗战时期 C . 即将取得最后胜利时期 D . 探索革命道路的关键时期
《西行漫记》中有一段描述:一位农民说“如果让我们选择,我们当然要红军。我的一个儿子就在红军里,是我自己把他送去的。白军来了要粮食,从来不说一句付钱的话。”这一场景发生在(   )
A . 国民革命时期 B . 土地革命时期 C . 全民族抗战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倡导传唱的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布告》、《红军三大任务歌》等红色歌曲,通过“工农兵专政”“民权革命”“杀劣绅”等生动话语,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了朴实、形象的革命话语表达。这一时期红歌的传唱(    )
A . 宣告了党领导的军队纪律严明 B . 服务于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C . 痛斥了日本侵略和国民党统治 D . 提高了人民大众的艺术素养
建党100年之际,党的精神内涵说明一切,据此可印证党的历史功绩(   )

革命精神

内涵

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八一精神

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为民奋斗、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

井冈山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苏区精神

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

A . 红船精神是党制定适合国情纲领的验证 B . 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重要标志 C . 井冈山精神是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探索 D . 苏区精神是对全民族抗战伟大力量的验证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叶挺,字希夷,广东惠阳县人,192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中,他屡建奇功,被誉为“北代名将”,所部被称为“叶挺独立图”,为第4军赢得“铁军”称号。他领导的部队也是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最早的一支武装力量。他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被迫流亡海外10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主动请缨,经国共两党协商,出任以中共领导的南方入省红军和游击队为主力改编而成的新四军军长。他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坚持华中敌后抗战。皖南事变中,叶挺被国民党扣押,他严辞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叶挺获救出狱,被党中央重新接纳入党。1946年4月8日,他与博古、王若飞等人一起乘飞机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坠毁而不幸遇难。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词说:“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摘编自刘战英著《叶挺传奇》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叶挺得到国共两党认可出任新四军军长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叶挺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的贡献。
下表列举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三次阅兵。这些阅兵(    )

时间

事件

1931年11月7日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时的阅兵

1933年8月1日

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八一”阅兵

1934年1月22日

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时的阅兵

A . 沉重打击了南京政府的嚣张气焰 B . 有力回击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行径 C . 极大激发了红军士气和革命信念 D . 积极巩固了红军反“围剿”的成果
1930年,毛.泽东提出“以流动游击方式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把红军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的思想。这一思想(    )
A .  当时在党内得到普遍认同 B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熟 C . 未突破俄国革命模式束缚 D . 属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重要部分
下图是1933年《红色中华》报刊上的漫画《热烈拥护并推销三百万公债》。该漫画所示现象(    )

A . 促进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 B . 开创了“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C . 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 有助于中国革命的持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