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一前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考试(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起源于
A. 宗法制度
B. 古代地名
C. 西周分封
D. 汉初封国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周的宗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 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C. 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D. 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纷争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对西周宗法等级关系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天子——诸侯——士——卿大夫
B. 天子——卿大夫——诸侯——士
C.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D. 天子——卿大夫——士——诸侯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宗法制的等级结构中,处于最底层的是
A. 卿大夫 B. 士 C. 平民 D. 奴隶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A. 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B. 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C. 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 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始皇创立的郡县制之所以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 郡县的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 郡县的官吏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
C. 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D. 郡县的官吏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不得世袭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A. 黄帝时期 B. 西周 C. 秦朝 D. 西汉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主要的政治制度,以下对中央集权制度评价正确的有( )
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有利于迅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应对突发事件
③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是专制统治产生的根源
A.①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唐之于汉的“变动”体现在( )
A. 皇帝制度的确立
B. 郡县制的实行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D. 三省六部制的实行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帝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十科举人。这反映出隋朝
A.开创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员
B.继续沿用察举制并有所发展
C.表明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
D.重视官员的德行与考试成绩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 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 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 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 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九品中正制”相一致的是
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 唐制,取士之多,多因隋旧
C. 立嫡以长不以贤 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①首辅票拟
②“三衙统军”
③刺史监州
A. ③①②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①②③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下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B. 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 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
D. 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有明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 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B. 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C. 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 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初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中,直接导致六部在中央机构中的权力地位提高的因素是
A.丞相的废除 B.皇权的加强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D.内阁的废除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所示,西汉时汉武帝这一规定

A. 削弱相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B. 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C. 中朝权力扩大外朝权力分散
D.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对“四年建侯卫”“六年制作礼乐”解读正确的
A. 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国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郡国制
B. 建侯卫就是实行分封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制
C. 建侯卫就是推行宗法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用来代替分封制
D. 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县制,制作礼乐是为了丰富周人的生活
20.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肆也。
——摘自《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它妻妾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摘自《历史》
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一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在其实施的早期和晚期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4)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间关系如何?
21. 详细信息
行政管理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行政管理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西周、秦朝、元朝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回答下列问题:
(1)按示例填写表格。

(2)扼要分析①与②的不同之处?并概括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