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知识点题库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其原因包括(  )
①它们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运港
②它们离港、澳、台较近,是著名侨乡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在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D .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984年12月6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年天津已成为(     )

A . 经济特区 B . 沿海开放城市 C . 沿海开放区 D .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2010年将在中国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上海愈来愈成为世人瞩目的城市。这个城市在上世纪曾经
①在《南京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②揭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篇章
③承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④创立上海合作组织,推进了新型区域合作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 C . ①② D .
广州的经济发展见证了中国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过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总量的3%左右。

材料二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旅居南洋归侨陈启源在广州地区南海简村创建继昌隆缫丝厂。这是我国第一家商办近代化胡器(外国机器)缫丝厂。

材料三 1979年,中央确定对两省(广东、福建)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这个重大的决策,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制定这一政策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此企业的性质。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此类企业产生的原因。
  3. (3) 材料三中的“重大的决策”是什么?简要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绝大部分海外华侨都是来自广东和福建省的,所以两省被认为是吸引海外华侨投资者的最理想的地点。

——柯林·麦克拉期等著《1978年以来的中国

——改革、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材料二 1984年初,邓.小平南下视察深圳等经济特区,他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材料三 (开发和开放前)浦东虽然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南京路仅一江之隔,但经济发展却远远落后于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上海老城区。

材料四 今日浦东景象

  1. (1) 中国最早设置的经济特区有哪些?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选择在此处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
  2. (2) 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成功创建有什么意义?
  3. (3) 材料三、四说明了什么问题?
1984年,是中国对内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快的一年。下列对外开放的措施,属于这一年实施的是(   )

A . 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B . 开放包括宁波、温州在内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 C . 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 . 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
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

A . 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 . 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C . 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 . 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高频率语汇最可能出现在1978年~1996年的是(    )

A . 解放、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 B . 原子弹、氢弹、火箭、人造卫星 C . 解放台湾、侵略、和平共处、反帝反修 D . 改革开放、经济特区、市场经济、世贸组织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一股强大的潮流,对世界和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1年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来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法国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1930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霍利——斯摩特关税法》。美国政府为提高国内商品价格、增强对外贸易的竞争力,美元实际贬值达到41%。

——根据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教世界经济会议》整理

材料二: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30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过30%,个别国家达到了50%~60%。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联合国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富国与穷国人均收入的比例,1960年是30:1,1990年增加到60:1,目前已扩大到74:l。全球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人口,占有全球生产总值的86%。……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属于夕阳产业,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资源的同时,把夕阳产业带进了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专家们担心,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权力正从政治家手中转向大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的董事会会议室。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据材料一,分析面对经济危机,各国在国际贸易领域采取了哪些应对的措施?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而采取的措施.

陈秉安著《大逃港》:“1977年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274人,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有成批地回来了。”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内地政府的严管 B . 香港当局的严惩 C . 农业政策的改革 D . 经济特区的设立
1984年,邓.小平指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为扩大开放,中国采取的进一步措施是(    )
A .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 .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 .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 .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 . 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 .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 . 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 . 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一座城市的口号,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史。有一座城市提出的口号是“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它曾在《南京条约》中开埠,1984年被列为沿海港口城市。这座城市是(    )
A . 宁波 B . 厦门 C . 天津 D . 大连
上海浦东的开发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浦东开发的主要目的有(    )

①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②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③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飞跃

④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82~2015年中国服务进出口金额及其占世界比重

概述材料所反映的中国服务贸易进程的发展阶段及趋势,分析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确实包含许多因素: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但能使各要素有机、合理的发生作用,还是取决于制度安排。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中国,(1978年)前后三十年的基本国情和自然禀赋并无质的差异,但发展程度却有天壤之别。

——宋鲁郑《从西方丑闻看中国崛起》

运用材料,结合中国现代史1978年前后的史实,围绕“经济政策与国家振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1984年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一期封面为《中国的新面貌》(如下图),描述一位中国年轻人拿着可口可乐站在长城上,“新面貌”的寓意是(   )

A . 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经济活力 B . 摒弃左倾思想,停止阶级斗争为纲 C . 走向开放.迎接新的生活 D . 减少计划,建设市场经济
下图是《2007—2017我国不同性质企业占进出口总值比重统计图》,该统计图表明(    )

A . 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B . 不同性质企业进出口值齐头并进 C . 民营企业的进出口值增长明显 D . 外资企业的进出口值已失去优势
2014年5月27日求实网:“深圳是当代中国第一座标界昨天与今天、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崭新城市”。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深圳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 B . 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深圳开始 C . 国家鼓励深圳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D . 深圳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