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内部圈层 知识点题库

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莫霍面以上圈层平均厚度为33千米 B . 古登堡面以下物质状态都接近于液态 C . 由地表到地心温度、压力都均匀地增大 D . 软流层以上都是由岩石组成
据有关的证据说明,地球内部圈层中物质为液态的是(    )

A . 上地幔 B . 下地幔 C . 外地核 D . 内地核

左图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某种关系。a为甲、乙间相互作用,b为甲、丙间相互作用。右图为我国内陆某地自然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若a形成化石,b形成右图中的景观,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甲表示大气圈 B . 乙表示岩石圈 C . 丙表示生物圈 D . 乙影响丙的演化
  2. (2) 右图所示的区域(    )

    A . 气候湿润、降水多 B . 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C . 风力和流水侵蚀显著 D . 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若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有一集想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在她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

A . 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 B . 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C . 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 D . 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北京时间2009年2月12日1时34分,在印度尼西亚塔劳群岛(北纬3.9度,东经126.6度)发生里氏7.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60千米,震中100千米内无较大城市。回答下列各题。

  1. (1) 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

    A . 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 . 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 . 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 . 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2. (2)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

    A . 地核 B . 上地幔 C . 下地幔 D . 地壳
地震波又可分为横波和纵波.回答下题: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

A . 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 . 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 . 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 . 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纵波(P波)通过力求E界面时的传播情况是(  )
    A . 速度加快 B . 突然消失 C . 速度减慢 D . 速度不变
  2. (2) 下列有关M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主要由液态水组成 B . 大陆部分较海洋厚 C . 底层可能存在软流层 D . 横波无法在其中传播
读下图,回答下题。

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

A .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 .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 .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地震波分为横波与纵波,它们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结合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探测莫霍面的情况,科学家在甲、乙、丙、丁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先后排列顺序(  )
    A . 甲、乙、丙、丁 B . 丁、乙、丙、甲 C . 丁、丙、乙、甲 D . 丙、丁、甲、乙
  2. (2) 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 . 海平面 B . 岩石圈底部 C . 莫霍面 D . 软流层中部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图中代表地壳的圈层是(  )

A . B . C . D .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小题。

  1. (1) 关于E和F波说法正确的是(    )
    A . E为纵波 B . F为横波 C . E能穿过液体 D . F能穿过液体
  2. (2) 上图中①表示(    )
    A . 地壳 B . 地幔 C . 地核 D . 软流层
  3. (3) 岩石圈包括(    )
    A . ①顶部 B . ②的全部 C . 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 . ③外部
北京时间201 8年5月1 8日9时45分在新西兰某海域(34. 5°S,  178. 5° W)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 0千米。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震源最不可能位于(    )
    A . 岩石圈 B . 软流层 C . 地壳 D . 上地幔
  2. (2) 此次地震的发生地大致位于(    )
    A . 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 . 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 . 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 . 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下列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 地震波传到古登保界面时完全消失 C .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相同 D . 地震时纵波先传到地面
岩石圈是指(   )
A . 地壳 B . 地壳和上地幔 C . 软流层以上部分 D . 上地幔
    2018年9月15日9时13分,吉林省松原市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周边地区震感明显,但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回答下列小题。
  1. (1) 震源位于地球的哪个圈层(    )
    A . 地壳 B . 软流层 C . 下地幔 D . 地核
  2. (2) 此次地震对以下哪个圈层影响最小(     )
    A . 生物圈 B . 水圈 C . 大气圈 D . 岩石圈
为进一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我国率先利用水中激发的气枪震源作为陆地陆壳结构探测和介质变化检测的人工震源,实施“地下明灯计划”。气枪震源激发的信号可探测深达60千米的地下结构。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1) 气枪震源激发的信号最深能探测到的地球内部圈层是(   )
    A . 地壳 B . 地幔 C . 外核 D . 内核
  2. (2) “地下明灯计划” 主要应用的领域是(   )
    A . 土地利用规划 B . 地貌状况检测 C . 矿产资源勘探 D . 土壤肥力调查
读“一个震源的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当O处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传播方向有(  )
    A . 沿地表传播与向下传播 B . 沿地表传播与向上传播 C . 只有向下传播 D . 只有沿地表传播
  2. (2) 上图是地震波向下传播的示意图。P波与S波都能够到达的是(  )
    A . 甲与乙 B . 乙与丙 C . 丙与丁 D . 甲与丁
地震是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北京时间 2020 年 5 月 3 日 23 时,M 地发生 3.0 级地震,震源深度 8 千米。完成下列小题。

  1. (1) 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 上地幔 B . 地壳 C . 下地幔 D . 地核
  2. (2) 图示城镇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主导因素是(   )
    A . 沿平原分布水源 B . 沿河谷分布热量 C . 沿山麓地带分布土壤 D . 沿地区界线分布交通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地理模式图(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片_x0020_100017

  1. (1) 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
  2. (2) 若模式图示意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三叶虫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代。
  3. (3) 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4. (4) 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曲线③代表的是界面。
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温度在150℃以上。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岩石圈(   )
    A . 就是指地壳 B . 由岩石组成 C . 全球厚度均一 D . 包括软流层
  2. (2) 干热岩位于(   )
    A . 地壳 B . 地幔 C . 地核 D . 软流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