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语文: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①天亮了,一道金色的光线洒在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上。小溪两边分别是两个瓜果飘香的农场,五颜六色的鸟儿蹦蹦跳跳地在枝头穿梭嬉戏,叽叽喳喳地唱着欢快动听的歌曲。左边农场的小木屋前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农夫,他微侧着头,目光愠怒地扫过波光粼粼的小溪,随即落在小溪另一侧的农场上,脸上满是愤恨和无奈。那里住着他的亲弟弟。

②兄弟俩做邻居四十多年了,一直相处得非常融洽,甚至连农场上的器械都是共用的,需要时还会毫不犹豫地交换劳力和产品。可是最近,仅仅因为一次小小的误会,他们便闹得不可开交,甚至恶语攻击对方,到最后更是变成了“陌路人”,几个星期都互不理睬,颇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

③一天早上,老农夫突然听到一阵清脆的敲门声,他打开门,发现面前站着一位背着工具箱的健硕男人。他刚要发问,男人说话了:“我正在找活儿干,路过您这片农场就冒昧地跑过来问问,看您这里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做的。我是个木匠,手艺还不错,我能为您做点儿什么吗?”“噢,”老农夫略微思索了一下,回答说,“我还真有个工作给你。看到小溪另一边的农场了吗?那里的主人是我的邻居。实际上,他是我的亲弟弟。上个星期,两个农场之间还是一大片碧绿的草地,可是后来,我弟弟把他的推土机开到了河堤边,一条小溪就莫名其妙地出现了,隔开了我们原本相连的农场。他这么做肯定是为了泄愤,不过我才不怕他呢,我有比他更高明的办法。看到谷仓旁边那堆木头了吧?我想请你给我建一道篱笆墙,大概八英尺高,那样,我就再也不用看到他可恶的身影了。反正不管怎样,可以让他冷静冷静。”

④木匠点点头,说道:“我想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告诉我钉子和掘孔机在什么地方吧,我保证把活儿干得漂漂亮亮的,让您满意。”老农夫急着去镇上买东西,飞快地帮木匠把工作用具准备好后便离开了。

⑤接下来的一整天,木匠都十分卖力——测量,拉锯,钉钉子,忙得热火朝天。太阳落山的时候,老农夫从镇上回来了,木匠也正好圆满收工。看到眼前景象的一刹那,老农夫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嘴巴也不由自主地张大开来。两个农场之间根本没有什么篱笆墙,而是一座桥——一座横跨在小溪之上、连通两个农场的木桥!小桥造型精美,栏杆光滑闪亮。老农夫的邻居,他弟弟,正张着双臂走向另一边的桥头。“在我说过那么过分的话,又做了那么过分的事情之后,你还能这么做,真是太令我感动了。”他热泪盈眶地冲这一头的哥哥喊道。老农夫站在原地,愣怔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然后,他快步迈上小桥,和已经来到桥中间的弟弟紧紧拥抱在一起。

⑥远远望着他们的木匠,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他拿起地上的工具箱,背到肩膀上。“别走,等一下!多待几天吧,我们这儿还有很多的活儿给你做。”老农夫叫住了正欲离开的木匠。“谢谢您的好意,我很乐意留下来,”木匠说,“可是,我还有很多座桥要去建呢!”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1. (1) 第①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2. (2) 第⑤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眼前景象”指什么?老农夫为什么“吃惊”?
  3. (3) 木匠是一个怎样的人?
  4. (4) 怎样理解题目“桥”的含义?
阅读

如何改变艺术课被挤占?教育部:力争2022年全面美育中考

材料一:

未来网北京10月16 日电(记者李盈盈)“美术课不就是画画吗?我们学校差不多一周一次美术或者音乐课,有的音乐课都上自习或开班会了。”一位偏远乡镇的初中学生向记者讲述了她们的艺术课。她非常美慕北京的中小学生每周都可以上艺术课,还有课后“三点半”的“城宫计划”活动。

