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初三下册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

1. 详细信息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从你的一座庭院
观赏亘(__________)古已有的繁星,
坐在夜幕下的长凳上níng(___)望天体的寒光荧荧,
聆听从看不见的池塘传来的溪流淙淙,
呼吸素馨与忍冬的芳菲, 感受睡鸟的沉寂、
门廊的静穆、湿气的蒸téng(__________)
——这一切,也许,就是诗情。
2. 详细信息
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名言。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3. 详细信息
用诗文原句填空。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文人爱水。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一句亮出水之色彩;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______ ”一句呈现水之澎湃;李白《赠汪伦》中“_______,_______”两句借水抒情; 流水不止,引发孔子对时间的感叹:“_____,_____。”
4. 详细信息
以下是初三某班的《儒林外史》阅读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思考与理解


路标式细读

书中有不少兄弟形象,如下列几组:


(1)这几组兄弟中,品性大相径庭的是 两组,大同小异的是 两组)(填序号)

A

B

C

D

严贡生
严监生

王德
王仁

娄三
娄四

杜慎卿
杜少卿

回目名探究

第 1 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第55 回 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高山流水 第 56 回 神宗帝下诏旌贤 刘尚书奉旨承祭

(2)问题:本书共 56 回,将此三回目集中进行探究,对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有何意义?
我的理解:


探析讽刺手法

第3 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第 12 回 名士大宴莺脰湖 侠客虚设人头会 第 19 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3)问题:结合这几个回目名和它们的内容说说作者是用什么方式进行讽刺的?我的理解:

名家点评

《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把《儒林外史》看作讽刺小说的典范,说其“婉而多讽”。

(4)问题:为什么吴敬梓在书中多用
“婉讽”,而不直接讽刺?
我的理解:


