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及措施 知识点题库

《中国地名大会》节目以中国村庄、城市、乡镇、山川河流的名字为切口,在解构“中国地名”的同时重构了集体记忆,也引发了集体共情,以深远的历史和满满的情怀激发了观众对脚下土地的热爱。这种共情和热爱(    )
A . 涵养家国情怀、增强了文化自信 B . 表明中国地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C . 意味地名源自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结合 D . 丰富和扩展了中国地名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在筑梦太空中抢占制高点,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2000年北斗系统建设“三步走”战略正式实施,20年间由400名家单位、30余万科技人员组成的北斗团队刻苦攻关,他们聚焦问题,深入调研,反复验证,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骄骄傲的创新成果,成功实现了为中国、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提供服务。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开通,标志着我国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系统国家化实现新突破,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高精度产品已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地基增强技术和产品成体系输出海外。随着服务能力的增强,北手系列正在为全球发展贡献越来越多的中国智慧。

习.平总书记强调,要传承好、弘扬好“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本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为推动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 (1) 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有关知识,分析北斗团队取得成功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在北斗系统建设过程中是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的。
  3. (3) 某班拟以“弘扬新时代北斗精神”为题开展主题活动,请你为此设计两个议题。
我国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记录了中国3000多年的历史,同时在甲骨文发明以前在中华大地还有1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超过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并没有文字记载。考古学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将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我国重视考古工作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促进对世界文化认同

②展示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坚定文化自觉和自信

③研究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④激活中华文化的载体,发掘考古成果的经济价值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③④
地处孟子故里的山东省H村,围绕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村里特有的宋氏家风家训等历史文化资源,已连续10余年邀请村里的老人共同欢度重阳节,将“孝善”文化融入村庄治理。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促进治理现代化   ②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③应增强文化自信,肯定自身文化的价值   ④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内容创新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2020年11月23日,第四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在兰州开幕。此次展览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展现了中国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面貌和文化形态。既有少数民族传统、历史和风俗的呈现,又有民族地区现代文明生活的反映;既有对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保护,又有对民族文化现代转型的探索。此次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 )

①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艺术繁荣

②为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③反映了各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

④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式,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江源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活水千百年流淌不息,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的水生态安全命脉。

曾经因人为活动、过度放牧和自然变迁等,这里鼠掘沙进家园不再,守着源头没水喝,放下牧鞭背井离乡……世代逐水草而居的三江源牧民,尝到了生态恶化的滋味。习.平总书记多次对青海提出“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要求。2016年8月,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就曾指出,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扩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責任。2021年3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因审议时,总书记意味深长地说,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住,体现了生态保护的政治自觉。

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中华文化。其原生性、包容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加之自古以来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贡献,就形成了“源头文化”。但因为人口迁徙、空气质量恶化、水源污染、现代旅游大发展、过度商业性的开发,使得部分著名文化遗产将面临消失,保护文化遗产与修复文物势在必行。目前全国急需重点抢修的6大文化遗产中有两项就在三江源地区,如著名的莫高窟、永泰古城就位在其列。

  1. (1)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总书记多次强调保护“中华水塔”的意义。
  2.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保护三江源文化的时代价值。
  3. (3) 结合材料,请你就如何保护“中华水塔”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0月12日.习.平总书记在广东潮州古城考察时强调∶广济桥历史上几经重建和修缮,凝聚了不同时期劳动人民的匠心和智慧,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潮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

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应具有哪些"中国特色"。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平在山西考察。习.平在山西大同的第三个考察点是城西武州(周)山南麓的云冈石窟,它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60年),距今已近1600年。这是北魏王朝定都平城(大同)之后精心打造的皇家佛教圣地,历时近70年完成。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云冈石窟按照石窟形制、造像内容、样式发展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的“昙曜五窟”(第16-20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2020年5月11日,习.平总书记来到云冈石窟考察。习.平仔细察看雕塑、壁画,不时向工作人员询问石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情况。他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同时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同时具有世界意义”这句话的认识。

近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在央视一套隆重登场,一经开播便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引发了收视热潮。作为一部主旋律剧,该剧注重年轻化表达,受到许多年轻观众的喜爱,并引发网友的广泛讨论,它让人们重新认识百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恢弘历史和壮美篇章。由此可见,主旋律剧要成为“下饭剧”必须(   )

①坚定文化自信,理解、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

②基于真实历史事件创作,适应文化市场需求

③扎根文化创新的源泉,回应人民和时代需求

④发挥大众传媒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电视剧《觉醒年代》播出后,收视率稳居中国视听大数据排行榜第一,社会效益空前。该剧通过艺术手法再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追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梦想,弘扬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极大地激发了观众的爱国主义热情。该剧艺术形式创新,视觉效果震撼,充分拉近了主流文化和青年的距离,让90后、00后年轻人心生“信念感”“使命感”,社交网络上形成热议,评论和弹幕在线“催更”。全剧没有任何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人物的艺术描写,生活化地揭示了当时中国面临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主创团队高度重视“一剧之本”的创作,历时6年,7易其稿,从党史考证、人物塑造、情节编织等方面反复打磨,完成了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觉醒年代》播出的时代价值。
  2. (2) 从唯物辩证法视角,分析《觉醒年代》是如何成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的。
2019年9月部分省份投入使用的普通高中语文部编教材,从古风、民歌、绝句、律诗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魏晋辞赋到唐宋明清古文,从文育小说到白话小说,均有呈现。该教材共选人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选文数(136篇/首)的49.3%。可见,部编语文教材的使用(   )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②发挥了教育传递、沟通和共享文化的功能

