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初三第一次月考试卷完整版(广东省阳江市第二中学)

1.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3)越明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范仲淹《岳阳楼记》)
(4)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即景抒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默写完整。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 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看红装素裹,分外yāo ráo(______)。
(2)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fēng rùn(_________)的青草。
(3)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就会精神悲戚压抑,xíng xiāo gǔ lì(_____________)。
(4)有一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jíǎo róu zào zuò(___________),是出于无聊。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不负众望,履践了自己的诺言,因此备受人们的欢迎。
B. 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是不可亵渎,不可伤害的。
C. 徐伯伯种植各类花草独有一套方法,他家庭院冬天也绿意盎然,可谓妙手回春。
D. 在港珠澳大桥长达8年的建设期间,工程技术人员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解决了一系列世界性深海造桥技术难题。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将“关键”改为“基础”。)
B. 数学老师运用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仅增强了安全意识,还学会了计算方法。(将“增强了安全意识”与“学会了计算方法”对调。)
C. 随着社会的发展,使古村落居民的居住环境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对居住条件的需求。(将“使”删去)
D. 针对当前学术界急功近利甚至违背科学道德、弄虚作假事件屡有发生,国家应设立专门的独立机构负责调查处理。(在“发生”后面加上“的现状”。)
5.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国庆节期间,阳江市江城区将举办大型国庆狂欢活动,为期7天,“吃、喝、玩、乐、游、购、娱”尽在其中。活动中,不仅可以看到踩高跷、扭秧歌、捏糖人等北方传统节目,而且还能欣赏到川剧变脸、杂技、硬气功等中华绝活。期间还有广式红木家具、名车、漆器、风筝等展览,以及各地动漫优秀作品展演。而民俗文化表演更吸引人,有舞狮、腰鼓、舞龙等。参加狂欢活动又怎么少得了吃?这里不仅有阳江本地特色的小吃,如猪肠碌、玛仔等,也不乏具有外地风味的干果食品,还有不少来自北方的土特产。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0字。
(2)请你根据材料,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补写一段广告,吸引大家去逛国庆狂欢会。
国庆佳节哪里去?国庆狂欢会看去。 ? 。国庆狂欢会最热闹,哪里热闹哪里去。
6.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余拏一小舟( ) (2)上下一白( ) (3)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 “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 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7.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①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②,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③,虽多忌克④,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⑤循默⑥,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节选自《宋史·赵普传》)
(注释)①太祖:指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②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叫做“薨”。③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④忌克,为人妒忌刻薄,也作“忌刻”。⑤龌龊:这里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⑥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家人发箧视之/有时朝发白帝 B. 普明日复奏其人/将复何及
C. 跪而拾之以归/男友分,女有归 D. 虽多忌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3】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8.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
①你有感觉到视力模糊吗?总隐约听到手机铃声?无论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都24小时不离身?手机没带就好像失去了方向感?……如果你发觉自己有这些“症状”,恭喜你!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手机在今天已经亲密得俨然我们的一个身体器官,在家也好出门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手机已经全面占领我们的生活。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在“手机依赖症”已经严重泛滥的今天,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容易。
②患上手机依赖症,给人带来诸多苦楚,轻则患上知识焦虑,看不完的文字图像令人烦扰;重则遭受身体精神双重折磨,眼疲劳,手臂肌肉酸痛,形成“触屏手”。五光十色的手机屏扰乱了正常生活作息,导致机主难以深度睡眠,第二天精神萎靡,生物钟全盘紊乱,长期下来免疫力下降疾病滋生。更主要还是对精神方面的影响。如果说电子通讯能起到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作用,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隔着屏幕恐怕不太好抒发。长此以往,人类的人际交流能力也可能慢慢退化,让位于所谓的“人机交流能力”。
③从客观上看,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手机智能化给大众带来更多选择,也让大众不知不觉“囚禁”其中。以前手机只能通话、发短信,现在手机的娱乐、休闲,甚至办公功能大大丰富。无论身处何地、任何时刻,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都能让人投入其中,停不下来。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如淘宝客服、微店、APP运营商等。工作被“绑在”手机上,久而久之也难以摆脱。另外,现在不少单位利用手机便捷、通用的特点,建立各种各样的Q群、微信群,不少工作都在手机上讨论,人际关系也在各类群的“打情骂俏”上活络起来,因此,用不用手机有些时候已经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
④而从主观上看,一方面,用手机填满空白时间,给人提供一种“不虚度光阴”的假象。以前发呆、走神、等候或冥想、深思的时间,现在逐渐被刷屏的快感代替。另一方面,手机也是一种“人际焦虑”的转移。试想下,一群人聚会,如果没有手机,又没法很好融入话题,呆愣着多尴尬;而在陌生人环绕的空间,为了避免和陌生人对话,或者避免自己被关注,埋头玩手机“体面”地躲避他人,自得其乐。主客观因素作用下,“低头族”数量的剧增也不足为奇了。
⑤去年,大意为“与人网上聊天不如现实中一起吃饭”的文章,一度在社交网刷屏,引起了不少人共鸣。文章讲的是,美国一男子对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感到厌烦,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先后与几百位朋友面对面交谈,当真实、立体的个体隔桌对话,眼神交流,言语气场共融,都是网络上交流达不到的效果,他得出结论: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⑥有人说,放下手机是治疗手机依赖症的最好方式。但调查显示,手机依赖症偏爱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群体,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不乐与人交流是此症状的重灾区。对于有的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
【1】下列对“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智能手机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对人的吸引力极大。
B. 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
C. 使用手机能给人带来刷屏的快感,转移“人际焦虑”。
D. 玩手机可以帮助性格孤僻、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找到自信。
【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一连串的问题,列举了“手机依赖症”的具体表现,既引出说明对象,又形象地展示其危害。
B. 本文采用逻辑顺序,围绕"手机依赖症"展开说明,先分析其危害和成因,再探讨解决方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 用不用手机其实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所以要治疗“手机依赖症”,必须从客观原因入手解决问题。
D. 文中提及美国一男子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的事例,与“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作比较,说明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3】你身边有位朋友苦于摆脱不了“手机依赖症”,请你根据选文内容,说说帮助他的办法。(至少说出两个)
9.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孙君飞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是可以 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归来的将军?
⑨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 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⑩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⑩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想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阅读选文④—⑩段,按提示保存下面表格内容。

段落

⑤一⑥

⑦~⑧

⑨一⑩


主要情节

父亲拉着桌凳等满车礼物回家

B.

母亲用丰盛饭食“招待”做生意亏本的父亲

父亲边看母亲晾晒衣物,边看我们玩耍,然后安然入睡

我的心理

A.

有些难过

C.

D.



【2】选文第③段有何作用?
【3】按照要求赏析下面词句。
(1)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赏析加点词语)
(2)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赏析句子)
【4】选文第⑩段中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

10. 作文 详细信息
(题文)请以“那段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在空格处填上适当的词,比如“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幸福”“快乐”……,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请不要套用、抄袭本卷阅读部分的材料;⑤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⑥文中不得出现可能透漏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11.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盼 望
艾 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979年3月上海)
【1】起锚的“浪花”和抛锚的“喧哗”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2】一个海员为什么喜欢起锚时的浪花?一个海员为什么为抛锚时的喧哗而高兴?
【3】《盼望》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诗,作者以这首诗寄托了怎样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