5. 详细信息
以下是《儒林外史》的片段学习单,完成后面题目。
匡超人见是衣冠人物,便同他拱手坐下,问起姓名。那老年的道:“贱姓牛,草字布衣。”匡超人听见景兰江说过的,便道:“久仰。”又问一位,牛布衣代答道:“此位冯先生,尊字琢庵,乃此科新贵, 往京师会试去的。”匡超人道:“牛先生也进京吗?”牛布衣道:“小弟不去,要到江上边芜湖县地方寻访几个朋友。先生仙乡贵姓?今往那里去的?”匡超人说了姓名。冯琢庵道:“先生是浙江选家。尊选有好几部弟都是见过的。”匡超人道:“我的文名也够了。自从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家里有个账,共是九十五本。弟选的文章,每一回出,书店定要卖掉一万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北直的客人,都争着买,只愁买不到手;还有个拙稿是前年刻的,而今已经翻刻过三副板。不瞒二位先生说,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牛布衣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牛布衣见他如此说,也不和他辩。冯琢庵又问道:“操选政的还有一位马纯上,选手如何?”匡超人道:“这也是弟的好友。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选本总以行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惟有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 20 回,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年版)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五经讲书》的“五经”是指道家的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B.上文中的“仙乡”“贵”“尊”是对别人的尊称,“贱”“拙”“草”是对自己的谦称。
C.古人在姓名之外常有字号,如匡迥,号超人;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D.画线句“家家隆重的是小弟”中“隆重”一词本是形容词,这里是动词,意为“推崇”。
(2)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匡超人见是衣冠人物( ) ②丈夫之冠也( )
A.guān B.guàn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已经去世之儒者 乃不知有汉
B.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 秦王怫然怒
C.何得如此称呼?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根据选文,概括匡超人的形象特点。
6. 详细信息
诗歌鉴赏
题寺壁①
[宋] 冯京
韩信栖迟②项羽穷,手提长剑喝秋风。
吁嗟③天下苍生眼,不识男儿未济中。
项羽
[宋] 张耒
沛公百万保咸阳④,自古柔仁伏暴强。
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
[注释]①冯京,北宋大臣,曾三元及第。当时没有考中,客居余杭,因事被官府通缉拘捕,处境困窘,题小诗于所居寺壁。②栖迟:飘泊失意。③吁嗟:叹息。④刘邦曾带兵攻占咸阳,秋毫无犯。咸阳,秦朝都城。
项王亭①赋
[唐] 李德裕
嗟乎!楚声既合,汉围已布;歌既阕②而甚悲,酒盈樽而不御。当其盛也,天下侯伯自我而宰制;及其衰也,帐中美人寄命而无处。季③数遁而不亡,羽一败而终仆。岂非独任于威力,不由于智虑?
追昔四隤④之下风烟将暮大咤雷奋,重瞳⑤电注,叱汉千骑,如猎狐兔。谢亭长而依然,愧父兄兮不渡;既伏剑而已矣,彼群帅兮犹惧;虽霸业之无成,亦终古而独步。周视陈迹,缅然⑥如素。听乔木之悲风,谢高秋之零露。因献吊于兹亭,庶神灵之可遇。
(节选自《历代辞赋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 2012 年 6 月第 1 版)
[注释]①项王亭:在安徽和县乌江。相传项羽失败,逃至此谢绝亭长好意,自刎而亡。②阕:终了。③季:刘季,即刘邦。④四隤:山名,在和县北面。⑤重瞳:传说项羽眼睛里有双瞳仁。⑥缅然:悠久的样子。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题寺壁》《项羽》皆七言绝句,两诗都借写古事议古人,都重在评价项羽。
B. 《题寺壁》《项羽》两首诗中都使用了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使感情强烈。
C. 《题寺壁》中韩信与项羽有相似经历,都曾困窘落魄,作者借韩信来衬项羽。
