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知识点题库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这说明( )

A .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B .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C .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 D .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不断解决推动了社会变革
2017年4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落实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

①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②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

④是基于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他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从唯物史观看,孙中山能“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原因在于(  )

①把握民主政治的发展形势,适应时代变迁          ②正确对待国家与人民的关系,尊重民众地位

③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推动社会生产力与之适应④顺应社会的发展规律,主导社会的发展方向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微”字当选为“中国年度汉字”。“微”指的是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解读称:“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笑分子,是每一个被打捞上岸不再沉默的中国声音,是每一个能被看见,能被听见的人。”从哲学角度看(  )

①“微”是“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

②“微”是“造微入妙”,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③“微”是“不再沉默的中国声音”,要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的表达权

④“微”是“积微成著”,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要从小事做起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新个税法将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此次税改的亮点不只是将起征点由3500元上调至5000元,还首次引入专项附加扣除概念,明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普通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6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和标准。此次个税法调整的哲学依据有(    )

①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调节个人收入,促进社会公平

③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④调整上层建筑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③④
习.平总书记指出,将改革进行到底,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这表明(   )

①改革中面对的社会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的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改革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和总体面貌

④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③
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和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全面建咸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新的战略谋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战略谋划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②人类社会的发展受人的意志和意愿的支配

③人类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多次试验、反复比较,经历放权让利、承包制和股份制改造等阶段,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巩固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

①事物的发展要经历量的积累过程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对社会关系的变革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④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要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人类社会制度的演变

图1 古人类集体狩猎

图2 埃及金字塔

图3 中国古长城

图4 工业革命

阅读图片,完成下列要求。

  1. (1) 请指出四幅图片分别体现的人类社会制度。
  2. (2) 根据所学社会发展历程的知识,说明上述社会制度演进的次序,并指出人类社会制度的演进背后隐藏的社会发展规律。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不断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将使农村大量闲置的土地资源得以有效利用,从而带来巨大制度红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基于(    )

①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③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2021年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意见》指出,当市场中的垄断行为不能被有效制止,垄断企业往往缺乏开拓市场、降低成本和自主创新的动力,中小企业也可能因此陷入经营困境。这体现了(   )
A . 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B . 制度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 调整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 D . 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实施乡村摄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乡村振兴促进法》,此法通过体现了(   )

①法治乡村建设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性质和面貌

②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通过深化改革解决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矛盾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我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段话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有(   )

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创造新的历史奇迹

②坚持群众路线是共.产.党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③做好思想准备,勇敢面对挫折和挑战

④坚定信心信念,支持和保护新事物成长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随着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与产业发展日益融合,新领域新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逐步凸显。据此,“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立法”。这一要求的提出(  )

①旨在通过变革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

②是为了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以推动生产力发展

③体现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同步发展

④适应社会存在的变化,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③
国家主席习.平在二O二二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从辩证法角度看,这是因为(    )

①人类社会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的变化

③社会进步要经历从否定到肯定的过程    

④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生育政策在促进中国的人口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生育政策的转型变得不可避免。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颁布和实施了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这表明(    )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民族的希望、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不随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就有可能使其在心智还不健全的时候走上弯路甚至邪路,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我们中华民族素有重视“家教”的优良传统,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而言,有着基础却不可替代的作用。

时代呼唤着教育改革,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家庭教育和时代发展关系密切,家庭教育同样承担着为社会造就人才的任务。当前,家长们正在面临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打碎与重塑。一方面,人口和家庭规模的变化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自2022年1月1日起,《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通过立法确立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将深入推进家庭教育发展,培养造就优秀人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1)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阐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成长的作用。
  2. (2)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