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联合国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面目前有大约6.5万家跨国公司在全球有大约85家子公司。这些公司的经济影响极大,雇佣大约5400万名员工,销售额达到将近19万亿美元,是世界出口额的2倍以上。据此可知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是(   ) 
A . 根本动力 B . 技术手段 C . 疏通渠道 D . 有力推手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

A . 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完成的标志 B .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D . 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王安石对科举取士制度的改革措施包括(    )

①废除明经诸科       ②不考诗赋       ③考经义和时务策      ④推荐成绩优异者直接为官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中国某学派时说: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该学派是 (    )
A . 道家 B . 儒家 C . 墨家 D . 法家
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共计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的措施是(    )
A . 设立参知政事 B . 设立丞相 C . 设立殿阁大学士 D . 设立军机处
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 . 企业热衷直销 C . 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 .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韩非子著有《<解老>喻老》篇,提出道生万物的天道观,阐明了“理”与“道”之间的辩证关系。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老庄申韩列传》,把老子、庄子、申不害(曾在韩国主持变法)和韩非子放在一个传中叙述。这反映出(    )
A . 法家深受道家学说的影响 B . 战国时期诸子观点趋同 C . 道家与法家之间相互借鉴 D . 汉代著述政治功能明显
在马歇尔计划的执行过程中,美国一方面力图通过“生产推进”运动改变西欧传统的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又不断对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施加限制,挤压西欧的工业、农业和航运业生存空间。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A . 反映出美欧伙伴关系的有限性 B . 阻止了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C . 体现了美国世界霸权的不确定性 D . 导致了美国经济实力的持续消耗
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 . 地理知识的积累 B . 航海技术的进步 C . 勇于探险的航海家的贡献 D .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009年12月20日,胡J涛在澳门回归十周年的庆典上发表讲话:“‘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为澳门发展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一国两制”在澳门能够“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的主要原因是(  )

A . 适应了澳门的发展 B . 灵活的外交政策 C . 国际社会的支持 D .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1919年4月22日,威尔逊对顾维钧说:“中国代表团可以看到现已造成的困难局面,劳合·乔治先生和克里孟梭先生不得不支持日本的要求。”这里的“困难局面”应该指(   )
A . 美与英法在分赃问题上矛盾尖锐 B . 德国强烈抗议英法美的制裁措施 C . 日本在山东问题上给英法美施压 D . 意大利懊恼之余退出了巴黎和会
《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引用了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归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材料中提到的两次土地所有制的变革相同之处是(    )

A . 都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 B . 都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 C . 都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 . 都使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右图为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的会徽和吉祥物,它们主要传递出

丰富的和谐主题,下列思想与这一主题相符的是           (  )

仁者,爱人 贵贱有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天时不如

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5分)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高级形式。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定调城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筑城技术方面,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到明代城墙加砖更为普遍,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宋代之前的城市建设中,商业是被限定在“市”内的。到了宋代,沿街、沿河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

——《中国城市建设史》

材料二  我国城镇化发展五十年来可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各省、市、县要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城镇人口迅速增加,1949年城镇人口5765万人,到1960年增加到13073万人;设市城市从136个增加到199个。第二阶段60-70年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城市人口增加仅限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城镇人口从1960年的13073万人,1977年增加到16669万人。第三阶段80-90年代,城镇化进程加快。到2000年,我国设市城市从1980223个增加到663个;建镇从2874个增加到19780个;城镇人口从19140万增加到45844万人,这是我国城镇化迅速持续发展的20年。

——《我国城镇化发展及展望》

材料三  在“乡村中国”向“城镇中国”华丽转身过程上,城镇化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城镇化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些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东部地区财政收入相对富裕,且城镇化进程较快;而中西部地区财政收入明显较少,却又城镇化率较低,应是未来城镇化重点。城镇化也不仅仅只应是简单的进城居住,……涉及城市建设、公共服务、医疗保障等。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比速度和规模更值得我们提倡的,应是城镇化的质量

——某网站博客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点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相比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城镇化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建国后我国不同阶段城镇化的概况及出现的原因?(12分)

3)概括材料三“潜在的危险”有哪些表现?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6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当前城镇化的认识?(2分)

(2018·全国卷Ⅲ)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土地兼并的出现  C.井田制的崩溃  D.均田制的实行

唐代科举考试,到中唐时候有个习惯,要考判案的能力。白居易曾出模拟题考自己。题目大意是:某州府举荐入京应试者,其中有人是市井之子孙,吏部依据当时科考制度表示反对。而州府申辩说:群萃之秀出者,不合限以常科。该如何判断这一案件呢?白居易在判词中写道:惟贤是求,何贱之有?……拣金于砂砾,岂为类贱而不收?这表明了(   

A.白居易称赞科举制能够选拔出真正人才      

B.唐朝时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较高

C.白居易主张公平选拔人才           

D.白居易抨击科举制选拔出的人才名不符实

··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

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

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内”是指

A.中国境内各省区   

  B.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南部、河南北部等

C.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D.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如图反映了同一地点(法国的凡尔赛宫)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个历史事件:一个是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的诞生,一个反映了德国战败后任人处置,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心情和场景。基于历史的角度,两幅图片所示现象反应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 大国的衰落
B. 邪恶的终结
C. 分赃的场所
D. 战争的积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