面对艺术课常常被挤占的问题,开齐开足美育课成为乡村孩子的美好愿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中小学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义务教育阶段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课程。

而且,要推进评价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并积极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介绍,目前全国已经有4个省开展美育中考计分,同时还有6个省、12个地市已经开始了中考美育的计分,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间。力争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材料二:

《意见》指出,美育要科学定位课程目标,不同学段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其中,学前教育阶段应培养幼儿善良的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的品质。

义务教育阶段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

高中阶段则是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人文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职业教育强化艺术实践,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增强文化创新意识。

高等教育阶段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意见》要求不断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义务教育阶段丰富艺术课程内容,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课程。高中阶段开设多样化艺术课程,增加艺术课程的可选择性。职业教育将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强化实践,开设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拓展性艺术课程。

(节选自腾讯网,有删减)

  1.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
    A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意见》,要求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开齐开足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影视等课程。 B . 目前全国部分省市已经开始了中考美育的计分,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间,明确在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C . 美育课程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高中阶段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艺术课程。 D . 高等教育阶段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同时将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强化实践,开设拓展性艺术课程。
  2. (2) 标题犹如文章的眼睛,你觉得本文标题“如何改变艺术课被挤占?教育部:力争2022年全面美育中考”拟得怎么样?请简述理由。
  3. (3) “美术课不就是画画吗?我们学校差不多一周一次美术或者音乐课,有的音乐课都上自习或开班会了。”针对这一现象,请以七年级(1)班嘉嘉的身份,请求校长解决艺术课被挤占的问题。要求:150字左右,别忘了礼貌语言和自我介绍哟。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B . 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C .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儿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 D .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孤独    疲倦    鸟兽虫鱼    兴高彩烈 B . 宇宙    安慰    跳跃欢呼    神通光大 C . 山崖    毕竟    聪明美丽    眉开眼笑 D . 灵敏    枯腾    灵机一动    非凡气概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1)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①与友行    (

    ②下车引   (

    ③尊君在     (

    ④元方入门不

  2.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 (3) 你觉得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元方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 (4) 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你怎样看?
  5. (5) 文中“君”、“尊君”、“家君”分别指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寂静钱钟书

周劼人

     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烛光隐隐。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人们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

    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

    有人低声答语:“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10周年。”

     10年前,钱钟书先生安详离世。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的20分钟。“如此寂静。”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他的人生,本不寂静。

    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还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管锥编》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世人惊叹“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

    然而他却又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即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文革”时他被送去干校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只要抱起书本来,就能兴致盎然。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的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既往地平静。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第三遍时忽然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

     10年后的清华,10年后的12月19日,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语。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这是谁?”

    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寂静,这是钱先生的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调

    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 选自2008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 (1)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文章写路人对清华师生祭奠钱钟书先生的好奇,突出了他人对钱钟书的不了解。他人之所以不了解,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 B . 不能被“赦”回京,继续留在干校,钱钟书夫妇依然平静。对于希望能够埋头读书、潜心治学的钱钟书来说,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没有书”。 C . 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寂静”,但他从不想侧身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利的“围城”将自己“围”住。 D . 题目“寂静钱钟书”,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来写。如,写清华师生10年后纪念钱钟书先生,虽没有出现“静”字,但也暗示了“静”。 E . 文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动,写了钱钟书先生给人们带来的好奇、惊叹和崇敬,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和完整人格,给人以启迪。
  2. (2) 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请结合全文,探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

《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反映生活的主要方式是(  )。


A . 拟人和想象 B . 比喻和夸张 C . 想象和象征 D . 想象和夸张
用最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下段文字的总说句。(不超过10个字)

一是点画的美。古人曾形容“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让人产生丰富生动的联想。二是用墨的美,书法用墨讲究枯、湿、浓、淡、轻、重,这让书法作品有了节奏与韵律的变化。三是结构的美。汉字笔画之间的穿插、组合、伸缩、呼应,千变万化,给书法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读课文《口技》,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

