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 知识点题库

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一个两国关系发展趋势图,该生试图揭示的是(   )

A . 中德关系趋势 B . 中美关系趋势 C . 中苏关系趋势 D . 中日关系趋势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B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

C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

1972年尼克松访华

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A . A B . B C . C D . D
1971年6月,尼克松提出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美国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这表明(   )
A . 中国奉行“一边倒”政策 B . 中国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 C . 中美之间实现关系正常化 D . 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真正主导70年代中国外交的是乔冠华、黄华为首的业务派。这两人的外交思维是——以点控面,固本培元。所谓以点控面,指的是有重点的外交,而当时的两个重点就是……”文中的“两个重点”是指(    )
A . 邻近国家和新型民族独立国家 B . 联合国和美国 C . 社会主义阵营和亚非国家 D . 苏联和日本
1972年后,中美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中美之间的贸易还存在许多障碍,中美之间的贸易额增长缓慢,截至1978年底,双方的贸易额还不足10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    )
A . 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B . 中美两国长期相互敌视 C .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僵化 D . 中美尚未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两同正式宣布建交只有18个小时了,美国使节又一次赶往人民大会堂,会见邓.小平。邓.小平再次郑重地对美国使节伍德科克指出:“中美建交后,希望美国政府慎重处理同台湾的关系……如果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从长远讲,将会对中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设置障碍。”邓.小平的谈话明确地表达了(    )
A . 中国外交的灵活性 B . 中国外交反对霸权主义的原则 C . 中国外交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原则 D . 中国外交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
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中国方面提出的“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写入《联合公报》中。这表明了(   )
A . 美国改变了霸权主义策略 B . 中美均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C . 中国坚持一贯性外交原则 D . 中美建交的障碍得以消除
“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实施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文字出现在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反映了美国(   )
A . 强调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 B . 仍然阻止中国回到联合国 C . 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D . 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如图所示是1979年最早重返中国内地市场的国际知名品牌,是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 《上海公报》发表 B . 中美正式建交 C . 中美关系正常化 D . 尼克松访华
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主要表达的信息是(    )
A .   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B . 中美关系开始迈向正常化 C . 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D . 美国意图联合中国制衡苏联
下列三幅地图为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形势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纪念新中国外交走过的光辉历程,某地拟举办“新中国外交学术研讨会”。请根据上述三幅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拟定一份发言提纲。

(要求:明确主题,列出提纲,写明史实,200字左右)

 简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走向世界,屹立东方。请同学们简述我国在建国初期和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


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征是(   )
A .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B . 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 C .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 努力构建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
从下面漫画(《阳奉阴违》)中读出的最主要信息是(   )

A . 中美关系日益走向紧张 B . 美国公开违背三个联合公报 C . 揭示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 D . 美国政府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在开辟民间外交的实践中,中国逐步形成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和“以官代民、官民并举”的方针。民间外交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为新中国构建新型外交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能够体现“以民促官”推动的外交事件有(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中美关系的解冻

③中苏关系波折后实现正常化   ④中日邦交正常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策略进行了一系列变化。美国“策略”的变化说明(   )

1949年

暂时不承认

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20世纪50年代初

拖延讨论

美国操纵联合国否决机器,通过了“延期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决议。整个50年代都遭到美国否决

1961年

“重要问题”提案

美国提出:代表……需要2/3多数票通过才可解决。自十六届联大起又继续把中国阻挡在联合国大门之外达十年之久

1971年

双重代表权

美国主张,“在处理中国代表权问题时,联合国应当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都是存在的”

A . 新独立民族国家支持恢复中国代表权 B .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得到了加强 C . 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D . 美国自身经济实力不断遭到削弱
1972年,中国与下列哪个国家关系的改善直接推动了中日建交(   )
A . 苏联 B . 英国 C . 美国 D . 法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觐见礼仪的问题、国内保守势力的反对以及对于未知的遥远西方的疑惧心理都在阻碍着清政府派驻外使节,使清政府的遣使活动被一拖再拖。但是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与外国交往的增多,尤其是在斌椿于同治五年(1866年)游历欧洲并提交报告之后。在同治六年,面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与各国所签条约即将期满需要重新修订这一更加紧迫的形势,奕诉等人迫于修约压力,需要派出使节与西方联络。在此情况下,总理衙门提出邀请即将卸任回国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充当清政府使节出使欧美的计划。

—摘编自朱时宇《近代中国外交的艰难起步》

材料二:从1948年年底到1949年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手,泽东在中共上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新中国将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并采取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的方针。在具体实施步骤上,毛.泽东主张应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影响,而对于争取帝国主义国家承认的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

——摘编自张勉励《毛.泽东在1949年三大外交决策中的形势判断—以中美苏三方文献档案对比研究为视角》

材料三:从1969年至1971年夏,美国"跳了一种微妙的外交小步舞",如通过"巴黎渠道""罗马尼亚渠道"叶海亚渠道"等方式;向中国政府传递希望改善美中关系的信息,继之以基辛格秘密访华。对此,中国政府则投桃报李,如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欢迎尼克松访华,导演"乒乓外交",等等。美中双方的共同努力,最终促成了1972年2月尼克松的中国之行和上海公报的问世。

——摘编自刘家钦《1972年尼克松访华背景之考察》

  1. (1)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政府派遣外交使节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共中央在外交上确立"双向承认"方针的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美外交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有一段对“一个中国”政策的经典表述:“美国认识到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说明美国:(    )
A . 就两国关切的问题作出让步 B . 支持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构想 C . 宣布与台湾断绝所有的联系 D . 向中国发出改善关系的信号
1979年3月15日,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与台湾关系法》。同年4月28日,中国向美国发出抗议照会,指出该法案严重违反了中美建交协议。此后,中国把精力集中在全面推进中美关系上,涉及经济、文化、安全等各领域的框架性安排和实施细则。这表明此时(   )
A . 中国政府坚定维护国家根本利益 B . 中美就台湾问题无法达成共识 C . 美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对象 D . 中国对基本外交政策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