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第二师华山中学2018年高二历史上半期期末考试在线免费考试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76年陕西出土的某青铜器上有铭文曰:“宪圣成王,左右绶□刚鲧,周肇彻周邦,渊哲康王,勔(勤勉)尹亿疆。”天子“勔尹亿疆”主要是由于
A. 别为字祖,继别为宗
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D. 祖宗圣人,百世不迁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
A. 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 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C. 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D. 都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监察制度经过了秦、汉、……唐、……明清,影响至现代。下列关于秦、汉和唐监察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秦确立御史大夫一职负责监察系统
B. 汉创设刺史定期到郡县和诸侯国巡查
C. 唐御史台定期到京都监狱视察执法
D. 都设立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情况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1302年,元朝中书省批评各行省“不详行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甚非所宜”,要求各行省自主处事,如非重要事情,应自行解决。元朝中书省这样做的目的是
A. 为废除行省做准备
B. 强化君主专制
C. 提高行政效率
D. 削弱行省权力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认为,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主要是指
A. 分工合理,效率提高
B. 适度分权,皇权加强
C. 消除矛盾,国家稳定
D. 相互制约,防止独裁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 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 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 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伯里克利所说的“全体公民”指的是雅典城邦中的
A. 妇女
B. 奴隶
C. 外邦人
D. 成年男性公民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奴隶参与了立法
B. 习惯法的内容被摈弃
C. 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D. 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种制度改革
A. 有违民主自由选举的精神
B. 是全面学习中国科举制度的结果
C. 有利于管理专业化科学化
D. 大大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东西方两位君主(明朝崇祯皇帝和英国查理—世)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从此,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此说法的着眼点在于( )
A.政权发生更替 B.国力对比变化
C.社会形态转变 D.文化途径迥异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关于美国联邦政府的“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总统及其内阁向国会负责
B. 联邦法院的大法官是由总统任命的,但需参议院同意,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C. 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议员都是任期6年
D. 国会拥有立法权和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1787年宪法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都规定( )
A.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
B.国家权力之间相互制衡
C.国家元首可以解散议会
D.政府首脑对国家元首负责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大国崛起》:“1789年之后……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还有两个共和国。……在反复的革命和复辟过程中形成的共和派与君主派,在相持了半个多世纪后,终于不再选择激烈的对抗。”斗争的结果是法国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C.两派的政治权利均分
D.资本主义发展严重受阻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按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总统由
A. 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 众议院选举产生
C. 参议院选举产生
D. 众议院和参议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近代史上,国门洞开。规定福州、厦门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这句话反映了( )
A.鸦片战争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列强的侵华激化了国内业已尖锐的阶级矛盾
C.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前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
D.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了列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95年底,帝国主义势力在长江航线上自东向西最远可到达的通商口岸是
A. 汉口
B. 沙市
C. 宜昌
D. 重庆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华盛顿、拿破仑、孙中山的共同贡献在于
A.推动本国建立民主政治体制
B.促使本国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推翻了本国的封建制度
D.推进了本国法治建设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毛泽东说,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共产党的任务不是经过长期的合法斗争继续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里“走相反的道路”是指
A.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 谋求国共合作,打败日本法西斯,捍卫国家主权
D. 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桧林在《抗日战争》一书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存在两个战场。这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增加了中国历史的复杂性。”这两个战场
A. 是1937年以来中国政治军事发展的结果
B. 极大地影响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政局
C. 在抗击日军时所处的战略地位相同
D. 在抗击日军时实施的战略战术相同的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3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国民党合作,对中共的反对意见未予理睬;孙中山则拒绝“联合”而认同“党内合作”,最终中共遵照组织原则,以“党内合作”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这突出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A.中共领导层的软弱妥协 B.特定内外形势的产物
C.孙中山的革命性丧失 D.国民党对中共的合并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罗曼诺夫王朝最后一个沙皇尼古拉二世都远远比不上他那些伟大的祖先。”尼古拉二世的专制统治是被哪场革命推翻的
A.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
