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知识点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183085亿元,年均递增7.9%。其中1979—2005年年均增长9.6%,是新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世界同期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2005年中国国生产总值跨过2万亿美元台阶,跃居世界第四位,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份额由2001年的4.2%提高到2005年的5.0%。人均GDP则由1952年的119元提高到2005年的14043元(1714美元)。
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解放初期,我国没有一种农产品产量达到世界第一,工业更弱。经过57年的不懈努力,主要农产品中,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茶叶、水果等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位,甘蔗、大豆分别居第三、四位。主要工业产品中,钢、煤、水泥、化肥、棉布、糖产量居第一位,发电量居第二位,原油产量居第六位。其他主要产品产量的位次也明显前移。

改革开放以来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知识点题库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一系列制度、原则和规则,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这部宪法(    )
A .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B . 恢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C . 表明新时期法制建设走向健全 D . 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下列漫画从作者的视角再现了普通百姓消费的变迁,反映了新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

任选一组图片,结合其时代背景,分析百姓消费的状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设立蛇口工业区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从设立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到长江流域开放带形成;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等。据此可知,新时期中国(   )
A . 逐步主导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发展走向 B . 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力度日益增强 C . 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对外开放格局 D . 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活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下列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形成→提出“一国两制”→建立村民自治制度 C . 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一五计划”→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村民自治制度 D . 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一五计划”→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出“一国两制”
1986年12月,中国第一个自行车生产集团——“永久”自行车集团成立。拥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是当时年青人的梦想,也成为那一代人抹不去的记忆。这一现象说明(    )
A . 科技革命推动企业发展 B . 改革开放影响人民生活方式 C . 思想解放推动国企改革 D . 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经济发展
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
A . 《四洲志》 B . 《海国图志》 C . 《天演论》 D . 《资政新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英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社会也发生着重大变化。1801年英国农林渔业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为32.5% ,1841年为22.1%,1861年英国农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17. 8%,而1901年则为6. 4%。在收入差距方面,1801年,英国1.1%最富有的人取得国民收入的25% ,到1848年,1. 2%的最富有者就取得35%的国民收入,到工业革命已完成的1867 年,2%的最富有者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收入的40%。相反,体力劳动者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却从1803 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由于英国近代工厂大多建在水源充足的河流旁边,这样在就近取水解决工业用水和动力问题的同时,也便于处理日益增加的工业废水。连续不断的工业废水和生产污水的自然排放,完全超过了河流和大地的自净能力,就连英国人视为生命之河的泰晤士河都成为了举世闻名的“臭河”,

——摘编自刘俊俊《英国工业化的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时间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20世纪50-90年代初 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斯大林模式在中国的运用。这个时期工业化战略的特征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国家指令性计划作为配置资源的手段、封闭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
1978 -1992 年 我国国家统配物资品种由256种减少到19种;国家计划收购和调拨的商品由65种减少到15种;在工业生产中,国家计委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95%以上下降至10%以内。
1992年以来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对改革开放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2002年中共十六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是一条与传统工业化全然不同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017年中共十九大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是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街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王志安《中外工业化道理综述》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化发展的有利因素,并指出英国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的工业化与英国工业化道路的不同之处。
1977年,刚恢复法学教育时,全国只有3所大学设有法律系,每年招收200多人。2006年底,我国设立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603所,在校的法律专业本科生接近30万人。截至2020年,我国已有近700所高校开设了法学专业。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我国(   )
A . 民主法制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B . 民主法制建设速度空前加快 C .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D . 重视高素质法制人才的培养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取得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下列文件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关于追踪世界高科技发展的建议》   ②《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③《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④《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②④③① D . ②④①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平定边疆叛乱、收复台湾等军事斗争的需要,清朝前期十分重视西方火器技术的引进和仿造。康熙朝设内外火器营,各省设乌枪营,由满洲和蒙古兵组成。此时的火器专家戴梓发明出可连发28发的连珠火铳(机关枪的早期形制)和类似于榴弹炮的子母炮等先进火器。乾隆以后,社会比较稳定,国防科技逐渐衰落。到鸦片战争前夕,清军的火药技术依然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火炮管理混乱,没有形成定,期造换制度。舰船装备性能落后,实战经验严重不足。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惊醒了国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军事自强”成为了洋务派的重要工作。清政府先后创办了30多个兵工厂;1866年,福州船政局的创办,标志着我国蒸汽规船建造工业的诞生;科学家龚振麟用新法铸造火炮,改进配制火药的工艺;1868年,江南制造慈局设翻译馆,其中与军事技术有关的译著还60多种200多卷;晚清政府还兴办了各种军事技术专业学堂,如1874年建立的操炮学堂等。

——据卢嘉锡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军事技术卷》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可能存在的核威胁,中共中央确定了发展核武器、导弹事业的方针。围绕“两弹一星”,1956年,毛.泽东组织编制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原子核技术等6项需要率先突破的领域,触角伸向当时前沿高科技领域。中苏两国科学院、高教部门展开对口合作,相继建立了航天、航空、船舶和核工业,整顿了兵器工业。60年代以后,中国的武器装备生产开始步入自行设计、自行制造为主的新阶段。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科学家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为国防事业留下了重要的精神遗产。同一时期,新中国先后成立了原子能研究设计院等高水平研究机构,创办了军事工程学院等一批技术院校,培养了大批国防科技人才。

