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知识点题库

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以及突触1和突触2兴奋传导时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突触2中的神经递质作用后的去向包括被突触后膜吸收 B . ab过程(不包括a点和b点)中,离子通道甲处于开放状态 C . B处膜电位一直为﹣65mV,可以确定Gly使后膜上的阳离子通道打开 D . 突触1处产生的局部电流可以双向传导,传到B点的时间比A点长
如图表示在一条神经纤维的箭头处提供一个足够强的刺激,兴奋进行双向传导,下列能表示该刺激发生后的某一时刻的神经纤维内外侧的电位是(  )

A . B . C . D .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 .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在后膜处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 . 在缩手反射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 . 神经元细胞膜内外钠钾分布不均衡是兴奋形成及传导的离子基础
神经元能够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兴奋,下列有关兴奋传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的膜内外电位差是零 B . 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前膜传递兴奋 C . 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后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轴突膜 D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需要消耗能量
下图是某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这是一种条件反射,在脊髓的控制下即可完成 B . 兴奋在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C . 当b处注射麻醉剂后,d处检测不到膜电位变化 D . 若剪断d处,刺激a处,则c处能形成痛觉
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    )

A . 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的大量内流,需要消耗能量 B . bc段形成的原因是Na+大量外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C . cd段形成的原因是K+外流,不需要消耗能量 D . 动作电位峰值的高低与膜外Na+浓度无关
下图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常见的一种联系方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构成2个突触 B . 神经纤维兴奋是Na+大量外流的结果 C . 刺激b处后,a、c处均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D . 这种联系有利于神经元兴奋的延续或终止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神经元细胞膜外K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B . 特定情况下,神经递质能够引起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泌 C .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 . 神经元受到神经递质的作用时,一定产生兴奋
某兴趣小组做脊蛙实验时,将沾有低浓度盐酸的滤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皮肤上,结果脊蛙出现搔扒反射。在脊蛙搔扒反射活动中,下列过程不会发生的是(   )

①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神经元        ②腹部皮肤产生的兴奋传至脊髓

③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④神经元外钠离子浓度持续下降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下图1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565830354

A . 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B . 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 C . 在图2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 . 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图为一个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9

A . 在 a 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 . 刺激 b 处能引起 c 的收缩,这一过程叫反射 C . 刺激 d 处,在 b 处不可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D . 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释放到突触间隙
如图表示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流计的电极均连接于神经纤维外表面,A、B、C为可以选择的刺激位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刺激A点,①②均能检测到指针偏转 B . 若要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只能刺激B点 C . 刺激C点,观察②指针的偏转次数,可以判断X处有无突触 D . 兴奋在A、B间传递时,发生了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
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在b、f两处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则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为(  )

A . 在b处与f处刺激时,A1、A2各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 B . 在b处刺激时,A1偏转两次,A2偏转一次;f处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C . 在b处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f处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D . 在b处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f处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如图为缩手反射弧结构以及痛觉信息的流向部分示意图,A、B为反射弧上位点。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 (1) 刺激图中位点A,该处细胞膜内电位变化情况是,这种变化主要与离子的跨膜运输有关,所产生的兴奋传递到肌肉,致使肌肉收缩,该过程(填“能”或“不能”)称为反射活动。 
  2. (2) 假如要通过刺激位点A和B及测量两位点电位变化情况,验证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特点,请简要说明操作流程及测量结果和结论:。 
  3. (3) 缩手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为。无意间,某同学被钉扎时有缩手反应,而医生在给他打破伤风针前做皮试时,他并没有把手缩回去,这说明缩手反射受的调控。 
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Ⅰ(两电极位于Q点位置的膜外和膜内)、Ⅱ(R处和S处电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Ⅰ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①→②电位变化对应于P→Q神经冲动传导过程 B . 电表Ⅰ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Q处无K+外流 C . 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 D . 若S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Ⅱ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图片_x0020_100015

  1. (1) 在A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④属于反射弧的,⑤属于反射弧的
  2. (2) 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三个部位中处于静息状态的是。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
  3. (3) 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图的[]结构中,它包括:三部分。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过程为
利用蛙坐骨神经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1中a、b点均无离子跨膜运输 B . 图2指针偏转是由a端K+外流速率增大引起的 C . 图4中a端K+内流与b端Na+内流速率相等,使指针不偏转 D . 图3指针偏转是由于b端Na+内流使a、b两点间存在电位差
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在a、c处分别放置电流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刺激b处,骨骼肌会作出反应,这种反应不属于反射 B . 兴奋在体内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C . 刺激b可观察到a和c处的电流表指针均会发生偏转 D . 图中的骨骼肌就是效应器,接受到a处传来的兴奋可以发生收缩
“辣”不是味觉,而是一种痛觉。 辣椒中的辣椒素可使哺乳动物黏膜或皮肤出现烧灼、疼痛感。这与一种名叫“TRPV1”的受体有关。 TRPV1 是一种可高效介导 Ca2+流入的阳离子通道。 静息状态下,细胞外Ca2+浓度高于细胞内,此状态会抑制 Na+ 内流。
  1. (1) “辣”的产生过程:辣椒素刺激→感觉神经末梢膜上 TRPV1 被激活→→对Na+ 内流的抑制作用减弱→ →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兴奋→兴奋最终传至 →产生痛觉。
  2. (2) 当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兴奋时,膜内的电位变化是
  3. (3) 研究表明,炎症因子 IL-6 可使 Ca2+通道(TRPV1)通透性增强,从而引起炎症痛,其分子机制如图所示。据图分析 IL-6 通过 PI3K 发挥作用的两个途径:

    ①促进

    ②促进     。

当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时,会出现动作电位,某些处理会影响这一过程。下图是正常动作电位和经某种处理后的动作电位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处理可能是用药物提高了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 B . 该处理可能是降低了细胞外液的K+浓度 C . 该处理可能是降低了刺激的强度 D . 处理前、后的电位均能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