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课时练习(2018年下半年)带答案与解析

1.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次北固山下》中蕴含生活哲理,揭示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请把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jué bié(__________)。
(2)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yīn bì(__________)?
(3)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 qīng pà zhòng(______________)。
(4)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guài dàn bù jīng(_____________)。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特别喜欢上数学课,对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都积极附和。
B. 只见老太太斜靠在沙发上,心平气和,神情安详。
C. 条条龙舟在锣鼓声中你追我赶,河堤上坐满了呐喊助威的观众,龙胜山城人声鼎沸。
D. 许多网友转载了《用微波炉烹调食物会致癌》的文章,专家指出,这种骇人听闻的传言没有科学依据。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删去“通过”)
B. 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们耳边。(把“回响”改为“回荡”)
C. 改革开放30年来,东莞取得了在经济改革方面巨大的成就。(“取得了”和“在经济改革方面”互换位置)
D. 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优秀成绩,充满了信心。(删去“否”)
5.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新京报快讯 前段时间,央视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热播,引发“博物馆热”。在第三期节目中,河南博物馆展出了九大镇馆之宝中的三件——贾湖骨笛、云纹铜禁、妇好鸮尊。3月6日上午,在全国政协文艺界别小组讨论间隙,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在接受采访时说,《国家宝藏》热播,带动了河南博物院观众人数增长。
马萧林介绍,很多观众是冲着节目中播出的三件镇馆之宝来的,河南博物院观众量比平时增加了大约1/3。“平时日均观众量3000人左右,春节期间,日均观众量最高时达到16000人。”
6.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3)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道出了多层关系: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
B. 本文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须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C.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说明“俭以养德”与“静”没有什么关系。
D. 作者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一要有志,二要淡泊宁静,三要惜时。
7.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文言文阅读
元方卖宅
陆少保①,字元方,曾于东都②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③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④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选自《唐语林》)
(注释)①陆少保:即陆元方。少保,官职名。②东都:指洛阳。③直:同“值”。④遽:急忙,立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
B. 但无出水处耳/止增笑耳
C. 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
D. 不尔/尊君在不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8.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1】作者以简明生动的句子写捕鸟过程,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三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3】“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我”对他的看法是( )
A. 他打击了学生的求知欲,“我”很讨厌他。
B. 他对“我”很严厉,“我”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 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我”觉得他很可笑。
D. 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我”对他很恭敬。
9.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壮,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呢?”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下得树来要走,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或跳远,我跳过去了或跳出来的那个高度或远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
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就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中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
【1】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事件

偶遇老太太

画像被发现

得知其年龄

“我”的心理

惊叹



【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2)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中“漂亮”一词的理解。

10. 作文 详细信息
转眼间,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和我们说再见了,回首往事,我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一百多个日子里,总有人或事让我刻骨铭心。请拿起你的笔,记下它,作为永久的回忆。
以“七年级生活真的很________”为题写作。
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有真情实感。
11.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衍太太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青,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
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但我对于她也有不满足的地方。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书。我走近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像。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
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们玩耍了,却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谈闲天。我其时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青,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1】选文节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 》。
【2】结合选文情节,说说衍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
【3】赏析所选文段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