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C.法国大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用同心圆、原子或者洋葱作比喻,给权力的构成下了定义。圆的核心是由工人阶级组成,通过代表它的党行使领导权。紧靠核心的是农民┈┈┈接着是小资产阶级,他们主要是追随者。”建国初期,最早体现这一想法的是( )
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制定《共同纲领》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C.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周恩来开完会回国的时候,他因人们普遍赞扬中国在其第一次重大国际会议上的表现而受到了鼓舞,于是满怀信心地宣布:‘……国际争端是可以用和平协商的方法求得解决的。’”中国在这次“重大国际会议上的表现”是
A.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全面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D.以“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成功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C.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 东德和西德的分裂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66年7月,戴高乐总统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2009年3月,法国议会下院表决,决定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这主要说明
A. 国家利益至上
B. 多极化趋势加强
C. 法国国际地位变化
D. 北约生命力旺盛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戴高乐曾于1963年和1967年两度拒绝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因为他认为英国是美国放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1964年,戴高乐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国也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上述历史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法国反对美国霸权主义政策
B.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C. 美苏两极格局下新的力量已在孕育
D.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已经分化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的是:
A. 芍陂
B. 都江堰
C. 白渠
D. 郑国渠
3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我们就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观念,这观念形成的社会背景是
A. 小农经济盛行
B. 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C. 商品流通不畅
D. 手工业生产技术落后
3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清时期的富商巨贾大多通过将财富转化为科举及第以及仕宦上的成功,来获得社会声望,并保护其利益。这一现象
A. 淡化了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
B. 改变了商人重利轻义的观念
C.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 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成长
3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的经济思想有
A. 重利轻义 B. 工商皆本 C. 重农抑商 D. 实业救国
3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一辞当今成为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凝聚和象征。芮逸夫先生指出:一个民族的构成,体质的、语言的及文化的吸引混合,虽是重要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因素乃是“愿意合在一起”。费孝通先生认为导致民族融合的具体条件,主要是处于社会和经济的需要。“如果要找一个凝聚力的来源,我认为农业经济是一个主要因素。”
材料二 清朝前期真正开启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消除了千百年来自“三北”(东北、北部与西北)的“边患”变成和平的边疆;把一个横行大草原的强悍的蒙古族变为能与其他各族共处的和谐民族,把一个远离中华传统文化的藏民族拉近了距离,密切了与汉满民族的关系。清代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以新的民族“大一统”观念为指导,较成功地解决了二千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至清代最后完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发展的一个大结局。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提出“以中国人治中国。中国者中国(汉族)人之中国”。孙中山强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认为中国亡于鞑虏已二百多年”现在的国“已经不是我汉人的国了”,因此要“将满洲鞑虏从我们的国土上驱逐出去,发誓要建立一个真正汉民族的国家”。1923年后,他在宣言文章或演说中多次使用“中国各民族”、“国内之弱小民族”、“中国以内各民族”、“诸民族”等表示中国境内存在着多民族的词汇。并有“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以本国现有民族构成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的国家”“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等提法。
(1)结合所学知识,请对材料一中关于促进中华民族认同形成的因素加以阐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清朝前期“大一统”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观念的变化。
3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
——摘编自赵冬云等《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等
材料二 英国革命是民族国家首次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造,其最大的成果就是创造了君主立宪制这样一个全新的政体。这一创新是在英国传统政治结构的基础上开展的,其主要变化是:通过立法,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的转移,议会的权力大幅提高,形成了对王权的有效约束;在议会内部形成初步的权力分割和制衡机制,这包括两院制的沿袭、政党的分立;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和享重,包括对言论出板自由的肯定和对人身自由的保护。由此可见,英国革命建立了现代政治的基本结构,但其民主化改造有许多不足,尤其是高额财产资格将大多数国民排除在议会选举之外。革命后的英国国会、自由实际为少数人专享,英国的政体更大程度上处于贵族民主制的水平。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相较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其成因。
36.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中宗以来,铨选制度十分紊乱,王妃、公主与权威不仅卖官鬻爵,而且不经吏部大搞“斜封官”,请托之风日盛,致使员外、试、检校等官名目繁多,冗官滥吏充斥官府。开元二年(714年),玄宗敕令罢免所有的员外、试、检校官,严格控制官吏的选举,规定今后没有战功及别敕,吏部、兵部不得注官,结果“大革其滥,十去其九”。这样,既克服了官吏冗多、人浮于事的现象,提高了官府的办事效率,又减省了国家开支。在裁汰冗官的同时,又提拔重用了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为宰弼,协助治理国事。唐人郑綮说:“开元初,上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这为大兴文治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吏治改革的背景和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吏治改革的主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