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知识点

1、研究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能量流动原理的应用
(1)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其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①草原上放养一些牲畜:由于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牧草中的能量,因此放养一些草食性动物,使储存在牧草中的能量经草食性动物流向人类。
②农田除草、除虫:田间杂草与农作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杂草会和农作物争夺空间和资源;作物害虫与农作物之间属于捕食或寄生关系。可见,田间杂草和作物害虫都将导致一部分能量流向对人类无益的部分,因此除草、除虫有助于调整能量的流向,使其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2)能量多级利用。能量多级利用指的是使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分层次多级利用,使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物,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资源,使废物资源化,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知识点题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子的全部能量 B . 当狼把兔子肉同化为自身有机物时,能量便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 C . 当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 . 当物质循环进行时,能量流动早已开始了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A . 照射到该生态系统内所有植物体叶面上的太阳能 B . 射进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C . 该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D . 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能量

图示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食用菌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B . 该生态系统达到了能量多级利用的目的 C . 因食物链延长,该生态系统总的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 . 循环利用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系统的效益
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它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B . 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C . 实现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 . 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下图是某“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模式中食物网模式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食物网中包括条食物链,昆虫和鱼的种间关系是,鱼和鸭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2. (2) 该食物网中碳循环的形式为,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3. (3) 若只考虑 ,水稻和野草固定的太阳能为a,鸭子从生产者中摄人的能量为b,排出的粪便量为c,呼吸消耗量为d,则能量传递效率可以表示为


  4. (4) 该家庭农场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益,尝试从生态学角度阐述两个方面的理由:


某地建设了以沼气池为核心的生产自净农业生态系统,图1是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图2是沼气池的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自净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主要根据生态工程的原理。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能减轻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减少了秸秆的焚烧;二是


  2. (2) 图1中的“基石”是。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


  3. (3) 图2中进料口下端开口位于沼液层的目的是。独立的沼气池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其理由是


稻田养鱼是一种能够实现鱼、稻双丰收的生产模式.某实验小组对稻田养鱼作了如下的实验研究:插秧后,即对实验区(即稻田中水深约10cm的养鱼沟) 进行消毒,并选取健康状况良好的小鲫鱼若干条放养(鲫鱼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对照区不放养鱼,其他条件均相同.期间检测 浮游植物的干重,所有处理均设置3次重复.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设置重复实验的目的是 

  2. (2) 实验的第一个月检测发现,实验区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区,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3. (3) 实验开始第二个月后(稻苗生长旺盛期),检测发现实验区和对照区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产生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可能是 或 等不足.有人试图用增加施肥的办法来增加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但效果并明显.这说明此时肥料对浮游植物的生长不具有 作用.

  4. (4) 从生态系统结构分析,稻田养鱼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 的复杂性;从生态系统功能分析,稻田养鱼促进了稻田生态系统中 .

稻一鸭一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 . 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 . 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D . 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如图1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 (1)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
  2. (2) 图1中能量流向人体内的途径有(用图中字母表示).
  3. (3)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一部分
  4. (4) 若在该系统中存在如图2所示的食物网,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C的食量不变,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约是原来的倍.
  5. (5) 该生态系统是据原理建立.
人工湿地是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回答下列问题:
  1. (1) 滩涂、沼泽等自然湿地风景怡人,每年都吸引很多游客游览,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价值。生态系统具有的三大功能是
  2. (2) 流经人工湿地的能量有。多年生沼泽植物可每年收割一次,以便于将植物吸收的(填2种)等元素移出人工湿地系统。避免水华现象的发生。
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优势主要是
  2. (2) 秸秆利用后产生的废渣可以还田,其中的有机物可被分解,产生的水、二氧化碳、无机盐可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 (3) 若蛇的食物有1/5来自蛙,4/5来自鼠,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 kg体重,至少消耗植物kg;农田中的生物可以通过捕食与被捕食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4. (4) 若要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利用的方法应是,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蛙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或K/2)值。
请回答有关农业生态系统的问题:
  1. (1) 农田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共同组成。农田生态系统具有的功能包括:
  2. (2) 调查某块农田的东方田鼠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法。
  3. (3) 管理人员连年使用同种化学杀虫剂杀灭害虫,结果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害虫再度爆发的原因:

