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土因素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连某高中研学小组到“枫叶之都—辽宁本溪”开展地理实践考察,研学小组在考察前利用网络了解本溪属温带季风气候。在实地考察后小组成员共同绘制了研学考察图。

图片_x0020_1947602465

  1. (1) 图中太子河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环节。
  2. (2) 馆藏的中华龙鸟化石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带羽毛的恐龙化石,其生存的地质年代是代。
  3. (3) 本溪水洞地下有许多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地貌。
  4. (4) 每当秋季,关门山便成了层林尽染的七彩世界。图中枫树所属森林植被类型名称为
  5. (5) 图中枫树残叶可为土壤提供,并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某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到郊区进行了红壤的野外观测调研,撰写了土壤与自然要素关系的报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红壤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导致这一结果的基本因素是(   )
    A . 生物 B . 成土母质 C . 气候 D . 成土时间
  2. (2) 关于土壤形成因素及养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决定土壤有机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B . 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矿物质 C . 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常用的方法有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等 D . 治理土壤盐碱化可以通过大水漫灌、引淡淋盐、地膜覆盖等方法
  3. (3) 红壤的肥力、疏松程度和酸碱度不利于农作物高产,为了实现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可采取的改良措施有(   )

    ①大力推广秸秆还田②增施熟石灰③大量施用化肥④掺沙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区,但盐渍土面积大、分布广。下图为某科考团队绘制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化土壤的样点分布图。研究发现,该地土壤中钠离子和氯离子含量很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_x0020_461347891

  1. (1) 黄河三角洲土壤(   )
    A . 盐渍化整体上由河道向外侧增加 B . 含盐量高值区多地势较高 C . 表层积盐高峰多在夏秋季 D . 入海口盐渍化程度最严重
  2. (2) 推测该地土壤的盐分主要来源是(   )
    A . 深层裂隙水上涌 B . 上游河流搬运物 C . 海水入侵地下水 D . 当地风化物残留
  3. (3) 该区域微地形岗、坡、洼相间,其主要原因是(   )
    A . 河流含沙量变化大 B . 河流下游频繁改道 C . 海水堆积作用显著 D . 风力侵蚀作用明显
下图为某地残积物(岩石风化后残留在原地的碎屑物质)、坡积物(较高处的岩石风化后沿斜坡向下运移,滚落在坡脚和坡麓的堆积物)、洪积物(由山洪携带的沙砾、石块等在山前谷口一带形成的堆积物)、冲积物(河流沉积物质)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下列关于图示四类沉积物影响局部土壤特征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 B . 影响土壤的矿物养分元素 C . 影响土壤的质地特性 D . 影响土壤的微生物
  2. (2) 从山顶到低平洼地,依次分布着(   )
    A . 砾质土、壤土、砂土和黏土 B . 黏土、壤土、砂土和砾质土 C . 黏土、壤土、砾质土和砂土 D . 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东北黑土比南方红壤(   )
    A . 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B . 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 C . 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 D . 气温使土壤的增粘作用强
  2. (2) 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 . 水分条件变化 B . 热量条件变化 C . 农业类型差异 D . 地势高低差异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1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图2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_x0020_1489493455 图片_x0020_1944196158

  1. (1) 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 . 生物 B . 地形 C . 降水 D . 成土母质
  2. (2) 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
    A . 甲与I B . 甲与II C . 乙与II D . 丙与I
土壤湿度是指土壤的实际含水量,通常用土壤含水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烘干土重)×100%。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植被覆盖和土壤湿度年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地的雨季主要集中在(   )
    A . 12、1月 B . 10、11月 C . 7、8月 D . 5、6月
  2. (2) 甲时期土壤湿度最低,主要原因是该时期(   )
    A . 气温回升快,蒸发强烈 B . 植被覆盖低,下渗严重 C . 农作物较少,灌溉用水少 D . 地形起伏大,地表径流少
    雪莲是新疆的著名特产,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种子在0℃发芽、3-5℃生长.幼苗能够抵御-21℃的低温、15-25℃生长旺盛,以天山所产最多,质亦最佳。可作药用、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1906年中国已将天山雪莲列为二级保护植物。下图是天山自然带谱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影响天山南北坡自然带谱种类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 光照 B . 海拔 C . 水分 D . 坡度
  2. (2) 天山雪莲最可能的分布区在(   )
    A . 高山冰雪带 B . 高山草甸带 C . 云杉林带 D . 山地草甸草原带
  3. (3) 天山雪莲人工已栽培成功,人工创造的生长环境气候和土壤的突出特点应该是(   )
    A . 冷湿 B . 冷干 C . 暖湿 D . 暖干
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固定沙丘(   )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2. (2) 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灌淤土是指长期引用高泥沙含量灌溉水淤灌,然后翻耕,土层加厚而形成。读我国灌淤土分布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灌淤土成因相似的是(   )
    A . 紫色土 B . 红壤 C . 黑土 D . 水稻土
  2. (2) 对于灌淤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均分布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B . 土体比较深厚,色泽质地较均一 C . 属于地带性土壤 D . 发育良好,不易发生盐碱化现象
下图为某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决定了(   )
    A . 土壤中生物量的多少 B . 土壤中的养分状况 C . 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D . 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
  2. (2) 地表的植物对土壤的形成作用是(   )
    A . 决定土壤颗粒的大小 B . 改变土壤矿物质成分 C . 加速土壤形成过程 D . 调整土壤内部温度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其形成与地理环境紧密相连。热带(季)雨林多发育砖红壤,干热区往往发育燥红土。下列两幅图分别为海南岛土壤类型分布图(左图)和海南岛地形及降水量分布图(右图)。

