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题免费试卷(江苏省扬州市区)

1. 详细信息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成正确的一项是
A. 脊梁(jí) 醇香(chún) 奸佞(nìn) 熙来攘往(rǎng)
B. 袅袅(niǎo) 贮蓄(chǔ) 溪涧(jiàn) 笑容可掬(jǖ)
C. 狼藉(jí) 坍塌(tān) 黯然(àn) 根深蒂固(dì)
D. 攒聚(zǎn) 虔诚(qián) 翱翔(áo) 鞭辟入里(bì)
2.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 在全班50多名学生中,只有小明同学上课爱讲话,课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B. 她用粽叶编织的各式玩具,精致可爱,吸引了中外游客慷慨解囊,纷纷购买。
C. 扬州园林的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但是别有用心。
D. 三月的扬州乍暖还寒,昨天还热得穿夏装,今早气温骤降,不得不穿上冬装。
3. 详细信息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灿烂辉煌 色彩缤纷 大好河山 活动筋骨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 在京剧《霸王别姬》中,梅兰芳以惟妙惟肖的表演,成功塑造了重情重义的虞姬形象。
解说:“梅兰芳塑造形象”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C. 通过经典阅读,营造了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唤醒了阅读自觉性,激发了阅读兴趣,养成了阅读习惯。
解说:这一句没有语病。
D. 啥是佩奇?不是一头小猪吗?一头情商很高的小粉猪。
解说:这句话有运用了设问和反问的修辞。
4.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写法灵活自由,可议论,也可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如韩愈的《马说》和周敦颐的《爱莲说》。
B. 陆蠡的《囚绿记》是一篇咏物抒情散文,借窗前的一株坚持寻找阳光的常春藤,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颂扬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C. 屠格涅夫的《蔚蓝的王国》、高尔基的《海燕》和鲁迅的《雪》这些散文诗,既有散文的灵便和自由,又有诗歌的特质和神韵,本质上还属于诗歌。
D.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如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吴敬梓笔下的范进、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都是通过细节来刻画的,并以此表现作品主题。
5.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整个园博园从高空俯kàn,在1800亩的滨湖湿地上微缩江苏全景,一园揽尽吴风汉韵之美。基于江苏文化特色,本届园博会将深厚的文化传统与灿烂的现代文明水乳交róng,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巧妙róu合,分区展示宁镇沿江、苏锡常环太湖、苏中运河、沿海和苏鲁黄河五大地yù文化。
6. 详细信息
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②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_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④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⑤___________________,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⑥___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⑦发愤忘食,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⑧崔颢诗《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传诵不衰,唱尽了游子去国怀乡的羁旅之思。
7. 详细信息
综合性学习。
从2018年起,扬州市大力倡导全市中小学组织学生阅读一百本名著,背诵一百篇名篇,了解一百位名人,欣赏一百首(幅)名曲(名画),观看一百部优秀影视剧,简称“五个一百工程”。

(1)简要说明上图的画面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右图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个一百工程”开展以来,也有同学产生“每天忙这些活动,会不会影响升学”的顾虑。请你写一份倡议书,阐述活动的意义,倡导同学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详细信息
在我们阅读的名著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动物。你还记得吗?
(1)《格列佛游记》中________(国家名)的主人是动物;《小王子》中小王子在地球上遇见了________(动物名),从而知道了“驯服”的意义;《朝花夕拾》中少年鲁迅最喜爱的动物是_________,后来它却被长妈妈不小心踩死了。
(2)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他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
语段中的“他”是指谁?从这个故事情节中能看出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他是为何上梁山的?
“他”是____________
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梁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西游记》人物的身上既有人性,也有物性。请你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以猪八戒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详细信息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雨后田间杂纪
杨万里
田水高低各斗鸣,溪流奔放更欢声。
小儿倒捻青梅朵,独立茅檐看客行。
【1】说说一二句中“斗”“欢”两字的妙处。
【2】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三四两句所呈现的画面。
10. 详细信息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杨继宗为刑部主事。河间府获强盗,遣里甲张文、郭礼解送京师。中途遇夜。盗自释刑具而逃。张语郭曰:“人言纵盗者罪与盗同。予二人俱死,不若留一人。汝母老,寡兄弟。汝可为解人予为盗可全汝母子之命。”郭感谢。张以刑具自服。到司。公疑其言动非盗,审之得实。二人遂俱得活。其真盗,后亦为人所擒。
(选自《涌幢小品之卷十三》,有删改)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盗自释刑具而逃(___________)
(2)张语郭曰(___________)
【2】为下列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汝 可 为 解 人 予 为 盗 可 全 汝 母 子 之 命。
【3】翻译句子。
(1)其真盗,后亦为人所擒。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4】你认为“二人遂俱得活”的原因是什么?
1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塑封新书得不偿失
周慧虹
①不知从何时起,书店待售的图书大都被塑封包裹得严严实实,读者只能看书封,不能拆阅,似乎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图书,真的有必要塑封吗?
