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八年级(初二)历史试题

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3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个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
A . 张义 B . 李辛 C . 王平 D . 赵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外资进入上海,并催生了一系列新的产业部门,中国人自办的近代企业也在此出现。随着近代工业在上海的兴起与发展,一个崭新的劳动阶层——工人在上海开始形成,从而为未来的革命提供了新的社会基础。近代的上海是中西文化交汇的窗口,因此也就成了中国近代新文化的中心。

                                   ——苏智良、江文君《中共建党与近代上海社会》

材料二 

                 中国早期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情况

上海

陈独秀

1920.8

北京

李大钊

1920.10

武昌

董必武、陈潭秋

1920秋

长沙

毛.泽东、何叔衡

1920秋

广州

陈公博、谭平山

1920秋

济南

王尽美、邓恩铭

1920秋

巴黎

周恩来

1921.3

东京

周佛海

1921.3

材料三  他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他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新文化的中心。并概括其成为五四运动后期中心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地域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 (3) 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他”是如何“自行其是”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习.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中共十九大报告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事件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道路?
  2. (2) 材料二中“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指的是什么?除此之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含哪些?(举两例即可)
  3. (3) 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作为青少年学生,你应该怎么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承派恩来到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惠然偕临,则重要的问题方得迅速解定,国家前途实则赖之!”  

                                                                                                                                                                                                        ——蒋介石

材料二:“鄙人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毛.泽东

请回答:

  1. (1) 上述材料中提到的“渝”是指哪里? 

  2. (2) 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3. (3) 蒋介石定要毛.泽东亲自“赴渝面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4. (4) 毛.泽东等“赴渝”与蒋介石等“共商和平建国大计”的结果如何?

1942年,罗斯福(美国总统)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

A . 中国是世界强国 B . 美国重视中国抗战的作用 C . 中国会打败 D . 美国将派兵参加中国抗战
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社评:昨天下午三点多,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毫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毛.泽东到重庆的目的是(  )
A . 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B . 把不愿意和平的罪名强加给国民党 C . 为了尽可能争取和平 D . 回见老朋友
下列哪些人物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

①罗盛教

②赖宁

③黄继光

④邱少云

A . 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对一个历史课题进行研究,他们搜集了以下一些历史资料:①林则徐生平史迹②英国军队侵华暴行③割让香港岛示意图。根据这些历史资料判断,他们研究的课题应该是关于(     )

A . 虎门销烟 B . 鸦片战争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 甲午战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近一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有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伟大转折”,最终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两次“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 . 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 . 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C . 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
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解决港澳回归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A .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 . 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 . 我国外交成就显著 D . 全国人民齐心协力
陈独秀《新青年·警告青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指(   )
A . 民主和科学 B . 民主和自由 C . 科学和自由 D . 胡适和鲁迅
习.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根据年代尺所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指出1840﹣1901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
  2. (2) 指出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因果关系。
  3. (3) 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4. (4) 分别指出年代尺上1931﹣1945年、1949年、1956年、1978年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20世纪前期,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相继成立,在历史上,两党既有合作又有对抗,其中第一次合作共同进行了  (    )

A .  北伐战争 B . 南昌起义 C .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D . 抗日战争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它最早创办于(  )

A . 北京 B . 上海 C . 天津 D . 广州
小明的爸爸收藏了一份报纸,报纸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列不能作为收藏理由的是(    )
A . 该文章的发表标志着中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 该文章的发表推动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解放 C . 该文章的发表有利于打破长期以来个人崇拜的束缚 D . 该文章的发表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如图为著名的时政漫画《时局图》。导致这一“时局”形成的条约(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解读图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出现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年份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

71.8%

6.9%

0.7%

1.5%   

19.1%

1956

7%

0.1%

7.3%

53.4%

32.2%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行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 苏联的经济援助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对长征的错误评价是(    )
A .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B .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C . 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D . 挫败了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
彭德怀是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他的贡献不包括(    )
A . 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取得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重大胜利 B . 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百团大战 C . 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 . 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