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广东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学业考试

1.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某朝代,皇帝和太子同时暴亡,如果你是当时的辅政大臣,你主张立谁为皇帝才

会得到朝野普遍认同

A.二皇子手握重兵,军功卓著       B.三皇子才兼文武,朝野同钦  

   C.四皇子温文尔雅,皇后宠爱       D.皇太子遗下一子,年纪尚幼 

2.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明代设立三司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3. 详细信息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

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宗法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郡县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4. 详细信息

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

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5. 详细信息

史学家曾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6. 详细信息

《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著)在“历史的奇观:

超稳定系统”栏目中他们认为中国史是从秦汉开始到晚清政权覆亡,王朝更迭不已,然而其

轨迹几乎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简单循环的怪圈,你认为其根源在于

A.专制体制和封建割据        B.小农经济和皇权专制

C.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        D.大河流域和封闭环境

7. 详细信息

小李同学要写一篇研究性学习的论文,他的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地理与文明的关系》、《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据此推断,小李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A.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B.古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C.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D.古希腊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8. 详细信息

经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而指定,允许拥有奴隶、维护私有财产的成文法典是

A.罗马法   B.英国权利法案    C.美国联邦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9. 详细信息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10. 详细信息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他把中国历史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可能最适合(  

A.秦始皇统一前的中国         B.清朝1840年以后的中国 

 C1895年以后的中国           D1978年以后的中国

11. 详细信息

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12. 详细信息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克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13. 详细信息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 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 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4. 详细信息

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对联邦德国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 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关于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联邦德国军事实力不断增强         B.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C.该材料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     D60年代末,中国面临国际形势紧张

15. 详细信息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 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16. 详细信息

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17. 详细信息

 “和平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秩序应运而生的。60年代末的北欧学者区分了“积极的和平”与“消极的和平”。“消极的和平”,意指战争及战争因素的消除;“积极的和平”,则意指在更为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上,结构性暴力的消除。这里的 “消极的和平”是指

A.美苏核军备竞赛     B.越南战争      C.冷战      D.不结盟运动

18. 详细信息

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谈到了争取持久和平的三项原则:建立伙伴关系;继续保持军事实力;同共.产.党国家谈判分歧。依照这些原则,美国

    A.实施了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      B.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C.和苏联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D.同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19.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书籍成为商品大量出口外国,最早不可能早于

    A.汉朝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20. 详细信息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1. 详细信息

.说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开始发现“世界”,这个“世界”较恰当的含义应是

    A. 地域辽阔的世界    B.连成一体的世界    C.丰富多彩的世界    D. 生机勃勃的世界

22. 详细信息

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23. 详细信息

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工业”、“工厂”、“中产阶段”、“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词汇,其产生的时期最可能是:

A1500—1640      B1640—1760      C1760—1848      D1870—1945

24. 详细信息

中国工业化起步的标志是

A.洋务运动中机器生产的出现                  

B.继昌隆厂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

C.以“一化三改造”为基本内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D.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

25. 详细信息

 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资源已由市场来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达99%。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企业自主权的扩大              B.开放搞活政策的实施

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D.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

26.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我已做过彻底的调查研究,可以肯定下述情况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皇帝无权封任何人的官或增加对任何人的赐钱,或增大其权力,除非根据某个大臣提出的要求这样做。

——利玛窦《利玛窦中国札记》(注:利玛窦(15521610年),意大利传教士,曾在中国长期居住)。)

材料四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辽阔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是不是我们的传教士们被秩序的外表所迷惑了呢?是不是因为在那里,不断地行使单一的个人意志,使他们受到了感动呢?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注:孟德斯鸠(1689-1755年),法国启蒙思想家,研究中国历史的资料大多来自传教士)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3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政体?(3分)该政体由哪部宪法制定?(2分)

3)两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4分)材料一这一比较完善的制度为何被后世帝皇所废除?(2分)

4围绕中国古代是否属于专制政体,西方曾进行了长期的论战。利玛窦与孟德斯鸠各自的观点是什么?(2分)就上述材料而言,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可信?(1分)请结合作者的史料依据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阐明你的理由。(4分)(假定明清政治制度基本相同)

2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 贾, 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二: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二,指出其论证的依据,(4分)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6分)

28. 详细信息

、回答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有关问题:(15分)

11958年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了哪两次严重的失误?(4)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经济建设作出了哪些重大的战略决策?(2)

3)新时期我国经济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哪些内容?(4分)有何意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