③凸显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④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1. (1)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角度,简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 (2) 请以“点赞中国道路”为主题,拟定两句宣传标语。
针对一些地方发展过程中乡土文化逐渐销声匿迹的问题,某街道采取重启开口船拳挖掘工作、将评弹教学纳入特色教育体系等措施,努力复兴乡土文化,重塑乡村振兴的文化之魂。该街道的举措是基于(   )

①对时代发展潮流的深刻把握

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③文化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2020年12月起在央视开播的《跨过鸭绿江》成为下半年电视收视冠军,该剧弘扬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一些年轻网友也加入了追剧大军,表示:“这才是我们年轻人该追的剧。”由此可见( )

①文艺作品的创作应以实现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

②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创作该作品的应有之意

④国家的强大是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为基础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朗读者》是2017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制作人在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激发人们的文化情结,在全社会掀起了朗读的热潮。《朗读者》通过讲述生活故事,朗读经典美文,追求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用声音打通情感。节目现场,主持人通过与朗读者访谈,将所有人的情绪提升到了一个需要借文抒怀的时刻,再通过朗读和点评嘉宾对文本的解析使情感顺势而出,让观众也参与到朗读者个人情感体验的完整构建过程,真正实现了“共情”。为了引领更多人参与阅读,栏目组还在全国多地设立“朗读亭”,络绎不绝的朗读者排队数小时只为3分钟的朗读。该节目唤起了国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敬畏之心,将长期潜伏在社会大众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彻底激活,实现了口碑和收视率的双赢,是一次文化供给侧改革的有益尝试。

材料二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这是我国首次执行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执行的最为复杂的航天任务,整个采样返回过程持续长达23天。2020年12月17日凌晨l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2019年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首个有能力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在探月史上也将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这是在以习.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航天战线大力传承和践行“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探月精神所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全体航天人拼搏精神的成果,是我们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又一奋斗成果,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奥秘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朗读者》实现口碑和收视率双赢的原因。
  2. (2) 传承和践行探月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加以分析。
  3. (3) 班级学习园地以“如何弘扬探月精神”为主题征稿,请你列出两个写作要点。(每点20个字以内)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新发现6座“祭祀坑”,目前已发掘至器物层。金面具残片、眼部有彩绘铜头像、青铜神树等重要文物,再次惊艳世界。习.平总书记强调,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重视考古工作能够(      )

①提高世界各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②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③丰富中华文化内涵,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④展示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增强文化自信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习.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指出:“海内外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发扬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携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这启示我们要(   )

①充分肯定自身文化的价值

②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③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要素,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基因。在新时代,黄河文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大力弘扬黄河文化(   )

①主要目的是挖掘其经济价值,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旨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③需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延续历史文脉

④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对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醒狮”是岭南民俗文化的优秀代表,寓意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当前,醒狮活动仍广泛流传于南方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社区,成为海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其文化价值和影响十分深远。目前,广东醒狮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1年12月17日,国产原创电影《雄狮少年》在全国公映,影片一经上映便广受好评,让观众感受国漫魅力的同时,更领略了地道的粤式风味。影片以“醒狮”为创作符号,讲述了留守少年阿娟与好友组成舞狮队追梦的故事。通过影片,展现了岭南人不畏艰难的进取性格,传递了顽强不屈、雄健勇猛的醒狮精神。同时,通过对底层小人物的真实剖析,引发观众对现实生活的高频共鸣,传递出“勇敢追梦,就能创造奇迹”的情感内核。

材料二:习.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截至目前,全国革命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北京、上海等20个省 (区、市)相继公布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各地加强革命文物管理维护,努力推动调查排查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同时,革命文物工作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提升。

革命文物在新时代焕发绚丽光彩,成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源头活水”和“亮丽风景线”,革命文物凝结的红色基因正融入人民的精神血脉。但一些地方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仍存在问题。例如:对革命文物价值认识不到位,保护和利用的意识淡薄;过度开发或保护不力,导致革命文物损毁和破坏;过于追求商业化,未深入挖掘革命文物应有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等。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雄狮少年》播出的文化价值。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革命文物保护、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3. (3) 结合材料,就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的一档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美”上热搜,被央媒点赞,受亿万网民热捧,节目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了20亿次,火出圈。

《唐宫夜宴》是由郑州歌舞剧院排练演出的,从舞蹈的编排到场景的展示,从演员的妆容到身上的服饰都充分彰显了令人震撼的黄河文化之美。舞蹈形式新颖,舞美效果层次递进,14位活泼灵动的“唐朝少女”如同在古画中穿行,俏皮可爱的舞姿再加上5G+AR技术的运用,让虚拟影象与现实舞台交相呼应,将歌舞放进了博物馆场景,串联起多件国宝级文物和古代名画,营造出了一种“博物馆奇妙之夜”的感觉。谈及创作,该歌舞编导说,当看到博物馆里的乐舞俑造型后,我们就思考如何用艺术的手法把唐代乐舞俑的生活场景、动感情愫融入作品,契合我们当代人的思想情感、审美追求和价值认识,最终确定14名女舞蹈演员用婀娜多姿、秀逸韵致的舞姿,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进行呈现。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火出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