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知识点题库

我国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 .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C . 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 . 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安徽凤阳县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②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逐步废除
③中共中央首次突破把“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
④全国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③①④②
“中国加入世贸,就好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 000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 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B . 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C . 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D .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
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由此做出的决策是(  )。
A . 设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B . 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 .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 . 环渤海湾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然而全球化对各国的损益是有差异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 在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中国曾两次与世界接轨,一次给我们带来了屈辱和苦难,一次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材料三 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因此,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并不是对苏联的全面遏制,而是精心构建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

——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1. (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认为“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的依据是什么?概括指出1640年—1870年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进行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

  2. (2)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与世界接轨的特点?此次接轨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新时期我国又是如何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与世界接轨的?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构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采取的相应措施。

  4. (4) 综上所述,试揭示影响各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不同损益的主要因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部分时期我国派遣国外留学生分类统计表

分类

时间

派遣的国家

派遣方式

学习科类

人数

A

1900年—1919年

欧美、日本

自费为主

理工、政法类为主

两万余人

B

1920年—1937年

欧美、日本、苏联

自费为主

理工、政法类为主

人数不详

C

1938年—1949年

欧美、苏联

自费为主

理工、政法类为主

人数不详

D

1950年—1965年

苏联

公费

理工类为主

1.6万

E

1972年—1978年

欧美、日本

公费

理工类为主

1.5万

F

1979年—2011年

遍及全球大多数国家

自费为主

理工类为主

224万

从表格中提取不同阶段我国派遣国外留学生前后变化的四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所以有学者说“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   )

A . 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B . 创办经济特区 C .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 . 建立上海自贸区
下面是1979—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增长)曲线图。据材料信息可知(   )

A . 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增速 B .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波动增大 C .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 D . 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经济稳定
如表为《1977﹣1982年的中美贸易状况统计》(单位:百万美元),这表明,我国当时(    )

年份

中国的出口

中国的进口

中国的出超或入超

1977年

203

171

+32

1978年

324

865

﹣541

1979年

594

1724

﹣1130

1980年

1059

3755

﹣2696

1981年

1875

3603

﹣1728

1982年

2275

2912

﹣637

A . 外贸出超状况持续恶化 B . 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C . 是美国的主要贸易对象 D . 对外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右图是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的纪念图标,与深圳同时期建成经济特区的还有(  )

A . 上海 B . 广州 C . 厦门 D . 海南
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右面柱状图,指出该地区外贸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上海成为首批对外开放的城市 B . 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C .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 浦东进一步开发开放的推动
有人把中国1979年所做的追赶世界、融入世界的决策称为打开了“第一扇窗”。“第一扇窗”比喻的是(    )

A .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 . 在广东和福建设立经济特区 C .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行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    )
A . 开放沿海14座港口城市 B . 加入世界经贸组织 C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说:“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这种认识(    )
A . 看到了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融合 B . 认为中国道路已经成功 C . 完全站在西方资本主义立场 D . 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持肯定态度
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
A .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B . 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C .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 . 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1979年,我国最先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两个省份是(    )
A . 上海、海南 B . 广东、上海 C . 广东、福建 D . 福建、海南
1987年日本那霸开辟为自贸区、1989年泰国谢布省进行自由经济区建设。这些开放从时间、规模上都与我国层次相同,意味着我国在吸收外资、转移产业上面临激烈竞争。为应对这一局面,我国(    )
A . 设立大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B . 开放宁波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C . 开辟长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 D . 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决策
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部分数据情况。据此可知(    )

年份

出口额(百万美元)

进口额(百万美元)

贸易差额(百万美元)

贸易额/GDP(%)

1978年

9750

10890

-1140

9.53

1984年

26139

27410

-1271

17.29

1989年

52538

59140

-6602

24.75

1992年

84940

80585

4355

33.90

1997年

182792

142370

40422

34.13

2004年

593326

561229

32097

59.77

A . 中国经济的世界地位上升 B . 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 . 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 D . 外贸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
1984年国庆,首都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深圳有两辆彩车参加了游行,蛇口工业区彩车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从天安门广场响遍大江南北。此口号(    )
A . 拉开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B . 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已经开始 C . 提倡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 D . 体现经济特区创新的实干精神
“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材料主要表明(   )
A . 政府改变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作用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挤体制改革顺利完成 C . 改革开放调动了人民社会生产的积极性 D . 改革开放解决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