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周初,封成王之弟唐叔于晋,要求“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即沿用夏朝的政治执国,用戎人的制度来区划土地。这一举措意在
A.强化专制统治 B.加强中央集权
C.促进文化交流 D.巩固周朝统治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朝时,面对考生众多而又要选拔人才的情况,主考官专挑那些生僻、容易混淆的偏题、怪题进行考查。“今之明经者,主司不详其述作之意,每至帖试,必取年头尾月,孤经绝句”。据此可知,当时的帖经考试
A.提高了参加科举的门槛 B.降低了科举选才的公平性
C.影响了人才选拔的效度 D.加深了考生对经典的理解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

年代

省数

道、路数

州数

郡(府、国)数

县(侯国)数

秦始皇二十六年

——

——

——

36

不详

西汉平帝(1—5年)

——

——

13

103

1578

东汉顺帝(126—144年)

——

——

13

105

1180

隋大业五年(609年)

——

——

——

190

1255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

15道

——

328

1573

宋宣和四年(1122年)

——

26路

288

——

1234

元朝

12省

183路

——

97

1425

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  )
A.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
C.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 D.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96年,曾任官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的杨宗瀚,与其长兄杨宗濂在无锡古运河畔创办业勤纱厂。之后,荣氏、周氏等六大资本集团在无锡逐渐发展,民族工业相继得到发展。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背景是
A.洋务运动的迅速兴起 B.垄断资本在中国出现
C.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D.民间办厂限制的放宽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 17—20 世纪初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时代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

A.西班牙美国英国荷兰 B.美国英国荷兰西班牙
C.英国美国荷兰西班牙 D.美国英国西班牙荷兰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为晚清同治年间洋(货)关税收入变化趋势情况统计图(单位:两)。这一变化趋势

A.反映出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B.表明中国逐渐收回了关税主权
C.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D.说明中国确立了洋税主体地位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13年,《时报》时评:“商界何以反对南方兵事?盖兵事一起,商人之损失无限。此不独中国之商人然也,即外国商业亦甚望贸易之国处于平静之地位,安居乐业,勿复惊扰。且商业凋零,则人民均受其影响,故彼等之反对亦有不得已之苦衷。”这反映了(  )
A.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B.实业救国思想影响深远
C.革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D.民主革命进程的艰巨性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在马克思的这句名言中,火车已成为某个时代的象征。“某个时代”指
A.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B.“蒸汽时代”
C.“电气时代” D.“智能时代”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是我国1953年的宣传画,下面标语是“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作用。”这反映了我国

A.“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B.全行业推进合作化运动
C.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 D.开始探索生产关系变革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6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际经济委员会党组《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的报告》,批准在全国试办12个托拉斯。之后,建立了如同中国烟草工业公司等一批专业性大公司。到1965年,全国工业产值比1962年增长了8.5%,成本降低了9.5%,这表明中共中央意在
A.采取具体措施纠正农村工作失误 B.缓解因经济困难带来的严重损失
C.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专业市场 D.利用有利国际形势发展外向型经济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代东亚,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万国来朝”“天下共主”的国际秩序模式,称为朝贡体系。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条约,在中国建立起新的中外关系模式,即条约体系。这两种关系体系
A.体现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 B.反映了平等与奴役的外交关系
C.体现王道与霸道外交观念的差异 D.是当时的国际秩序的合理体现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漫画讽刺了近年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该漫画旨在说明

A.经济全球化下各国应同舟共济 B.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
C.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然存在 D.美国全力抵制世界经济一体化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李鸿章曾赞叹一种中国人称之为“德律风”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此发明是(  )
A.火车 B.电话 C.轮船 D.电报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欧美四国生铁、钢、煤的产量的统计数据。其中,丁国是( )

生铁产量(单位:千吨)

钢产量(单位:千吨)

煤产量(单位:百万吨)