  1. (1) 读海南岛土壤类型分布图,砖红壤分布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部和东部;黄壤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填低山丘陵或中部山地);燥红壤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西南(填沿海或内陆)地区。
  2. (2) 从纬度和气候的角度分析燥红土主要分布在海南岛西南部的原因。
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区有大面积富硒土壤。研究表明,有机质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加强土壤中硒元素的吸附和固定。下图示意新平县哀牢山不同海拔样本土壤硒含量,采样点选择考虑了分布的均匀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海拔/m

硒含量均值/(mg•kg-1)

样本数/个

500m以下

0.17

382

500~1000m

0.23

3788

1000~1500m

0.28

2348

1500~2000m

0.49

2060

2000~2500m

0.97

1174

  1. (1) 500m以下地区样本数较少,主要是由于(   )
    A . 交通不便 B . 土壤贫瘠 C . 谷底狭窄 D . 人类干扰严重
  2. (2) 随着海拔升高,影响土壤硒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热量 B . 水分 C . 坡度 D . 光照
  3. (3) 推测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地中,土壤硒含量最高的是(   )
    A . 水田 B . 旱地 C . 草地 D . 林地
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土壤湿度)受降水、蒸发等因素影响,与气温呈负相关。研究发现,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春季土壤湿度偏高,对应着该年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偏多、华北地区降水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华北地区春季土壤湿度偏高,原因可能是该区域春季之前的季节(   )
    A . 气温偏高,降水偏多 B . 气温偏高,降水偏少 C . 气温偏低,降水偏多 D . 气温偏低,降水偏少
  2. (2) 春季土壤湿度偏高导致夏季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降水异常,其主要原因是(   )
    A . 海陆温差小导致夏季风偏弱 B . 海陆温差大导致夏季风偏强 C . 高湿度土壤有利于增加降水 D . 高湿度空气阻滞夏季风北上
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据此完成小题。

  1. (1) 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水分条件差异 B . 土壤性质不同 C . 海陆位置差异 D . 热量条件不同
  2. (2) 有关土壤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有机养分的最初来源 B . 热带地区土壤厚度比温带和寒带地区大 C . 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物理和生物风化逐渐增强 D . 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下图为澳大利亚局部气候分布图,甲、乙、丙、丁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B地比,A地土壤质地比较粗的原因是(   )

    ①气候干燥,物理风化为主

    ②风力侵蚀强,较细颗粒被吹走

    ③气候湿润,生物风化为主

    ④风力搬运强,较粗颗粒被带来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 (2) 甲、乙、丙、丁中,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的有(   )
    A . 甲、乙 B . 乙、丙 C . 丙、丁 D . 丁、甲
黑土腐殖质层深厚、肥沃,是最适宜耕作的土壤。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广布,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及气候的影响,黑土退化严重。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东北黑土退化的主要原因有(   )
    A .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B . 全球变暖,微生物活性弱 C . 冬季风大,风力侵蚀严重 D . 过度耕作,有机质消耗多
  2. (2) 为增加土壤肥力,有效的方法有(   )
    A . 增施有机肥 B . 秸秆还田 C . 植树造林 D . 翻耕松土
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下题。

  1. (1) 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   )
    A . 风化基岩 B . 气候 C . 地形 D . 生物
  2. (2) 图示区域(   )

    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

    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

    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通过对古土壤钙质结核特征的研究,科学家发现距今5000万~3800万年,青藏高原呈现为“两山夹一盆”的地貌特征;冈底斯山脉海拔约4500m,中央分水岭山脉海拔约4000m,它们之间夹着海拔约1700m的中央谷地。中央谷地气候湿润,冬季降水量最大,夏季次之,春、秋季降水量小。谷地内亚热带动植物繁盛。中央谷地每年春季(3~5月)和秋季(9月)溶解在土壤中的钙物质大量析出,其中春季发育规模更大。约2900万年前,由于软流层物质上涌,中央谷地隆升,中央谷地环境向高寒演变,部分生物灭绝。下图示意中央谷地的位置。

  1. (1) 分析中央谷地冬夏季节降水差异的形成原因。
  2. (2) 说明中央谷地春季比秋季土壤中的钙物质析出规模更大的原因。
  3. (3) 分析中央谷地隆升对南亚夏季风的影响。
  4. (4) 中央谷地隆升后、部分生物灭绝而不是迁移扩散,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近年来,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许多坡耕地种植了柑橘,经济效益明显,却极容易发生土壤侵蚀。秸秆覆盖是该地区为减少土壤侵蚀而采取的主要措施。图示意在较大强度降雨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度的产流和土壤侵蚀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50%秸秆覆盖度下地表径流占比较大,是因为(   )
    A . 秸秆削弱雨滴动能 B . 秸秆上产流明显 C . 土壤结皮降低下渗 D . 土壤被秸秆压实
  2. (2) 秸秆覆盖使地表侵蚀强度明显降低,是因为(   )
    A . 土壤剥离受阻 B . 壤中流受阻 C . 雨水下渗受阻 D . 地表径流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