  4. (4) 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田间除草和杀虫的目的是
  5. (5) 农田被弃耕一段时间后演替为灌木林,其演替类型属于
下图为某人工鱼塘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B . 第二个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中的部分能量 C . 第一个营养级与第二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 D . 图中d表示第二个营养级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
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分析下列4项中,能量不利于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的是(   )
A . 在森林中,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里 B . 在草原牧场,使能量多流向牛和羊 C . 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人的食物) D . 在养鱼池,让有机肥料以腐屑形式被鱼类或饵料动物直接摄食
近年,原产于南美洲的草地贪夜蛾侵入我国,危害玉米生长。
  1. (1) 可利用草地贪夜蛾成虫的趋光性,采用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植保工作人员解剖观察雌虫卵巢,发现雌虫已完成交配,随后在每个田块继续采用图示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该取样方法为,幼虫种群密度估计值可表示为只/株。(用N1、N2…N5表示被各调查地块中玉米植株上幼虫总数)。

  2. (2) 杀虫剂具有高效杀虫的效果,但长期使用会产生环境污染、害虫抗药基因频率上升等问题。因此应采用生物防治的策略:利用诱杀雄虫,破坏种群的,以降低种群数量;在卵孵化初期选择喷施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等,这些微生物与害虫种间关系是,可达到杀灭幼虫的目的。
在某生态农场内,稻田养河蟹,环沟养莲藕,田边种植具有驱虫作用的无花果,秸秆种蘑菇,全程绿色防控,只施农家肥而不打农药。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该生态系统的基石由水稻、莲藕、无花果和蘑菇等构成 B .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C . 利用无花果驱虫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D . 该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脐橙在种植后3~4年才会开始挂果,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脐橙地里套种西瓜,可以弥补脐橙前期没有收人的空档,达到增收的目的。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昆虫以脐橙为食。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脐橙和西瓜的种间关系是
  2. (2) 为防治以脐橙为食的昆虫,可通过性引诱剂诱杀该昆虫的雄性个体,改变该昆虫种群的,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控制其数量,该防治措施属于防治。(填“机械”或“化学”或“生物”)
  3. (3) 该昆虫同化的能量往往比脐橙同化的能量少,原因是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生产中要控制该昆虫数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说,具有的意义是
对某地有机麦田中主要杂草的相对多度U(%)(某个种的株数/全邰种的总株数×100%)、频度F(%)(某个种出现的样方数/所有调查的样方数×100% )和种群密度(D)的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项目

硬草

猪秧秧

养菜

波斯婆婆纳

牛繁缕

大巢菜

U(%)

45.2

74.6

48.3

36.9

15.4

11.8

F(%)

70.6

87.7

72.9

55.7

18.3

28.6

D(株/m2)

120.4

38.5

13.5

17.8

19.5

5.8

A . 调查结果表明猪秧秧丰富度明显大于其它杂草丰富度 B . 麦田中的杂草和小麦因竞争而常表现出相互抑制现象 C . 去除麦田杂草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方向,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 . 调查该麦出主要杂草U、F 、D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020年初起源于东非的蝗灾肆虐多国,造成了农田被毁、草原退化等问题。有媒体报道绍兴鸭子将出征海外治理蝗灾。“牧鸭治蝗”之法中国古已有之,但在不同的区域实践效果并不相同。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洪涝灾害之后如果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则容易发生蝗灾,据此推测蝗虫种群数量变化主要受到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植被条件对蝗灾的发生与否也具有重要影响,其主要原因是。蝗灾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农田和草原退化成荒漠,这属于群落的
  2. (2) “牧鸭治蝗”属于生物防治,通过直接降低了蝗虫的种群密度,但由于鸭子对具有一定要求,使“牧鸭治蝗”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要有效防治蝗灾必须从多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理。
  3. (3) 保护蝗虫天敌、引入蝗虫的病原微生物、种植抗蝗植物、对蝗灾易发地进行生态改造等综合治理措施可以改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有效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减少流向蝗虫的能量,使能量流向,最终总体上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桑基鱼塘是种桑、养蚕及池塘养鱼相结合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在池梗上或池塘附近种植桑树,以桑叶养蚕,以蚕沙(蚕的粪便)、蚕蛹等作为鱼的饵料,以塘泥作为桑树肥料,达到鱼、蚕、桑兼收的效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 B . 流经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 . 蚕沙中的能量属于桑树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一部分 D . 桑基鱼塘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