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20—1921

1921—1922

1922—1923

1923—1924

平均税款

(卢布)

10.30

6.11

3.98

3.06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图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中国古代传统的经济思想有

    A.重利轻义     B.工商皆本       C.重农抑商      D.实业救国

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的著作是

.《四洲志》       .《各国律例》C.《海国图志》  .《变法通议》

11.屋大维时期,掌握“公开解答权”的民间法士可以按照以往定法的精神对法律作出解

   释,使之成为新的法律。此举在客观上

   A.有利于维护贵族法律特权              B.彰显罗马法律的平等精神

   C.有助于司法独立初步形成              D.导致了司法解释的随意性

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是

A.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     B.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C.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D.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巨大的成就获得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提出

C.广大工农群众支持                            D.国民革命军建立

小平同志有一段著名的论断:“不管白猫还是黑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对这一论断最准确的理解是(   

A.对外开放就是要全面学习西方的一切成果,能促进经济发展就行

B.不管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只要能发展经济就是改革的目标

C.不管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能促进经济发展,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

D.发展经济可以不惜一切手段

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   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中国形象”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流行语,在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眼中有不同的变化: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4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形象”成为“流行语”的背景及在欧洲人心目中变化的原因。(8分)


集中体现毛.泽东思想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理论成果的著作有 ( )

①《论人民民主专政》                                    

②《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③《论十大关系》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⑤《在扩大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A.①②                       B.②⑤                          C.②④                          D.③④

20分)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

西方

古代

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他提出“知识即美德”。

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1)从材料一看,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2分)概括中国古代幸福观的突出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4分)

材料二

   

历史时代

消费实态和消费观念

5世纪至15世纪

中世纪

消费实态:轻世俗消费,追求来世。

消费观念:非理性节俭为主流。

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

现代前期

消费实态:肯定消费地位,注重生活质量,进行有节制的消费。

消费观念:理性节俭为主流。

19世纪下半叶

20世纪上半叶

现代后期

消费实态:大众消费主义兴起,追求物质享受,注重休闲娱乐,奢侈品进入普通家庭。

消费观念:非理性奢侈为主流。

                                            ——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

2)从“中世纪”到“现代前期”,西方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材料三  高盛集团的报告显示,去年中国消费奢侈品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而且,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平均比欧洲奢侈品消费者年轻15岁,比美国的年轻25岁。经历了多 年的消费压抑后,近十几年来,中国人的消费热情被充分地激发起来。但从一开始,我们的消费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就夹杂异化的“基因”即炫耀性消费——通过购买一些商品以显示自己的财富,从别人的赞扬和嫉妒中,得到虚荣的满足。

在发达国家,人们用于奢侈品消费的一般占个人收入的4%左右。而在中国,一些人敢把40%的收入花在购买奢侈品上。很多人的自身财富甚至不足以支撑奢侈品的消费。

                                                ——201148日《经济观察报》

3)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3分)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20苏格拉底的名言是“美德即知识”,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两者的共同之处体现了(  )

A.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     B.追求理性的自由主

C.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     D.追求自我的个人主义

《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申子本于黄老而主刑名,韩非喜刑名法术而归本于黄

。这说明

A.不同学派间互相融汇吸收            B.道、法两家主张一致

C.道家和法家学说最为流行            D.思想领域实现大一统

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其“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根源是

A.分封制崩溃,宗法制瓦解              B.“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C.贵族没落,“士”阶层活跃            D.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力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成长。”下列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 

B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

C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  

D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

19641016,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8分)思想文化的进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争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8)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4分)

3)材料三中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6分)

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    )

A.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     B.设立民众法庭    

C.设立四百人会议     D、实行抽签选举                  

3.《西游记》刊刻于明万历二十年,主角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圈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拜金主义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