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知识点题库

现代研究发现,针灸能够促进大脑内啡肽的分泌,其分泌物具有镇痛作用。这不仅揭开了针灸疗法的神秘面纱,而且深化了人们对镇痛的生物学原理的认识。上述材料表明(    )

A . 人们在实践中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B . 客观事物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C . 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就能造福社会         D .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控作用
一本《论语》,有人能一目十行,不到几分钟就复述出来。研究人员采用先进的光遗传方法证实了“瞬间记忆”的幕后“操纵者”为大脑内侧的前额叶。人们能获得这一发现是因为(       )

①记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②实践为认识提供了新的手段

③创新推动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014年初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态势,国务院派出大批工作组到全国调研,6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时强调,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稳定宏观经济政策,要“精准发力、定向调控”。“定向调控”首次面世。定向调控是经济“新常态”下调控方式的进一步创新与深化,意在更加精准发力,强调调控“靶点”的精准度。可以说,定向调控是区间调控的升级版。2014年的成功实践说明定向调控的正确性,而且它也正在深刻改变政府传统的调控模式,也将重新描绘中国未来的经济蓝图。

请分析材料体现了认识论哪些道理。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源自于我国的黄河流域,早在春秋时期,聪慧的古人利用土圭(一种古老的天文器材)测日的方法,定下了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大节气。之后,通过农业生产的实践,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成为指导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在确立二十四节气过程中的作用。

为了发展工业生产,需要科学来查明自然物的物理特性,弄清自然力的作用方式。这句话蕴含的主要哲理是(    )
A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D .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美国莱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能够借助激光脉冲激活等离子体纳米气泡快速杀死病变细胞,而不会使周围的健康细胞受到伤害。此研究的长期目标就是改善体外细胞处理的过程,使病患享受到更好的治疗。这说明(    )
A . 科学认识能够预测未来和直接创造世界 B . 认识从实践中来但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 C . 研究成果预见了实践发展的过程和结果 D . 科学实验通过分析和鉴别现象把握本质
习.平在第4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举办这期研讨班,目的是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思想到位、行动对标带动全党贯彻落实,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推动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以下说法与此哲理相同的是(    )

①“天上不会掉馅饼,撸起袖子加油干”——习.平

②“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毛.泽东

③“经常地、自觉保持平衡,实际上就是计划性”——列宁

④“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马克思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016年1月5日全国文化会议在北京召开。为实现“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的良好开局,文化系统针对当前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会议要求一要推动改革创新,从文化建设实际出发,从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出发,从各地的资源禀赋出发,“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不断提高创作质量,努力推出一批优秀作品;二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贯穿到文化建设各个领域、各环节,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做好各项保障工作,为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如何进行文化建设。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由三位美国科学家分享,以表彰他们在研究生物昼夜节律分子机制方面的杰出贡献。三位科学家通过精密的实验得出:熬夜会打破人体内精妙的时钟,疾病匍匐而来;熬夜将造成大脑开始吞噬自己;调节节律的关键基因失效后,会促使肿瘤发生。本届诺尔贝医学奖最接地气的忠告就是:不要熬夜!该实验进一步佐证了(    )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

②世界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根本目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中国“诺亚方舟”起航——揭秘搭载生物遗传密码的国家基因库于 2016 年开始运营,其承载人类及其它生物的遗传样本和密码,在基因时代,这样的未来可期:到医院看病,只需自己的基因作为“身份证”和病历;想“返老还童”,保存完好的干细胞就能轻松搞定。这说明(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突破生命规律的制约

②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自己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发展推动认识的深化

④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人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这说明(    )

①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②行者知之始,知者行之成

③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事事亲身实践

④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近期,一些科技前沿研究显示,通过可穿戴设备,人脑的脑电波可能被破译,而人脑通过直接连通电脑,从而获得更强大的智能。如果这种“可能”成为现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脑与电脑直接连通离不开实践 B . 电脑可以部分取代人脑进行思维 C . 破译脑电波可解开意识产生之谜 D . 人脑的智慧很大程度上来自电脑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改革开放之初,很多外资企业对自己的权利能否受到保护心存疑虑。几十年过去,国外申请人在华申请发明专利累计超过177万件,年均增长11.24%。2001年中国对外支付知识产权使用费仅19亿美元,2017年已达286亿美元。2018年,我国全年境内外专利申请432.3万件,比上年增长16.9%。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抄袭、盗版、制假等现象仍时有发生。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节点上,习.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列为扩大开放的四大举措之一,我国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意见》,专利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这些充分展示了我国保护知识产权、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经济生活》角度,阐述保护知识产权对促进开放发展的作用。
  2. (2) 有人说:“保护知识产权,既要完善立法,又要严格执行。”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其中的道理。
  3. (3) 请你以“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增强知识产权观念”为主题给学校写一份建议书。