1871年

1891年

1871年

1891年

1871年

1891年

860

1897

80

740

13.259

26.025

1665

9203

69

4277

29.5

14.09

1564

4641

521

2352

37.0

94.2

6600

7499

600

3200

127

186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在评价二战后苏联某位领导人时说道:“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了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此人的改革
A.承认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B.推动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动摇了苏共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 D.使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居于劣势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英国外交官对英国代表团主要成员凯恩斯低声耳语:“他们是有钱袋子,但是我们有的是脑瓜子。”这表明
A.英国不甘心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B.美国需要采纳英国的方案
C.美国尚不熟悉国际经济运营体系 D.美英两国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1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贸易港的数量,繁荣程度和管理制度都超过前代。唐代主要贸易港有交州、广州、泉州、扬州等四大港、而宋代北自京东路,南至海南岛,港口以十数,数量有明显增长。这些港口不再是零星的点状分布,而是受经济和贸易状况的影响,大致可分为广南、福建、两浙三个自成体系的区域。根据宋朝的市舶制度,商人出海贸易必须到市舶司领取公凭,回舶时必须赴市舶司接受抽解。未设立市舶司的港口贸易必然受到限制。宋政府常常用市舶司的废立调节各港口的地位。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材料二 口岸是内地水路来往或由水路改其他水路航线的旅客和货物转载设备的总称,包括沿海口岸和内地口岸两种。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开放五个沿海口岸为对外,的通商商埠,外国人可以在这五口自由居住与贸易。随着此后历次战败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陆续订立,中国被迫增开更多的沿海港口与内陆城市作为条约口岸,即所谓的"约开口岸"。到了1894年,条约口岸的数量增至35处,且大多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就经济方面而言,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新式生产事业与商业活动的中心。
——摘编自林矗《通商口岸对近代经济与教育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贸易港设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通商口岸设置的背景和影响。
18. 详细信息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时搜集到了以下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国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清帝退位诏书》
材料二 辛亥革命看起来并不像我们认为革命应该是的样子。真正的原因在于,从许多方面来说,它都未带来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未来。新生的“中华民国”并不是共和主义的,尽管帝制政治架构崩溃了,但许多前清官僚仍稳居原位,文化、社会与经济也貌似毫无改变。当然,它们在发生变化,但却不是作为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
——(美)沙培德《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辛亥革命,则是比较更完全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比较三组史料,分别说明其各自的史料价值。
(2)根据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19.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是一条长河,永远向前流动。在历史的潮流里,转型期是一个瓶颈,是个“三峡”。近一个半世纪中国变乱的性质,就是两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现象,其间死人如麻,痛苦之极。不过,不论时间长短,历史“三峡”终必有通过一日。
搞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质变”.也非一人一代,便可“毕其功于一役”的突变。它是“缓慢”的,经验“累积”的,分“阶段”前进的“渐变”。
它(中国固有文化)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西式“现代化”的洗刷,才能属于转型期以后的次一形态或现代形态。我国固有文明里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孔孟之道、四维八德.无一不需“现代化”的处理始能适应于次一形态的社会。
所谓“西方文明”,非本质优于我“东方文明”也。近300年来西风之所以能压倒东风者,(由于)他们通过这个“现代化程序”,早于我们300年。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请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 详细信息
材料 宋朝时期,由财富造成的贫富差距扩大,使得贫困问题日益凸显。基于此,政府根据居民财产状况界定乡村拥有土地不足20亩或产业不足20亩等值价值为“贫民”,以此为标准对乡村贫民的租赋、差役、欠债减免,对城市贫民的免役钱、房租减免;对乡村贫民提供无偿赈济、低息借贷,对城市贫民提供生活补贴、贫困救助;建立广惠仓、义仓、常平仓等济贫仓储,福田院、居养院、养济院等济贫机构,安济坊、太平惠民局、施药局等医疗救助和丧葬福利机构等。上述各项济贫措施,大都以法律法规为基础,形成系列性的济贫法规。政府也鼓励并劝导精英和富民参与救济贫民,颁布“安恤法”,对“鳏寡孤独、贫穷老疾,不能自存者”,令近亲、乡里养恤;出台“义仓法”,强制中上等税户交纳,用于粮食匮乏时期赈济贫民;完善“劝分法”,鼓励富民救济贫困,以此推动了宋朝民间慈善的兴起。
——摘编自张文、康文籍《贫困认知与宋朝社会保障的逻辑转变》等
(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解决贫困问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解决贫困问题的历史意义。
21. 详细信息
材料 191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流感席卷美国,并向世界各地蔓廷,与正在进行的世界大战相互影响,造成约5000万至1亿人死亡。借战争的主导作用,成千上万的军舰、商船,列车,运载着军队、物质资源和致命的病毒,在各大洲各大洋.上穿梭;庞大的战争机器让各个国家的生产围绕战时军需品而进行,大量工人涌入城市,带来城市卫生条件糟糕、管理混乱等问题。每个参战国家都将战争放在首位,忽视疾病宣传,如《伦敦时报》认为流感是德国人的阴谋,是因为营养不良、厌战情绪。战争期间,印度等殖民地也被卷入战争,其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被战争抽走,物资匮乏与流感交织在一起,使平民死亡率大大增加。流感病人带走了远征军中成千上万的健康的士兵,使火车、战地医院拥挤不堪,流感病人消耗着军队的各种资源。很多城市如德国法兰克福频临崩溃,到处是饥饿与不满,人们要和平、面包、自由。
——摘编自王叶英(1918年大流感和第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流感”在一战期间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流感”对一战的影响。
22. 详细信息
材料 伍连德(1879---1960),祖籍广东台山,1896年起留学学欧洲,1903年学成回马来西亚槟城。1908年,伍连德满怀报国之情毅然放弃已有的事业,应邀回国,任职于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在此,他改变教学方式,引进欧洲最新教材和世界医学最新成就,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仅两年时间就培育了一批学术精湛且视野广阔的学生。1910年,东北地区突然爆发鼠疫。伍连德奉命前往防治。通过解剖尸体,否定之前外国专家结论,并根据疫情传播蔓延的方式、路线提出了9条建议。经清政府批准,伍连德在山海关设立检疫所,并联络各海港同时实行检疫。在地方士绅的支持和朝廷允准下,集体火化尸体。经过数月奋战,东北鼠疫在1911年4月底得到了全面控制。在当年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议上,伍连德介绍了中国防治鼠疫的做法。在伍连德的推动下,清政府在哈尔滨设立东三省防疫事务处,并在哈尔滨、安东等八处设立防疫医院及检疫所。1914年1月,他向国民政府提交《拟改组全国医学教育意见书》,系统提出了改革医学教育的计划。后来内务部颁发了解剖条例。20世纪20年代初,伍连德提出中国人“自己办检疫”,并派遣医务人员分赴丹东和满洲里等地主持陆地检疫工作。
--摘编自张砺《“国无双士”伍连德》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伍连德的活动事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伍连德的事迹体现出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