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知识点题库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八条: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

  1. (1) 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2. (2) 联系材料二,三,说明两部宪法有哪些本质区别?材料二,三反映在立法思想上有哪些进步?
  3. (3) 材料四反映了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透过图片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你认为“依法治国”方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4. (4) 从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如图反映1952—1956年中国经济成分结构变动情况。这一变动可以说明当时中国(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完成 C . 开始对苏联模式进行反思 D . 社会主义经济道路探索迫切
新中国的某次经济会议提出“取消供给制,实行评工记分”“粮食征购量减少212亿斤”“允许猪、鸡、蛋、烤烟等二类产品上市出售,自由定价”。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   )
A . 恢复农业生产 B . 调整公社体制 C . 实现五年计划 D . 探索市场经济
建国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时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   )
A . 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B . 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 C . 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 D . 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巩固人民政权,也为了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实现工业化准备条件,党和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紧迫而必要的重大决策。这些决策包括
A . 土地改革 B . 稳定物价 C . 剿匪镇反 D . 抗美援朝
下表节选自《枣庄市志·大事记1950—1985》,这反映了(    )

1950年4月14日

怿县召开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由推举或各民主党派自行选派)

1951年5月16日

怿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1954年7月7日

怿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A . 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 B . 五四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 C . 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推进 D . 统一战线组织进入新阶段
1952年,毛.泽东同志估计过渡时期,大约需要十八年,即三年恢复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3年),加上三个五年计划。据此可知(    )
A .   党对经济建设的探索脱离实际 B . 苏联的经验影响国家建设决策 C .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要结合国情 D . 我国迫切建立社会主义的愿望
1949年11月中旬,中央人民政府从东北地区每日调运1000万吨粮食进入关内;华中地区的棉花也在不断向东部沿海地区输送;在陇海线上,成百吨的纱布夜以继日地向西安等大中城市流去。11月25日,中央政府一声令下,全国各大城市一齐行动,大量物资涌入市场。中央人民政府的上述举动(   )
A .   造成了物价飞速上涨 B . 旨在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C . 使全国物价趋于稳定 D . 使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随后,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联合国也通过了

派遣联合国军的决议案。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战局骤然逆转。苏联与朝鲜致电中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作战。10月1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主张出兵,但会上有不同意见,遂决定第二天召开扩大会议再行商议。会上,多数人主张对出兵朝鲜的问题要谨慎从事,决定4日再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在4日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仍然坚持出兵的意见,并说服彭德怀挂帅,还在会上讲了三驾马车的故事-那两匹马一定要拉,我们不拉怎么得了!会议随即做出派兵入朝作战的决定。10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批准联合国军占领整个朝鲜领土,美军开始越过三八线。但苏联考虑到美国因素,决定不出兵。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在10月18日做出最后决定:志愿军渡江援朝不能改变,时间不能推迟,就算打不过美国也要打。会议结束后,毛.泽东直接向志愿军下达了出国作战的命令。

——摘编自沈志华《面临危机的抉择:关于朝鲜战争之中国决策述评》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决策异常艰难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入朝作战对新中国建设与发展的积极意义。
1964年开始,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工人、干部、资金、设备等大量涌向中西部地区,这一历史现象(   )

①改善了国民经济布局   ②推动国家经济重心的转移

③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   ④提高了国家的国防能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954年,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提到,“瑞金时代组织最纯洁,但有一个缺点,形式纯洁,却孤立了自己,政权不稳定,要搬家(即经过长征搬到延安)"。毛主席的讲话意在强调(   )
A . 坚持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 .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C . 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 . 建立现代法治制度
1954年宪法全民讨论分为两个阶段,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1954年宪法的制定(   )

阶段

时间

讨论的对象

范围

第一阶段

1954年4月上旬至5月底

草案初稿

国家和各大行政区一些重要机构

第二阶段

1954年6月至9月

宪法草案

全国民众

A . 促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B . 体现了群众自治原则 C . 使政协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D . 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以下是不同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围绕入党誓词的“变”或“不变”,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实正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夏衍致周扬信件

周扬同志:

彼此都忙,又有许久不通信了。上海遭轰炸后,大家紧张得很,情势是严重的,敌人必然的还要来炸,而我们在这次工作中,也发现了许多毛病,如太平观念,思想上的麻痹,甚至有个别的贪污腐化事件,希望在这次工作中整肃一下,否则上海这个地方乃是不好搞的。

中苏条约签订那一天,幸亏中央的电报抓得紧,未出毛病,但也演了一些悲喜剧。上一天晚上得到情报说,十四日上午要来轰炸,决定疏散一下水电厂附近的居民,传达下去太机械了,弄到半夜雨中大举搬家,翌晨又发了一次警报(后知发错了),停电半天,加上这一天全市无报(各报因等周总理谈话稿,至九时才出报),弄成谣言满天飞,全市紧张慌乱,幸亏当晚六时经过无线电及紧急动员了广播车,四处宣传中苏协定,才把秩序和人心稳定下来,捏了一把大汗。

夏衍,1950.2.20

材料为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夏衍写给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周扬的亲笔信。根据信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新中国解放之初党和政府面临的严重危机及处理重大危机和突发事件、治理城市社会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各大城市都组织了大规模的卫生防疫宣传活动,以宣传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的健康的关怀和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宗旨为重点。这些做法(      )
A . 推动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形成 B . 有利于增进群众的政治认同 C . 使抗疫医疗队伍得到了扩充 D . 迅速改善了人民的生活面貌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可知,我国抗美援朝是(    )
A . 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 . 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 . 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 D . 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 . 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 . 初步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C . 促进了我国国民收入迅速提高 D . 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
下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年画,作品《农民与拖拉机》(    )

A . 展现了农民喜庆生产大丰收的场景 B . 说明了新中国工作中心仍然在农村 C . 反映了新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D . 表明农业的机械化生产较为普遍
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

过程

内容及评价

新中国建立后

在城镇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1958年起,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制度期间,也陆续建立了一些社保制度。

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和《公费医疗》,规定社会保险费全部由企业负担。但由于它们是在计划体制下拟定的,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80年代中期起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作为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也逐步展开。

国营企业职工退休养老实行社会统筹,由企业和个人分担缴纳保险费的义务。但是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没有扩大,国有企业的负担仍较重。

1993年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全面启动。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是,到20世纪末,基本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资金改为国家、企业、个人合理分担;保障方式除国家基本保障外,还有企业自愿实施的补充保障,以及个人的储蓄保障;改变个人不管贡献大小,都享有大致相同的保障水平;管理和服务社会化,改变企业办社会的情况。

——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 (1)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历程。
  2. (2)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原因、意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0年7月,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纠集十几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9月,美军在仁川登陆,不久大举越过三八线,占领平壤后继续向中朝边境进犯,美国飞机连续不断地对我国东北边境地区的城镇、乡村进行侦查、轰炸和扫射。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1月开始的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在冬季装备和后勤保障不利的情况下,于极度的严寒中,共毙、伤、俘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13000余人,其中美军第7师第31团被全歼,这是抗美援朝战争史上志愿军成团建制歼灭美军的唯一战例。12月24日,“联合国军”全部撤到三八线以南。长津湖战役成为朝鲜战争的重要拐点,“联合国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摘编自《为祖国而战》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津湖战役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长津湖战役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