    要求:①综合运用认识论和《文化生活》知识。②紧扣主题,理由充分,观点明确,合乎逻辑。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善用诗词古语来表情达意,是习.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对东北地区企业转型的改革生存攻坚战,习.平强调:“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下列语句与之寓意一致的是(   )
A .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B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 .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丰富的实践成果。“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管不管用、有没有效,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一是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二是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可以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外,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我国取得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样的奇迹。

——摘自:习.平总书记2019年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

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论断的理解。

人们获得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真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下侧漫画《坐井观天》意在说明(    )

①间接经验对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性

②要高度重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③改造世界是人们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把握规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上世纪70年代,世界上首个新型锂离子电池诞生,但因其使用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锂的活性使电池存在着爆炸的危险。为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又探索出钴酸锂正极材料和石墨负极材料,极大地推动了锂离子电池的技术革命。由此可见 (    )
A . 认识是实践获得成功的前提 B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 只要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D . 认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2020年,深圳特区迎来了自己40岁的生日。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横空出世。深圳这个曾经的小渔村,在短短40年的时间里奇迹般地成长为一座创新之城,被描述为“史诗级巨变”。

“拓荒牛”

深圳市委大院门前的“拓荒牛”雕像已成为深圳特区的一个文化地标,是改革开放中创业者的象征。

创新是深圳的基因,也是新的历史节点下这座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以下四个观点探讨了“创新是深圳奇迹背后的‘核心密码’”。

深圳建市之初整个城市仅有两名工程师,

1996年初,深圳只有6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如今,深圳科技创新型企业超过3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2010年的1353家增加到2019年底的1.7万余家,2019年就新增2700多家,形成强大的梯次型创新企业群,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6277.98亿元。

观点一

观点二

1979年10月,深圳蛇口工业区建设工地推出定额超产奖励制度,超过既定额度,多拉一车土,奖励四分钱。“四分钱奖金”打破了平均主义观念,大大激发了工人的劳动热情,提高了工作效率。取消粮票、工程招投标、用工合同制、房地产商品化……一个个市场化举措在深圳率先推出。

“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之“容”在于

“容人”,不论身份、财富、地位,每个人都能在深圳拥有一席之地,在这里追梦、圆梦;深圳之“容”在于“容错”,“宽容失败”“向失败取经”,营造了以失败为财富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圳之“容”在于“容异”,鼓励“别具匠心”,不欣赏“沉默是金”,摒弃“枪打出头鸟”陋习,让独具特色、富有创新力的人群不会显得格格不入。

观点三

观点四

从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排头兵”“尖兵”,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深圳始终以强烈的历史主体意识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将时代赋予的使命镌刻在自己的“精神旗帜”上,以“大我”成就“小我”。

奋斗新时代,深圳再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时代赋予了深圳新的历史使命。作为“先行示范区”,深圳将继续演绎好改革开放“窗口”的角色——不仅仅是由内向外看的窗口,还要成为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和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作出新的示范,用生动、精彩的实践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和生命力。以一城改革创新实践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深圳将以其全方位、全过程的示范作用,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路径,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累经验。

  1. (1) “拓荒牛”所代表的深圳精神是什么?
  2. (2) 结合以上观点,运用哲学和文化的知识谈谈深圳40年来是如何实现创新发展的?
  3. (3)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义。
每年暑假,博物馆都会迎来人流高峰,文明参观的话题也被一再提起,有人在广东博物馆留言木上质疑工作人员“管得好多啊”,表示:“不让孩子解放天性吗?跑怎么了?跳怎么了?碰恐龙又怎么了?”对此,有网友表示,如果孩子爱玩爱闹就应该去游乐场,不应来博物馆。也有网友在替展品、文物担心,“重点是文物不可复制,坏了就没了”……广东省博物馆回应:在博物馆遵循相关的礼仪规范,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1. (1) 请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参观礼仪问题上存在不同理解的原因。
  2. (2) 请你为解决参观时出现的不文明现象提两条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