A .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 .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 .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 .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名著阅读。

请你简述祥子最后一次买车和卖车的经过。(不少于50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眼神

    ①一个背景,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生悚然汗下。

②那是我上高中时,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的成绩却出奇地差。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估计高考肯定无望,因此,高一期未考试后,我彻底失望,决定回家务农。

    ③因自觉惭愧,回家后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赶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混混”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上学了,反正学不好,还不如回家种田。

    ④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因为母亲去世较早,这些年来他节衣缩食,对我寄予了很大希望,他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到我讲的话。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不住地渗出来,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样好意思停下来。

    ⑤中午,回家吃饭,父亲仍然没有对我辍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即将燃烧的沉默,真让我忐忑不安。

    ⑥这时父亲对我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今年就没有收成了。”我爽快地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⑦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了,汗水把我迷糊得睁不开眼睛。要在学校,正是午睡的时候,而现在,我早已呵欠连天了。看看我的老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了。

    ⑧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悲哀、绝望,更有期盼的鼓励,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读不出的内容……

    ⑨“娃儿,种庄稼也像做学问,如果你不上心,啥子事情都有干不好。你在地头睡觉,庄稼也会在田里‘睡觉’……”

    ⑩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汗流下来,不是热汗,是冷汗。

    ⑪当天睌上,回到家里,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⑫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轻轻把我叫醒。一睁眼,除了看见他瘦弱的躺体、苍老的面容外,又是那特有的眼神。想到父亲近70岁了,身体多病,为供我读书,每天仍在田间地头躬亲劳作,毫无怨言……这时,我突然坐起来,大声地喊了一句:“我爱你要上学!”

    ⑬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了一名记者。

⑭尽管远离了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熟悉的确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今夜回想起来,仍然抑制不住自己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深邃的苍穹和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啊!你的期盼,你的鞭策,你的激励,终于成就了今天的我,我永远也忘不了你的眼神!”

  1. (1) 填空。

    ①文段是运用第人称来叙述的。③-⑫段是按顺序来记叙。

    ②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人物描写方法。

  2. (2) 第⑭段中画线的句子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3) 简要概括文段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
  4. (4) 文段中哪些内容是略写?哪门子些内容是详写?为什么?
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步(sǎn)     委(qu)     过(áo) B . 淡(nóng)    芽(lèn)    水(pào) C . 树(sāng)    垫(pū)     起(bèi) D . 时(shà)   分(qí)     粼(lín)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公亦以此自矜吾射③笑而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3.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卖油翁对陈尧咨“发矢十中八九”只“微颔之”,这里以极其精练的笔墨提出了矛盾后,在读者心中产生了悬念,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B . 本文要表达的意思是,做射箭和酌油等事皆可由手熟练就高超的技艺,而不仅止写射箭。 C . 本文描写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方法完全相同,都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和细节描写等方法。 D . “笑而遣之”既可理解为陈尧咨对卖油的的油技术表示赞许,也可理解为他有点尴尬。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请以“期待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据报道,在3D虚拟现实的校园实验室里,可以让屏幕里的蝴蝶飞到眼前,可以模拟在不同星球的重力体验,可以置身于恐龙生活的白垩纪,可以探索原子内部的无穷奥秘……在这样奇妙的实验室里学习,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情呢?请你发挥想象,以“奇妙的实验室”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卖蒜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1. (1) 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旁而揶揄之

    不肯告人姓氏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3. (3) 选文塑造了两个人物:杨二相公和卖蒜叟,这两个人物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4. (4) 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读了以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笑容可掬     恍然大悟     望洋兴叹     窸窸窣窣 B . 廖廖可数     节衣缩食     萍水相逢     乐以教和 C . 心有余悸     消声匿迹     苦心孤诣     愿天尤人 D . 名副其实     含辛茹苦     为富不人     俗不可耐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后来发生了fēn  qí,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②春天像小姑娘,huā  zhī  zhāo  zhǎn的,笑着,走着。