②不可否认,塑封有利于保护图书。它使得图书无论是在运输还是售卖过程中,皆可免遭污损,保持良好品相。
③但塑封的存在,不啻于在读者与图书之间设置了一道屏障。一本书究竟合不合读者之意,起码要大致翻一翻才能约略知晓内容和文字风格,可因了塑封阻隔,翻阅愿望化为泡影,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读者购买的欲望。
④过去诸多商场货柜林立,顾客想要购买中意商品必须由售货员递送,促使许多书店早就实行了开架售书。读者无论买不买书,都可随意地走进书店,信手拈起一本或匆匆浏览,或细细品味,体现了书业中人的宽容大度,一度颇受读者好评。如今,超市、商场普遍都向顾客敞开怀抱,图书售卖却多出一层塑封,将自己封闭了起来。这种逆向变化,有点弄巧成拙。
⑤塑封也增加了图书成本。塑封一本书约需两毛多钱,看起来似乎不是多大的事儿,但在图书出版持续增长,图书利润率愈益下滑的今天,每本书若能节省这两毛钱,书业整体由此形成的绝对节约额亦还可观。
⑥图书是否采用塑封包装,还涉及环保问题。众所周知,塑料含有聚丙烯、聚乙烯等,是不可降解材质,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不言而喻。图书大量使用塑封,既浪费资源,又危及环境。
⑦无论是从方便读者还是着眼环保考虑,塑封这一“标配”不要也罢。图书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除了在内容上务求经典,装帧、发行、销售等各个方面亦需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精神、文化意味。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04月13日 第 07 版)
【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谈“塑封新书得不偿失”的。
【2】文章第④段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简述文章的论证思路。
【4】互联网时代,手机网络阅读、电子书阅读器阅读等读书形式日渐多元;“流动书屋”“网上借阅”文化惠民创举不断。请针对“图书封塑现象”,就如何吸引更多读者走进书店阅读、购书,向书店销售经理提些建议。(从图书装帧、图书销售等方面谈。)
12.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包子的香味
伍中正
①那年高考结束后,我去了王镇壮叔的包子铺。
②壮叔包子铺生意很好。一个理由是壮叔的包子做法很有讲究,肉馅菜馅调料好,蒸出来的味道不一般,很香很香的。另一个理由就是壮叔在镇上经营了30年,人脉资源广。镇里镇外的人认识的多,回头客也多。在王镇,几乎没有不知晓他的。
③起初来的时候,几乎是打杂,挑水、劈柴、扫地、关启店门。渐渐地,壮叔就让我揉面、做馅、包卷、蒸包子了。
④那年寒假放后的第一天,我在包子铺前看见一个小男孩。那男孩大概八九岁的样子,头发稍微偏长。穿在身上的一件特旧的棉袄上少了两粒扣子,扣得不是很紧。好在那天不是很冷,男孩却很安静地站包子铺前,不跟任何人说话,只是看着蒸笼里冒着热气的包子。看样子,男孩像买包子,又不像买包子。每出一笼热乎乎的包子,男孩的脸色就很快改变一下,变得好看一些。
⑤男孩是早晨9点钟来的,临中午的时候才走。这中间,我没有问男孩要不要买包子,也没有私底下给他包子。
⑥我看着男孩转身离开。男孩走得不是很快,很久了,他转过身,还朝着壮叔包子铺回望,实际上,他是朝着蒸笼里热气腾腾的包子望。
⑦我把男孩站在包子铺前的事跟壮叔说了。壮叔不以为意,还大声地提醒我,像这样的小男孩,要提防着点,他冷不防会从蒸笼里快速拿了包子就跑,你拿他没办法的。
⑧快到年边,腊月二十八那天中午,男孩来了,跟上次不一样,头发剪短,棉袄上的扣子钉上了,仍然很文静地站在那里。从中午来,到下午离开,他足足站了4个钟头。我没有看出那个男孩有拿走包子的迹象。看来,壮叔的眼力出了点问题。
⑨等我跟壮叔卖完包子,那个男孩也回家了。临走,男孩眼里憋着的两串泪终于掉了下来。男孩不是走,几乎是一路跑开的。
⑩我跟壮叔辞别,就回家过年了。过年后,我随打工的人流去了南方的一个城市,一去就是十年。
⑾十年后,我又回到了家,在家里,我看到一档寻亲情类电视节目。帅小伙跟他娘几乎用了十年时间,在他爹打工的工地,在他爹去过的城市寻找已经疯掉的爹,电视里,帅小伙终于找到了爹。节目中,我看到当年的那个男孩长成了帅气的小伙。他给电视机前的观众讲了一个故事。那个故事的题目就叫《包子的香味》。
⑿帅小伙说,在我九岁那年,我爹在一家建筑工地上打工,打了一年工,老板跑了,爹一年的工钱一分没有拿到。爹不敢回家,也没有回家。我跟娘过年,没有买一片肉,更没有买其他的年货。快过年的时候,我就跑到王镇的包子铺去闻包子的香味。闻好了闻够了,就回家。好在包子铺的老板很善良,他没有赶我走,让我在他的铺子前闻了一下午的包子味道。
⒀回到家里,我把这种味道告诉娘,过年不用买包子了。娘很满足。我跟娘说,要是爹在城里能闻到包子的香味过年就好了。娘一听,双手抱紧了我,娘的眼泪吧嗒吧嗒地落在我的脸上。
⒁帅小伙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我已泪流满面。
⒂过完年,我再去找壮叔。壮叔在铺子里忙活开了。我私藏了一个想法,不管壮叔同意不同意,往后,只要站在包子铺前的男孩女孩,我都会送他们两个包子。我要让他们的舌尖,真正感受包子的香味。
(选自《小小说》,有删改。)
【1】联系文章内容,分析第⒁段中“我已泪流满面”的原因。
【2】在小男孩眼中,壮叔“很善良,他没有赶我走,让我在他的铺子前闻了一下午的包子味道。”在你眼中壮叔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
【3】请分析文章标题“包子的香味”的意蕴。
【4】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结合下面链接材料,找出作者在刻画“我”时所采用的共同方法,并简要概括 “我”的不同情感。
(链接材料)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的叔叔于勒》
共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详细信息
作文
请以“温暖的灯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书写正确、规范、美观;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