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知识点题库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出发点是( )

A . 改变斯大林模式僵化的政治经济体系 B . 改变赫鲁晓夫改革带来的经济发展困境 C . 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D . 全方位提高苏联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韩西林教授曾撰文写道:“到戈氏上台时,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整

个经济的制约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打破这种体制的要求已非常强烈,而这种体制

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这可以印证戈尔巴乔夫改革(  )

A . 适应时代需要,获得成功 B . 使苏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 . 冲击了苏联的所有制结构 D . 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
1970年代初,苏联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

理环节。这一做法旨在(  )

A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 . 恢复国家资本主义 C . 下放企业管理权 D . 利用市场货币关系
中国当时仍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和农业人口占80%,生产力主要还靠人力,农民渴望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邓.小平给了他们这样的权利,农村形势马上改观。苏联的农村人口只占1/4左右,戈尔巴乔夫提出把土地出租给他们50年,却没人愿意承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靠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材料表明(     )

A . “包干到户”不适合苏联 B . 苏联改革走“中国模式” C . 经济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D . 苏联改变单一的公有制
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

A .   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 . 苏联政局的动荡 C . 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 .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下表是《1951~1965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表》。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最准确信息是(  )

年份

社会总产

值(%)

国民收入

(%)

工业总产

值(%)

1951~1955

10.8

11.3

13.1

1956~1960

9.1

9.0

10.4

1961~1965

6.5

6.5

8.6

A .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B .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C . 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D . 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缓慢
普京在谈到苏联解体时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是因为苏联( )

A . 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B . 体制僵化使社会缺乏活力 C . 严重忽视民主与法制建设 D . 与美国争霸造成经济困难
以下文字反映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开垦荒地是增加粮食—个重要而且完全现实的来源,也是最容易做到和最迅速的办法。”

②“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国营农场,它们在向国家缴纳粮食方面不仅能够代替富农而且能够代替个体农民。”

③“要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和尽量发展小工业,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

④“责成每一个粮食所有者,必须在本法令公布一周内,把超过播种田地和自己到下次收获前的定额消费量的全部余粮呈报交售。”

A . ②④③① B . ④①③② C . ④②③① D . ④③②①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是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对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指赫鲁晓夫改革(   )

A . 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 . 没有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C . 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D . 开始突破了斯大林的经济模式
“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  )

A . 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 B . 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 C . 偏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 . 全盘否定了斯大林
以下是四幅前苏联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工业化之路②新经济政策③“玉米热”④改革与新思维

A . ①②④③ B . ②①③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③②①④
巴黎公社在历史上昙花一现;苏联作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成功实践者,但由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最终在1991年解体。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出现“挫折”的主要原因是(    )

A . 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 B . 未建立强有力的政权 C . 生产关系影响的结果 D . 国际敌对力量的破坏
戈尔巴乔夫于1987年7月27日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他能继续下去吗?冷战即将结束吗?”下列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4

A . 同时具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色 B . 为苏联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C . 开辟了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新型工业化模式 D . 改革的重点是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阅读下表,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苏联经济的年增长率(1951年—1985年)(单位:%)

时间

1951—1960

1961—1965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981—1985

苏联官方统计

10.1

6.5

7.8

5.7

4.4

3.5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估计

5.6

4.9

5.1

3.0

2.3

0.6

麦迪森的估计

5.2

4.8

4.8

2.9

1.8

1.7

苏联学者的估计

7.2

4.4

4.1

3.2

1.0

0.6

A . 苏联的官方统计数据无参考价值 B . 六十年代苏联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C . 七八十年代苏联经济进入衰退期 D . 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国1978年底以后的经济改革获得了成功,而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最终都没有成功,其主要原因是(    )

A . 缺乏正确的改革理论和政策指导 B . 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C . 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 . 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如图是1940-1945年苏联集体农庄劳动日平均实物工资(千克),由此可以推知(    )

A . 社会环境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 B . 农业集体化经济政策面临破产 C . 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 D . 工业化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
1991年12月,戈尔巴乔夫在宣布苏联解体时发表演讲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已经结束“冷战’,曾对我国经济、社会意识和道德起破坏作用的军备竞赛和国家极度军国主义化已经停止,世界大战的威胁已经解除。”此时苏联(    )
A . 开始否定斯大林模式 B . 已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 C . 开创了革命建设新道路 D .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64年,苏联政府做出决定:对重工业企业国家只下达产量计划和盈利计划,其他经济指标由企业自行制定;轻工业企业的产量和计划由企业自行制定。当企业完成计划时,企业可以从利润中提取奖励基金。由此可知,此时的苏联政府(    )
A . 给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B . 试图突破所有制结构模式 C . 下放企业管理权给各地方 D . 用市场手段调节经济发展
下图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经济发展情况(年平均增长率,%)。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

A . 产业结构失衡加剧 B . 农村经济长期停滞不前 C . 经济改革带来混乱 D . 国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关于苏联改革的评述,有观点认为:“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的主要原因是(    )
A . 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B . 改革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 . 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D . 没有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