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知识点题库

东方卫视《壹周立波秀》栏目在2011年隆重推出“七·一”特别节目《国家大事》,以其特有的形式纪念中共成立90周年。其中的背景标语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共党史。下列标语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②①④ C . ②③①④ D . ③④②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走过波澜壮阔的70年,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仅3243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

——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如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图片_x0020_100006

材料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外事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习.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立后从初期的经济困局中逐步恢复的具体举措。
  2. (2)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中三个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3. (3) 根据材料三,谈谈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启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不同时期名称出现了变化。请按时间顺序正确排列(    )

①工农红军    ②人民解放军    ③八路军    ④中国人民志愿军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①④③② D . ④③②①
1953—1954年,广东省开展了普选运动,代表何伟韶说:“今天认识了普选是妇女的大事,旧社会我们妇女没有权,被人看不起,现在我们也有选举权,我要安排好家务参加普选。”这体现了我国(  )
A .   社会生活实现了男女平等 B . 人民强烈要求当家做主 C . 民主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D . 人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3年,英国收入最多的2%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1/5,1867年则是2/5.在当时主流价值观念影响下,贫穷被看作是个人的事,失业人口甚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它可以把工资压至最低水平上,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这种态度,在1834年的《济贫法》修正案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它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济贫制度,取消救济原则,除非他愿意走进被称为“穷人的巴士底狱”的济贫院。

19世纪30-40年代,各种群众运动汇聚到宪章运动的洪流中,为避免法国式的革命,两次出任首相的狄士累利提出:“给茅屋以面包,给宫廷以和平。”自19世纪下半叶起,议会开始制定法律,包括《工厂法》、《工会法》、《劳资关系法》等;到20世纪初,又制定了《国民保险法》、《养老金法》、《工伤赔偿法》。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工人得到了选举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转向福利国家,最终消解了由工业革命带来的人文灾难。

——摘编自钱乘旦《寻找他山的历史》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减贫扶贫,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2020年12月3日,习.平总书记宣布,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道,过去10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

——摘编自张德勇《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取得完胜》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以来英国扶贫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脱贫攻坚取得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如图是1950年创作的漫画《和平签名》,该漫画反映了此时期( )

(注:图中上方条幅文字:在中国争取二万万和平签名;左下方黑旗上文字:我们要战争;)

A . 中国人民捍卫新生国家的决心 B . 北平和平谈判的历史进程 C . 帝国主义残余被和平力量清除 D . 国民党失去大陆仓皇出逃
在“一五”计划时期,国内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靠有计划地提高生产和降低成本,增加生产的基础上,增加农业税收入;适当节约行政费用的支出……”。同时,国家从1954年到1957年共发行四次国家经济建设公债。从1955年开始,国家依靠出口大批的农产品和矿产品来偿还苏联及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各种贷款。这反映出,“一五”计划(   )
A . 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B .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C . 全面恢复了国民经济 D . 将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相结合
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
A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 . 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 C . 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D . 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50—1953年上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广泛开展了群众性文化教育运动。在扫盲运动中,全军参加文化学习的人数达150多万人,其中干部32万人。开办速成中学55所,速成小学222所。全军共抽调14万干部担任文化教员和其他教学工作,每个连队配备3—4名文化教员。至1953年,全军官兵基本摘掉了文盲、半文盲帽子。扫盲运动(   )

①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②提高了官兵文化水平

③为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条件

④让中国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A . ②③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①③
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六月十日的一个明朗的下午,山东省昆嵛县七里乡第三选区——夼北村的人们……每人手中都拿着一张被认为是‘光荣证’的盖有红印的选民证,走出家   门,匆匆地朝着一个方向——挂着五星红旗和毛主席像的地方聚齐。”该报道说明当时(   )
A .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体现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 . 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 . 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或无党派‘民主人士’”。其记述在客观上体现出( )
A . 新中国政权具有鲜明的民主性 B . 新中国各政党共同执政 C . 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D . 民主人士拥有政治特权
图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3一1978年)GDP及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这表明( )

A . 经济指标一直持续向好 B . 经济发展深受国内外形势影响 C . 经济政策调整作用明显 D . 人民群众的经济建设热情高涨
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截至2018年已通过四次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常务委员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法律,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反映出我国(   )
A . 积极推进法治建设 B . 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C . 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D . 地方人大有权制定法律
1951年底,除西藏和台湾外,全国范围内货币已经统一,人民币成为我国唯一的合法货币;但在1954年前,沈阳造币厂仍然遵照中国人民银行指示,继续铸造发行了北洋政府时期的袁大头银币。这主要是为了(   )
A . 稳定边远地区的金融形势 B . 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C . 消除国民政府的通货膨胀 D . 遏制城市投机活动
与1949年相比,1952年我国国有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87%,农业总产值增长了53.5%,粮量增长了44.79%,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已超过建国前最高水平。据此可知当时(  )
A . 国有经济占据经济主导地位 B . 具有进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 C . 工业落后面貌得到初步改善 D . 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调在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调在工作。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其主要政治目的是:(    )
A . 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 B . 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C . 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 D . 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
1949年底,中国国营企业在全国大型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已达40.3%,国营经济拥有全国发电量的58%、原煤产量的68%、生铁产量的92%、钢产量的97%水泥产量的68%、棉纺产量的53%。这些情况(    )
A .   表明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 B . 呈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征 C . 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基础 D . 为公私合营作了股权重组示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雍乾时期,反复诏令官员组织种“薪果、桑、(河堤)柳”,并要求通过工部、农书等途径推广相关技术。工部掌管部分林业事务,各级地方政府的长官所管理的事务只有极少部分与林业有关。清政府对东北地区采取了封禁政策,东北森林长时期内保持原始状态。

19世纪后期,清政府开禁东北原始山林,但被俄日公司垄断了采伐及进出口贸易.20世纪初,农工商部下设农务司执掌农牧树丝等事宜,一些地方设劝业道等对应机构,还颁布《农林章程》,制定发展规划。也出现大量民间集股的公司,种植并加工松杉竹的现象。

——摘编自樊宝敏《中国清代以来林政史研究》

材料二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建立了以国有林为主的林业所有制体系,同年,政务院规定当时林业工作总方针为“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利用”。1953年,政务院发布《关于发动群众开展造林、育林、护林工作的指示》。林业部把各地国有林场的生产、销售纳入国家计划,为工业积累了大量资金,并于1954年决定育林基金统一征收、统筹调配、专款专用。1955年,党中央指出“社员的成片树林,可自愿加入合作组统一经营”。

——摘编自樊宝敏《中国清代以来林政史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前后期政府林业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政府相比,新中国林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它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的临时宪法”。“它”是指(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出:人民政协……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①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③是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政治协商机构

④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