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大公报》(1945年10月24日)刊登的《为江浙人民呼吁》一文中写道:“这一带无数万的人民都曾为胜利狂欢过,而今却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大众不得聊生。他们痛苦极了,比未胜利时还痛苦。”材料主要说明
A.国民政府统治危机严重 B.官僚资本对百姓压榨严重
C.内战爆发导致民不聊生 D.美国加强对中国经济侵略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对抗战胜利后国内局势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人民渴望和平
②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面对两种前途举棋不定
③美国积极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
④中国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⑤各民主党派主战者与主和者各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45年9月,毛.泽东在重庆回答外国记者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问题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这一解说
A.结束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 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
C.表明要实践中国革命的阶段目标 D.加速了抗战的胜利进程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柳亚子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堪格,遍地劳民战尚休。”据此推断此诗创作于(  )
A.武昌起义期间 B.北伐战争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重庆谈判期间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45年,《大公报》将“毛.泽东翩然到渝”与“抗战胜利”“中苏定约,结为盟好”并列为国家的喜事。毛.泽东毅然来渝,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对共.产.党的一切诬词和误解,完全粉碎了。这表明重庆谈判
A.使美国的调停活动取得重大进展
B.增强了中共消灭国民党的实力
C.使国民党没有理由发动国内战争
D.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创作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创作时

A.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已被戳穿
B.国民党正借和谈之名准备内战
C.国民党又提出和谈作为缓兵之计
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基本被消灭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47年1月,冀南军区政治部对937名新战士的参军动机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反映了

A.革命胜利果实来之不易 B.农民是解放军的主要兵源
C.土地改革扭转了革命局势 D.人民要求革命的呼声高涨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49年,美国政府在发表的《白皮书》中写道:(1947年)国民党军攻占延安曾被宣扬为一场伟大的胜利,这实则是一场既浪费又空虚的,华而不实的胜利。其判断依据是这次行动
A.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
B.给了人民解放军以喘息之机
C.牵制了国民党大量军事力量
D.有利于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 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 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C.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D. 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随着国民党军事进攻的不断扩大,国内阶级矛盾的上升和解放区群众运动的发展,中共中央1946年5月4日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通称“五四指示”),该“五四指示”可能明确的是
A.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B. 支持农民的土地要求,彻底废除土地私有制
C. 支持农民群众通过反奸清算斗争获得土地
D.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解放战争爆发之初,西方媒体通过计算国共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数量、控制的区域等数据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共.产.党支撑不过半年必定灭亡;而毛主席却做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主要是因为毛主席
A. 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
B. 充满对战争胜利的必胜信心
C. 发现了西方数据来源不准确
D. 预判了国际形势对我党有利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向各个民主党派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建立新中国的事宜。5月5日,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该宣言发表的背景是
A.全面内战揭开序幕 B.战略态势明显转折
C.内战局势已然明朗 D.北平即将和平解放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48年8月7日召开的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一次大会,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它是一个临时性的,而且也是华北一个地区的。但是,它将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前奏和雏形。”这次大会
A.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B.背景是解放战争基本胜利
C.奠定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 D.体现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部分)。毛.泽东这首七言律诗反映的是
A.平津战役 B.长征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影响如表中1927年至1928年、1949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A.工农联盟的发展壮大 B.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C.中国共.产.党工作中心的转移 D.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
16. 详细信息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要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挑选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
请根据下面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指出这一事件直接引发了哪次近代列强侵华战争?
(2)指出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3)根据图三、四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
1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曾非常形象地说: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抓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1)材料一中“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什么?该行动的战略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2)材料二中的“三个胜仗”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战役?此战役促使“一个城市解放,一个政权垮台”,请你说出这个城市的名字以及这个政权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