D. 《项羽》中沛公与项羽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欲借此证明“柔仁”胜“暴强”。
【2】结合划线句中“喝”字赏析此句。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汉围已布 既伏剑而已矣 赞叹不已
B. 谢亭长而依然 谢高秋之零露 闭门谢客
C. 虽霸业之无成 故余虽愚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D. 缅然如素 天下缟素 银装素裹
【4】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
(1)天下侯伯自我而宰制( )
A.控制,支配 B.制定,规定
(2)因献吊于兹亭 ( )
A.那么,就 B.这,此
【5】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两处)。
追 昔 四 隤 之 下 风 烟 将 暮 大 咤 雷 奋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季数遁而不亡,羽一败而终仆。
【7】根据上面诗文,分条概括项羽怎样才有可能转败为胜。
7. 详细信息
非文学作品阅读
校服能否好看些?
(材料一)
统一的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规范学生言行,还能有效杜绝学生间的攀比。但是,有人坦言,校服式样往往会引来学生抱怨,“没有型”“款式太土”。《光明日报》微博发起的调查显示,“不喜欢”的原因中,82.3%的人选择了“款式设计”,81.3%的人认为“校服并不能体现学校特色”。
每次在街上看到孩子们穿着并不很得体的校服时,全国中小学学生装(校服)研究中心、北京市中小学校服研发中心主任潘波总会感慨,社会发展起来了,但校服还没跟上:“有不少校服配色特别‘怯’,无法体现学生的蓬勃朝气;面料也不轻薄、吸汗;款式肥大、不符合青少年人体特点,甚至做工也很粗糙。”
一套美观、适合学生的校服,需要具备哪些要素?从服装专业的角度,潘波给出了答案:面料、色彩、款式、工艺都是评价校服优劣的重要标准。
(材料二)
尽管一直被质疑,但为什么看起来一无是处的“面口袋”校服没有被淘汰?其主要原因是,一些能力强、资质优的生产商和面料商并未进入校服制作领域。
记者曾在浙江某小型服装加工厂,看到七八个工人正在制作印有昆明某学校字样的校服。这批订单共有千余件,包括了运动短袖和衬衫套装。该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校服制作的利润很低,只能以销定产,有订单来了才能做。所以,小订单制作时间相对较长。”
漂亮的校服往往伴随着高价。英国伦敦、日本东京一些小学生的置装费折成人民币要1000元左右。但记者发现,我国多省市校服限价标准不足百元。比如,2017年,南昌市中小学夏装每套最高不得超过60元、春秋装每套最高不得超过80元,学校只有获家长委员会许可自主采购时才可突破限价。
“限价令”遵循了均衡原则,照顾到不同家庭的经济条件差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优质企业的进入意愿。以一套定价80元的夏季校服计算,厂家会把成本控制在50元左右。因为还涉及量体、调换等服务,这50元就要分摊在面料、加工、服务三个环节,其售后质量及服务水平体验感较差。
(材料三)
6月2日,雄安新区向全球征集校服设计方案,要求设计元素有创意,款式色彩体现新时代青少年形象气质。既要充分考虑体现地域特色,又要兼顾不同校园文化背景。“符合形象气质”“考虑地域特色” “体现校园文化”,这些要求可视为对校服标准的解读。
然而,很多人认为校服的功能仅仅是用于统一识别,而校服本应承载的礼仪熏陶、唤起审美意识等功能往往被忽视。
北京市中小学校服研发中心设计师周游感觉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家长意识到校服的美育功能,开始向他们这样的第三方机构寻求帮助,“每接触到一所学校的设计要求,我们会提前了解学校的历史沿革、文化特色,凝炼出有学校特色的校服设计。”
只有我们从理念上把校服定位为改变学生气质、影响学生行为习惯、改变学校视觉识别效果的服装,甚至从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来主动选择适合学校教育文化特色的校园服饰,中国校服才能真正美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校服必须从“穿得起”向“穿得安全、舒适、美观”过渡。
(以上三则材料摘自 2018 年 7 月 9 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根据语境,(材料一)划线句中的“怯”字含义为( )
A. 胆小,没勇气。 B. 不大方,俗气。 C. 见识浅薄,不合时宜。
【2】小武订购的校服裤子,快一个月了还没收到。根据(材料二)推测原因有哪些。
【3】某小组正在开展一项有关校服的调查。调查情况如下图:

