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知识点题库

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 . 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 . 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 . 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1中Ⅰ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 . 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 C . 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转运 D . 图2中C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如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 (1) 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的方式是 ,这一功能主要由细胞质中 完成.

  2. (2) 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偏转 次.

  3. (3) 若①中含有一病基因,则其人该病基因来自其祖母的几率为 .

  4. (4) 脂肪肝患者多食动物的神经组织有利于缓解病情,原因是神经元结构有 而使其 面积大大增加,因而细胞中含有丰富的 

  5. (5) 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外正内负的状态,这说明神经元在恢复到静息状态时,其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 . 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细胞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C . 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 . 传出神经元轴突上的某一点受到刺激时,兴奋会由此处向两侧传导

如图是人体血压升高后,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图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请回答:

  1. (1) 当血压升高时,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将刺激的能量转变为神经纤维上的信号.兴奋传入心血管运动中枢,中枢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继而完成调节过程.

  2. (2) 心血管运动中枢兴奋,通过释放作用于 A神经和B神经,引起A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B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

  3. (3) 由图可知,当血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填“增加”或“减少”),使等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血液总量减少,血压下降.

  4. (4) 血压调节机制可分为快速调节机制和缓慢调节机制.根据图示,其中缓慢调节途径是:血压升高→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血压下降(用图中文字和箭头表示).

  5. (5) 临床上下列三种药物:①使钠盐停滞体内的醛固酮;②利尿剂氢氯噻嗪;③减弱心肌收缩力的钙拮抗剂硝苯地平.你认为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填序号).

脊髓前角内有一些细胞可经轴突回返作用,反馈性地调节原先发动兴奋的神经元和其他神经元.图甲为三个相联系的神经元,神经元1和3形成神经回路,图乙为神经元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 (1) 图中神经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
  2. (2) 某些反射在停止刺激后,反射活动仍然持续一段时间,即所谓的“后放”.图甲说明出现“后放”现象的机理是神经元1产生兴奋,经神经元3的(填正、负)反馈调节,维持神经元1的兴奋状态.
  3. (3) 若图乙代表突触前膜,其流动性将有助于
  4. (4) 若图乙代表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将与图中(填图乙标号)结合.若在图甲a处的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产生作用时,图乙A侧为(填正、负)电位.若在c处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上Cl内流,则使后神经元(填兴奋、抑制).
乌贼视神经照光后会产生动作电位.在黑暗中将少量放射性钾离子注入离体视神经细胞,然后置于生理盐水中,照光后生理盐水出现放射性物质,其主要原因是(  )
A . 视神经去极化使钾离子扩散出去 B . 视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复极化钾离子外流 C . 视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高 D . 视神经细胞膜通过主动转运将钾离子运出
下图为与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的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 (1) 图甲中有突触的部位是(填图中字母)。当针刺手指后会产生缩手反射,但化验取指血时,针刺手指时手并未缩回,这一现象说明在反射过程中,高级神经中枢对低极神经中枢有作用。
  2. (2) 图乙所示为某段神经纤维模式图。受到适宜的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膜内外电位发生的变化是,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刺激使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Na大量涌入细胞,在受刺激部位与未受刺激部位之间形成,使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3. (3) 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中提取出的毒蛋白,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神经毒素,它能抑制运动(传出)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乙酰胆碱的释放。微量注射此毒素可以阻断,使肌肉松弛性麻痹而达到除皱的功效,这种毒素作用的位置是图甲中  (填图中字母)处。
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B . 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 C . 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 D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正确的是(      )

A . 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B . 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 C . 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 . 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河豚毒素是一种能高效且专一地阻断钠离子通道的化学毒素,图甲是正常情况下的动作电位示意图。若在a时加入河豚毒素,或在a时加入河豚毒素后在b时给予适宜的刺激( a、b两点间隔较短但不影响河豚毒素发挥作用),则下列膜电位变化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以下有关神经元及兴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也会有离子进出 B . 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C . 神经递质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 D .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一定使其兴奋
图为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 图中E为感受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 B . 若M处因外伤受损,则此人既无痛觉也不缩手 C . 神经纤维D处受到刺激时,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D . 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离子

神经元内

神经元外

a

5~15(mmol·L1

145(mmol·L1

b

140(mmol·L1

5(mmol·L1

A . 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形成的局部电流又使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兴奋 B . 如表是哺乳动物神经元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a、b分别是Na和K C . 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原因 D . 将溶液S换成纯水,给予神经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也能产生动作电位
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生物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将电位计的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给予一适宜刺激后可测出动作电位的大小 B . 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盐溶液,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C . 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盐溶液,适当增加溶液的NaCl浓度其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 D . 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传导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下列与神经调节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脊髓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躯体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 B .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 C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快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 D . 某种内分泌腺可能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
听毛细胞是听觉感受器细胞,其顶端的纤毛浸泡在内淋巴中。当声波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时,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纤维,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听觉神经纤维属于中间神经元 B . 听觉的产生过程属于复杂反射 C . 静息时纤毛膜外K浓度低于膜内 D . 有载体把K主动转运到内淋巴
下图表示在测量与记录蛙坐骨神经受剌激后电位变化时,某一时刻观察到的电表指针所处的位置情况,其中指针所处的位置不是偏转最大时的位置。下列关于这一时刻a、b 处状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刺激在a左侧,则a处膜外可能为负电位 B . 若刺激在a左侧,则b处可能处于反极化过程 C . 若刺激在b右侧,则a处Na+可能从膜外扩散进入膜内 D . 若刺激在b右侧,则b处膜外K+浓度可能高于膜内
胰岛β细胞是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是β细胞分泌胰岛素必不可少的条件。科学家发现多巴胺(DA)能抑制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β细胞质膜上具有DA的两种受体D1受体和D2受体。为研究两种受体在多巴胺(DA)抑制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材料和试剂:适宜浓度的DA,含胰岛β细胞的无糖培养液(β-cell),基础浓度葡萄糖溶液(2.8G),高浓度葡萄糖溶液(16.7G),D1受体激动剂(SKF),D2受体激动剂(Quin)和D2受体阻断剂(Eti)(注:激动剂是指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并发挥受体功能的物质,阻断剂是指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并阻止受体发挥功能的物质)

实验分组和结果:

组别

处理

胰岛素浓度

差异性

1

β-cell+2.8G

20.63±1.96

-

2

β-cell+16.7G

81.15±6.34

与组1有差异

3

β-cell+16.7G+DA

39.21±3.03

与组2有差异

4

β-cell+16.7G+SKF

72.39±6.87

与组2有差异

5

β-cell+16.7G+Quin

42.79±5.21

与组3有差异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组1和组2的对照说明。组4和组5的目的是研究在多巴胺抑制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中的作用,由实验结果可知,DA抑制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与DA的受体结合有关。
  2. (2) 若采用D2受体阻断剂进行实验(β-cell+16.7G+DA+Eti),胰岛素分泌量与组2和组3的差异性如何?
  3. (3) 对β细胞膜电位研究发现,胞内葡萄糖含量上升,会刺激细胞打开Na+通道,引起和反极化,从而使β细胞以方式释放胰岛素。DA能引起β细胞膜上K+通道大量开放,请参照组2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图1),在图2中画出顺序添加16.7G和DA后β细胞膜电位的变化情况曲线。

  4. (4) 根据上述实验,阐述DA抑制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具体机制。
下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图1中表示感受器的是(填字母)。
  2. (2) 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填字母)。
  3. (3) 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4. (4) 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区段的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图4的指针有何变化?(向左/向右/不变)。

    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图中区段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