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知识点题库

2015年12月5日是第30个国际志愿者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志愿者们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上述内容说明(      )

①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②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要从我做起,重在行动

③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④加强科学文化修养能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采取产业精准扶贫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四个一批”措施,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根据材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致贫的原因多样,印证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②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了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矛盾不同

③脱贫的任务艰巨,要求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激发内生动力

④脱贫的时间紧迫,必须超越历史条件,创新扶贫开发路径

A . ②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2016年10月1日起,我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是(    )

①因联系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②基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③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

④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完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16年9月26日,中央军委主席习.平在视察火箭军机关时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适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需要而成立。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火箭军的成立(  )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②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

⑨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④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重视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几次重大改革:第一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农业生产连年增长,解决了绝大多数地区的温饱问题;第二次通过“离土不离乡”的乡村工业化模式,转移了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次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了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第四次中国农村土地实行“三权分置”(土地所有权、承包仅、经营权分置)的改革,激发了农民劳动热情,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依据材料,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农村这四次改革的哲学依据。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聚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反映了党中央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彰显出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

①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②符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③是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④是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价值选择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习.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含,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哲学依据是(   )

①社会的发展受人的意志和意愿的支配

②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③社会的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

④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展。展览通过丰富的历史图片、文字视频、实物场景和沙盘模型等,带领人们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感受改革开放在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领域的巨大变迁。社会主义改革(    )

①是解决我国社会对抗性基本矛盾的有效措施

②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根本目的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

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据统计,中国人均日产垃圾1.2公斤,并且每年以10%的增长率递增,垃圾分类和处理的压力与日俱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中提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这是生活垃圾分类首次被纳入国家立法当中。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调整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④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方一个资产阶级政治家曾预言,到20世纪末,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将“不战而胜”。1989年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上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一时间西方舆论纷纷预言,社会主义的历史已经“终结”,社会主义要从世界上灭亡了,21世纪将是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然而,事实证明,社会主义不但没有被战胜,反而以其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生存着、发展着。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的预言破产了。

  1. (1)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预言的破产说明了什么?
  2. (2) 怎样正确认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
  3. (3) 以新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为例,说明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原因。
近代中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清朝统治者未能及时谋划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制度创新,导致中国陷入民族危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运用制度力量有效地应对了各种风险挑战的冲击。这启示我们(   )

①缓和社会基本矛盾能够推动社会进步

②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实现社会发展需改变不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④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法治、公平、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在日益增长,就业岗位开发不多、创业氛围不浓,社会保障力仍需提高,看病难看病贵尚未根本解决,污染整治、生态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在物业、供暖、交通、教育等民生领域方面与群众的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

材料二 2019年10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标定方向、描绘蓝图。基本经济制度是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部分,对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决定性影响。从改革开放以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几十年改革开放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地位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再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完善,对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一,概括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现阶段我国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

2020年4月,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发言人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已经形成初步方案。国资委将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特别是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化经营机制,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我国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表明(   )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②上层建筑一定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习.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要将改革进行到底,是因为(   )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④社会基本矛盾只能也必须通过改革加以解决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习.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今天,党中央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推动深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新格局,率先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深圳不断深化改革是基于(    )

①解决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矛盾的必然要求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④在改革实践中才能推动社会向高级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鼓舞人心的新部署,强调“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这一战略安排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②社会形态是在意识规律支配下逐次更替的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人类社会进步    

 ④社会的发展是新事物被旧事物取代的过程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叠加新冠肺炎疫情,人类面临多重挑战。立春之夜,万众瞩目的北京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诗意的二十四节气轮转中隆重开幕,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运动再度携手,奏响全人类团结、和平、友谊的华美乐章。

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有所不同,本届冬奥会开幕式不再过多呈现悠久的中华文明,而是更加聚焦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传递好新时代的中国声音。从“我”到“我们”,从“讲历史”到“一起向未来”,中国的文化自信在真实、立体、全面的展示中更加具体。

来自刚刚脱贫摘帽的河北省阜平县的小学生们用质朴的童声唱响“奥林匹克会歌”,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劳动者、56个民族代表用手手相传的方式将国旗传递入场,这些场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当所有代表团雪花造型引导牌共同构成一朵大雪花时,“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题跃然眼前,而雪花中央那支小小火炬就是本次冬奥会最终点燃的圣火。小小主火炬,既体现了北京冬奥会绿色办奥的理念,又暗喻当前世界正处于艰难时刻,需要全人类携手守护这微小又坚定的火光,“一起向未来”,表达了全人类的共同心声。

  1. (1)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2. (2)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说明我国与国际社会怎样“一起向未来”。
  3. (3) 请你就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传递新时代的中国声音提两条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2021 年9月29日,西迁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时代。1956年8月,6000多名师生员工手持着印有“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粉色乘车证奔赴黄土地,西迁精神正是在这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积淀形成的。这是党中央根据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伟大的改革。

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回首西迁人踏歌西行、筚路蓝缕的艰辛历程和扎根西部、开拓创新的宏伟画卷,西迁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映耀心扉。西迁是历史,永恒是精神。面对新机遇新挑战,西迁精神经过岁月冲刷、洗涤、沉淀,不仅没有褪色,反而在新时代愈久弥新,彰显更加耀眼的光芒。

  1. (1) 结合材料,从寻觅社会的真谛的角度,说明西迁精神为什么在新时代愈久弥新,彰显更加耀眼的光芒。
  2. (2) 西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一的伟大精神,是文化自信的彰显。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 (3) 西迁是历史,永恒是精神。就青年在中华复兴中应有的责任担当提出两条建议。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部》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由此可见(   )

①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②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

③人类社会形态更替呈现出不确定性的特点

④上层建筑只能存在于特定的经济基础之中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