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特点 知识点题库

古人削桐为琴,纳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燥静心,琴乐洁净清澈,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载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转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回答下列问题。

  1. (1) 关于古琴艺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琴乐感发心志,体现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②琴音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听琴者的情感体验

    ③欣赏古琴音乐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④古琴制作,琴曲创作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 (2) 古琴音乐(  )

    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②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认得精神力量

    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④《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文化部确定了宋刻《三国志》《春秋经传集解》等4478部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及甘肃拉卜楞寺、浙江瑞安玉海楼等62家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是推动我国古籍保护深入开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国家重视保护古籍,这是因为(    )

①古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古籍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

③古籍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

④保护古籍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A . ②③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④
中国古代建筑强调群体结构,小至四合院,大至皇宫、皇城,都有一道墙,形成一种封闭自足、不待外求、自成一统的意蕴。且不论园林,就是四合院、宫殿,群体结构的屋与屋之间,总有很多“空”,有条件就一定要辅以 亭池草木,显出实中之虚。中国建筑的特点是使人不出户,不出园,就可以与自然交流,悟宇宙盈虚,体四时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外向开放的。上述材料表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   )。

A . 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 . 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专制思想 C . 只有在继承中才能不断发展         D . 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已引起高度重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化创意产业是继农业、加工制造业乃至电子产业后的第四波经济动力,是凭借人类独特的创意,让原本注重于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强调量大、集成、快速的生产模式,迈向量小、多样、个性化的生产模式。当代中国已经进入了新理念,新发展为主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攻方向的攻坚阶段,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推动以人文和环境为核心的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材料二: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驱动,对文创人才的引进不能急功近利,要从改善投资环境、科研环境、居住环境等方面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营造宽松的创业氛围,鼓励创业,更要容许失败。

  1. (1)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推动以人文和环境为核心的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 (2) 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阐述“鼓励创业的同时更要容许失败”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3. (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请就如何利用我国文化优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两条建议。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是: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世纪占50%,公元1年—400年占62%,公元401年—1000年占71%,公元1001年—1500年占58%,这说明(    )

①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②包容性使中华文化在兼收并蓄中发展

③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民族

④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帐,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③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

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央视一套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于2017年农历正月初二正式开播,节目首播时即被视为黑马,第二季更是在春节期间蹿红成为街头巷尾热议话题,引发了观众的极大共鸣。诗词这种传统文化难得受到如此热捧,相关人士指出,中国人的诗心一直都在,但需要被激活。《中国诗词大会》走红其实暗合社会中本就埋藏着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也彰显一个事实;文化传承基因具备很强的生命力,如何利用诸如综艺节目、碎片化传播、在线教育等创新形式,影响广大民众的学习热情,是今后传统文化传承不客忽视的发展方向。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热播的原因所在。
  2. (2)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与形式创新有关,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中国人的姓氏既是家族血缘传承的符号,也是中国人利用汉字形音义的韵味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方式。2017年3月23日召开的“中国姓氏文化研讨会”,主题是“挖掘姓氏文化的当代价值”。对这一主题认识正确的是(    )

①认祖寻根的姓氏文化能够凝聚中国人的家族信仰和民族认同感

②姓氏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③姓氏文化是时代文化特征的一种反映并随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

④对姓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以其纵横捭阖的集纳,吸引众多观众同赏中华诗词,共寻文化基因,让今年的新春佳节格外“诗意盎然”。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参赛的选手们不仅以其对传统古诗词的热爱展现出中华审美文化之风范,更能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下,知行合一践行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

材料二: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社会各界对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大大增强,参与主体很多,总的势头很好。从重视传统节日,到传承家风家训;从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到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迅速走红,掀起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实践。格律诗词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已经引起诗界热议。

在国人对传统文化热情日渐高涨的情况下,因为社会多元化发展和网络传媒的良莠不齐,贬低、戏说、调侃传统文化的作品、段子时有出现,这些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现象已经影响到了我国文化的发展。理性看待中外文明的优缺点,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众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深化对自身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人人责无旁贷。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优秀的古诗文作品对人们精神的滋养。
  2. (2)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格律诗词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我国文化发展的意义。
  3. (3) 当下传统文化热潮涌动。身为高中学生,请为传统文化不仅热起来更要传下去提两条具体建议。
2019年2月5日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上映,该电影给出了一个不同于过往西方流科幻作品的叙事道统,提供了明显带有农耕文明孕育下的中国方案,海内外影院都处于爆满的上座状态。这部科幻电影之所以能受到海内外影迷的喜爱是因为(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借鉴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是创新的基本途径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④题材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材料: 2019年中秋佳节欢聚团圆之日,全国大中小学的学生们开展了丰富的体育艺术活动,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文化,用欢乐的歌舞、悠扬的民乐、有趣的民俗活动纪念传统节日。从饶富生趣的神话故事到余音袅袅的国粹京剧,从热烈欢快的胶州秧歌到清脆甜美的侗族大歌……多样的校园体艺活动使传统文化更有“青年范儿”。

运用“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分析校园体艺活动使传统文化更有“青年范儿”的合理性。

戏曲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覆盖城市乡村广大幅员和十几亿民众、传承至今而顺势长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得益于自身的独特形式与丰富内容,戏曲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戏曲对中古以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形成了全面覆盖。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川剧、粤剧、越剧、黄梅戏,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又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对多样审美风格的覆盖,也形成对不同流行地域的覆盖。

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

在杭州西湖边上有一石碑乃为康熙御笔,日:花港观鱼。但是“鱼”这个字只有三点水,而不是四点水。“鱼”字少一点是有意写错。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鱼”字下面有四个点,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地活了。这个故事说明

①书写会意式汉字时可尽情发挥,不考虑对错

②正确认识书法艺术,离不开特定背景或条件

③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可创新性表达作者想法

④改变汉字结构,可使不同汉字实现优化组合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了一场以考古为主题的集体学习。习.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党中央高度重视考古工作主要是为了(    )

①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②寻根固本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④增强考古文化魅力,促进考古专业发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地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必然长在。”这说明(    )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②汉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

③汉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是一脉相传的历史见证

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记载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我国拥有丰富的史学传统,从《史记》的《五帝本纪》,到当前的清史纂修工程,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记载从未间断。而另一个文明古国印度则因缺乏正式文字记载的信史和屡遭外族入侵而被马克思称为“印度人没有历史”。我国的史书典籍充分说明(   )
A . 中华文化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B . 中华文化比印度文化更为优越 C . 历史学是我国最具科学性的学科 D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应用,其特点是(   )

①实用性             ②整体性           ③区域性          ④民族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字金文字体、篆字、篆书、楷书、草体和隶书等环节,小篆体使每一个汉字笔画数稳定下来;篆书使字形渐成扁正方形:楷书问世之后,明确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到了明末清初,逐渐出现了一种横轻竖重的方块字,是楷书的变体,因其是从宋代刻书字体发展而来,故称朱体字”。现今我们印刷书籍报刊等多用这种字。由此可见,汉字:( )

 ①书写中华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对展示中华文化有独特作用 

 ③折射出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④以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②④
余光中先生曾说:“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不休。”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都凝聚在汉字中,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等汉字形体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美感,从中可感悟到( )

①汉字是维系中华儿女情感的重要纽带
②汉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④汉字具有鲜明民族性,传承着中华文明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