③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  xù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④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ɡè  dé  qí  suǒ,终不愿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 (1) “高低”二字与第一句诗中的哪一个词语照应?
  2. (2) 后两句诗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再糟糕的种子也会结出果实》回答后面小题

再糟糕的种子也会结出果实

周礼

    小时候,查尔斯﹒舒尔茨是一个出了名的笨孩子。在父母的眼中,他是一个十足的蠢蛋,从未干过一件出色的事情;在老师的眼中,他是一个科科不及格的差生,毫无前途可言;而在同学的眼中,他则是一个软弱可欺的人,别人打他,他也不敢还手。

    舒尔茨也曾试图改变自己,比如:努力学习,赢得同学的尊重,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等。然而,不知什么原因,他的成绩老是上不去,物理甚至还考了零分,而在校高尔夫球比赛中,他的表现同样惨不忍睹。在学校里,没有人关心他,也没有人和他玩耍,没有人在乎他的感受,也没有人在乎他的存在,他就像一个可有可无的边缘人,孤独而卑微地生活着,偶尔有人跟他打声招呼,他都会感到受宠若惊。

    虽然在很多方面,舒尔茨的表现都相当差劲,但有一个方面还勉强过得去.那就是画画。他喜欢画画,尤其是漫画,他的整个童年和少年几乎都交给了手中的笔,桌上的画,他渴望有一天,能成为一个像梵高一样伟大的画家。其实,那只不过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他的画从未得到过别人的好评,中学时,他鼓起勇气向《毕业年刊》的编辑投去几幅他自认为十分满意的作品,但不幸的是没有一幅被录用。后来,他又向其它报刊、杂志投稿,结果均被无情地退了回来。尽管遭受了无数次退稿的打击,但他毫不气馁,他仍然坚信,自己的漫画与众不同,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中学毕业,如人们所料想的那样,没有任何一所大学愿意接纳他,但这并未影响到他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他决定做一名职业漫画家,一心一意地搞好创作。其间,他信心满满地向华特迪斯尼公司写了一封自荐信,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特长和希望获得的职位。华特迪斯尼公司的负责人很快给他回了信,并让他把作品寄过去看看,他精心地挑选了几幅,但遗憾的是,华特迪斯尼方面都不满意,认为他的作品没有达到公司要求的高度。他再一次失败了。

    后来,他转变了创作方向,开始将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融入到漫画之中,营造出一个充满幽默、幻想、温暖和忧伤的世界,其中有两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小男孩查理.布朗和小狗史努比,他把这部漫画作品命名为《花生》。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犹如一颗重磅炸弹,震撼了半个世纪,先后被翻译成二十几种语言,刊登在了二千六百多家报纸上,并延伸到全球七十五个国家,每天陪伴着三亿五千万读者一起欢笑。

    不仅如此,舒尔茨还两度获得漫画艺术最高殊荣“鲁本奖”,1978年被选为“年度国际漫画家”,1990年得到法国文艺勋章,并多次登上《福布斯》杂志年收入最高艺人排行榜,成为历史上最富有的漫画家。

    原来,要实现人生的逆转,就得认定目标,坚持做好一件事,正如舒尔茨自己所言:“生活就是会从好梦中被粗暴地惊醒”,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事事如意,但只要信念不灭,再贫瘠的士地,也能种出庄稼,再糟糕的种子,也会结出果实。

 (选自《意林(少年版)》,有删改)

  1. (1) 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 (2) 舒尔茨的笨表现在哪些地方?
  3. (3) 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犹如一颗重磅炸弹,震撼了半个世纪。

  4. (4) 文章只详写解尔获所遭受的挫折,面对其取得成功的经历与之后的事却写得非常简略,作者为何这样安排?
  5. (5) 文章的标题“再糟糕的种子也会结出果实”中的“糟糕的种子”与“果实”分别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