——摘编自刘祖爱《毛.泽东与新中国国防科技基业的奠定》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国防科技的发展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国防科技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国家统计局《2020年粮食产量数据公告》显示,黑龙江省202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467.8亿斤,为历史第三高水平,“中国碗,龙江粮”表明粮食主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和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下列属于保障粮食安全的有利因素是(   )

①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②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③工业化、城市化加速                  ④全球人口的大增长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②
下图是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与淘宝独家联合打造的首款官方周边“团圆春碗”,寓意着中华儿女心连心,天涯海角若比邻,春节团圆一家亲。“团圆春碗”的寓意主要反映了(   )

A . 儒家家国同构思想的影响 B . 宗法观念成为春晚的指导思想 C . 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 D . 古代精湛的瓷器制作工艺水平
20世纪80年代,国内掀起了“金庸热”“琼瑶热”“领袖和知名人物传记热”等读书热潮。进入20世纪90年代,财经类、应用类、科幻类图书渐成新宠,具有独特生活家居理念的时尚期刊《格调》等流行书刊得到了白领群体的欢迎。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   )
A . 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并存 B . “二为”方向的方针开始得到贯彻 C . 民众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 16 世纪开始,英国政府大力推动呢绒工业发展,也借此解决了圈地运动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提升了英国本土呢绒工业的水准。到了 17 世纪末,毛纺织业已经遍布英国各地,成为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以毛纺织业为主体的乡村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经济联系,推动了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加强了城市资本对农村的渗透,扩大了城市对乡村经济的辐射能力。在工业革命到来之前,英国已经昂首完成了农业革命。

———摘编自谷延方《17 世纪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

材料二: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大地上,掀起过一场全国性的乡村建设运动。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以“民族自救”为己任,自发深入落后的农村,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对农民进行识字扫盲和科普教育;通过创办乡村医院,以推进乡村卫生运动;通过创办中心茶园,开辟健康娱乐场所来改变民风民俗;通过创办信用合作社,帮助农民发展生产;通过创建农业科学馆,以推广良种,宣传科学种田;通过成立联村自卫团来禁烟禁赌,强化社会治安;通过举办农民娱乐会、联村运动会、农民演讲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校和乡村社会融为一体;他们在乡村建设的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强调应注意中国传统文化,反对生搬硬套外国模式。

———摘编自 《全国乡村建设运动概况》

材料三: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到 2020 年底,全国 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中国人民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摘编自 刘艳梅《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纺织业的发展导致英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新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荀子是先秦时期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家之一。《荀子·王制》中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他认为法律要规定好赋税的缴纳,“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同时,“田野十一,关市几(检查)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荀子还将强国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王、霸与强三种霸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只有“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进而选贤任能才能真正成为霸者。

——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年16.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

——摘自汪德平《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材料三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粮食问题。“十三五”期间,中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大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升至95%,稳稳的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十三五”期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用全球9%的耕地满足了占全球近20%人口的粮食需求。

——摘编自邱海峰《1.3万亿斤以上!“中国饭碗”稳稳的》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十三五”期间中国提高粮食产量的措施及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元璋惩元末法制松弛之弊,对立法十分重视。《大明律》分名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七部分。在对待谋反、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恶“的行刑上,以及秘密宗教活动的处治,比以前严厉而且残酷。《大明律》增设“奸党”一条:“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明律专列“钞法”,保障货币秩序,并且还增订了《市廛》《田宅》《钱债》《邮驿》《营造》等编。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80年下半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直接主持下,我国开始对宪法进行大规模、全局性的修订。经过两年多的讨论、修改,198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八二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第四部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吸收了国际经验,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大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800问》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律令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加强法制建设的意义。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成立,是为了促进亚洲经济发展,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021年10月有104个正式成员国,包括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的中国、英国、法国、俄罗斯。近日亚投行宣布,到2023年7月1日,其所有投资项目将实现与《巴黎协定》相关目标完全保持一致。这表明亚投行(    )

①其建立与亚洲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有关    

②参与合作的国家地区已突破亚洲范围

③取代世界银行发挥国际金融主导作用    

④有利于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日益完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十个坚持”高度概括了党百年奋斗历程中“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根本内在机理。

——摘编自周志文、周志钧《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的思考及其启示》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简要评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28年,诗人蒲柏将泰晤士河描绘成“银色的洪流”。19世纪的一位伦敦码头工人曾说过“泰晤士河里的每一滴清水都包含着历史。1855年,著名化学家法拉第致信《泰晤士报》编辑,描述了他所见到的泰晤士河:“整条河变成了一种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就像街道上散发的臭气一样,印象深刻至极……这时整条河实际上就是一条臭水沟。”1858年被称为泰晤士河的“奇臭年”。狄更斯曾这样生动地描绘了兰开夏郡的焦煤镇:在这座城镇里,由于煤烟的污染,到处呈现出“一片不自然的红色与黑色”,这座焦煤镇,“时常把煤烟不仅吹在自己头上,并且吹到邻近地区”。

——摘编自《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环境污染问题探析》

材料二:近年来,全球能源与环境面临严峻形势,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快速增长,居全球首位。环境保护问题被全球关注,拥有低能耗和低污染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迅速崛起,对传统汽车产业带来巨大冲击。我国积极宣传,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政府大力扶持和政策补贴,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较2020年增加了291.98万辆,同比增长59.34%;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54.5万辆,较2020年增加了217.90万辆,同比增长159.52%,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13.59%;新能源汽车保持了产销两旺的发展局面,刷新了历史纪录,成为汽车行业最大亮点。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9世纪英国生态环境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