(1)根据上图,你得出的调查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
(2)小静同学经常把校服裤挽成八分裤,大冷天也要露出脚踝。作为朋友,你该如何劝说她?
【4】下列图片为民国校服式样。很多网友认为这才是最美的校服,强烈要求校服还原“民国风”,你赞同吗?结合上述材料和 生活经验阐述理由。
8. 详细信息
小说阅读
一套住房
巴布琴科①
在格罗兹尼②我曾有过一套房子。要说起来,我在格罗兹尼有很多套房子——有阔绰的也有寒酸的,有的摆着红木家具,有的则破破烂烂。但是这套房子与众不同。
在一号小区,在一座黄色的五层高的楼里。我发现了这套住房。房门上包饰着便宜的人造革。门锁上插着一串钥匙,主人没打算把门锁上:在这里住吧,别破门而入就行。
房子并不豪华,但很有生活气息,看来主人刚刚离开,就在突袭之前。这里很安静。简陋的家具,书籍,陈旧的壁纸,毛织无绒头的双面地毯。所有东西都收拾得规规矩矩,没有遭到洗劫,甚至连玻璃都没被打碎。
我没有马上就进到房子里去。回到军营后,对谁也没讲有这么套住房。不希望别人来翻动那些橱子里的东西,来闲看照片,来翻箱倒柜。不希望外人穿着靴子来踩坏东西,外人来动手生炉子,拆下镶木地板当木柴用。
这是我的住房。我个人的。我的家。我还臆想出一种幸福生活:
傍晚时分,天刚一黑,我下班回家,用自己的钥匙打开自家的门。用自己的钥匙打开自家的门,您哪知道这是多么幸福啊!走进自己的住房,疲乏地坐到沙发椅里。往后仰着头,点上支烟,闭上眼睛……
她走到我身边,温柔地将小手搭在我的肩上。“天啊,亲爱的,你到哪儿去了这么久?我一直在等你……”
“对不起。耽搁了。”
“你今天还不错吧?”
“不错。我打死了两个。”
“你真棒!我为你感到骄傲,”她抚摸着我的手,“好样的……天啊,手这是怎么啦?怎么弄的?是冻的吗?”
我看了看自己的手。她把手放在我的手上。她的小手细嫩光滑,散发着化妆品的香味,而我那双大手则很粗糙,脏兮兮的,皮肤皲裂,血淋淋的……
“是的,是冻的。因为泥泞……湿疹。会好的。”
她站起身,朝厨房走去,走在地毯上,步态轻盈。“去洗洗手吧!马上要吃晚饭啦,今天我做了红菜汤。是真正的红菜汤,不是你们吃的那种——没煮好的白菜肉汤。水在浴盆里。我从大街上的水龙头那儿拎回来的。只是水已经结冰了。不过可以把冰融化开,是吧?”她把红菜汤倒在盘子里,推给我。自己则坐到了对面。
“味道很棒。”
“吃吧,我已经吃了……你快把那军用装备卸下来吧,小傻瓜!”她笑了起来,声音银铃一般响亮:“难道你要让手榴弹在红菜汤里洗澡吗?拿过来吧,我把它们放到窗台上。多脏呀,你不觉得害臊吗?”她拿起一块抹布,将那些手榴弹擦了擦,然后放到窗台上。“噢,对了,亲爱的,你放在橱子旁边的那个 ‘苍蝇’型火箭筒,我今天也把它擦干净了,那上面全是灰尘。不要紧吧?它可真吓人,我擦它的时候,一直很害怕:会不会发射出去呀?……你出去时要带上它吗?要不我们把它收起来放到阁板上去吧。”
“不,不用啦,今天我会随身带走。今天夜里,我得到那几座九层楼里去。里面有狙击手,可能用得上它……”
“是啊,我知道……你这就走吗?”
“是的,我这就走啦,我只想跑过来呆一会儿。”
她走过来,双手围住我的脖子,紧紧地偎着我。“尽快回来,我等着你。要小心。”她帮我整了整棉布军装的领子,在肩膀部位发现了一个小洞,“下次回来时,我给你缝好……好啦,去吧,不然就迟到了。千万要小心……我爱你。”
我睁开了眼睛。一动不动地坐了一段时间,烟灰落到了地毯上。
我来过这套房子很多次,每天都来,并且总要演绎这个场景。虽然,阁板上还存放着手榴弹。后来,我们要向前开拔时,我最后一次去那儿,在门口站了一会儿,然后仔细地把门关上。
(选自《世界文学》2010 年第 3 期,胡学星译,有删节)
[注释]①巴布琴科(1977— ):是第一位以车臣战争为创作素材的俄罗斯作家。②格罗兹尼:车臣共和国首府,作者随军在这里经历了残酷血腥的巷战。
【1】“我”所渴望的幸福生活包含下列场景,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哪一句更适合作为本文的结尾?说说理由。
A.我把钥匙留在了锁上。 B.我把钥匙放在了我贴身的衣袋里。
我选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3】结合语境,品味文中划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这是我的住房。我个人的。我的家。(如何理解“住房”与“家”的称呼变化?)
(2)难道你要让手榴弹在红菜汤里洗澡吗?拿过来吧,我把它们放到窗台上。多脏呀,你不觉得害臊吗?
(从用词和句式角度分析妻子的形象特点)
【4】评论家普斯特瓦娅说:“巴布琴科的小说像镜子的碎片,穿行在战场上,映射出不同时期不同人的生活面貌。”说说这篇小说映射出哪些生活面貌?请分条概括。
9.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三个生活场景,按要求作文。
(镜头一)一个三岁的孩子悄悄拿了两个橘子出门,妈妈好奇地紧随其后,看到了暖心的一幕:孩子把橘子分给了隔壁的老奶奶。见老奶奶接过橘子,孩子开心地笑了:“妈妈说了,一定要懂得分享。”
(镜头二)在平衡车比赛中,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了围栏。起身后,他不是疯狂追赶,而是先把围栏扶正。一个小细节,却让无数家长动容。
(镜头三)带孩子出来玩的爸爸发现广场上的围栏被撞倒了,于是他将围栏一根根地立起。这一幕被旁边的女儿看在眼里,她迅速起身,帮爸爸立起了最后两根围栏:“爸爸,你看我力气大不大?”
要求:①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自定最.佳.立意,自拟题目,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扩写、套作;③不得直接或间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