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标签: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教育共同体)

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论述类文本阅读
关于文化多样性,中国古代先贤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据史料记载,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是西周末期的史伯,他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今天,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选择。
早在人类文化发展的上古时期,如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就不是一个模式,而是形成多个文化体系。此后,不同文化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前行,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英国学者罗素认为,不同文明的接触,以往常常成为人类进步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罗马帝国,中世纪欧洲学习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又学习东罗马帝国。欧洲文化是这样,东亚也是如此: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学习借鉴中国;明治维新之后,中国通过日本学习世界。中国从印度引入佛教,之后中国佛教影响东亚、东南亚一大片区域。
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一种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时,只要坚持科学方法,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就能不断吸收改造外来文化并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鲁迅认为,中国文化在其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总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总是“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这种变化发展的文化,其民族性更鲜明突出,更符合民族发展的需要。这种文化民族性变化发展的状况体现在文化的各种形态上。以中国绘画为例,“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中国国画在印度绘画的影响下,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变化。在长期发展进程中,中国国画还受到其他民族和国家绘画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受西方油画的影响要比受印度绘画的影响更大。但是,中国国画的民族特色并未因此荡然无存,而是在交流互鉴中更好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再看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名字来自俄罗斯作家果戈里的同名小说,但内容是中国人的灵魂和精神。
从文化发展史来看,民族性和世界性是一对同生共长的属性,呈现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对此,许多思想家都有过论述。在欧洲,18世纪德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赫尔德谈论过二者的关系,19世纪俄罗斯理论家别林斯基对二者的关系也发表过系统意见。针对19世纪40年代俄罗斯文学界的斯拉夫派与西方派的激烈争论及不同意见,别林斯基既反对斯拉夫派的排外主义、拒绝吸收西欧进步文化的思想,也反对西方派排斥民族文化的主张。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人类社会形成多种多样的文化。这些文化既是不同民族创造的文化成果,又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推动不同文化交流互鉴,无疑可以让各国人民享受到更为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摘编自吴元迈《文化在多样性基础上交流互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今世界,发展民族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繁荣,推动文化交流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B. 文化多样性是历史形成的,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因而具有独特性。
C. 中国画之所以能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因为接受了不同民族、国家绘画的影响。
D. 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对立统一的,对立指不同文化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引述古代先贤“和而不同”的思想,并由此提出了本文的主张。
B. 文章以尊重文化多样性为前提,逐层深入地论证了有关文化交流互鉴的观点。
C. 文章以人类文化发展史为据,有力论证了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D. 文章认为文化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双重属性,并充分论证了二者的辩证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多样性为文化间的交流互鉴提供了可能,文化的交流互鉴,必然带来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B. 不同文明的接触带来了人类的巨大进步,各国人民都应以开发的心态相互交流和学习,共同进步。
C. 古老的中国文化能长期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得益于既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又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D. 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同生共长,在尊重文化多样性基础上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了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因疼痛而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大街上被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次放下大把银元。
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
柳先生一脸淡然。
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
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
“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
“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
“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逐渐康复的日本军官“露出一脸笑”,说“你的,良民大大的”,这是在肯定柳先生的医术和他与日本人合作的态度。
B. 柳先生尽自己的努力治好了日本军官的腿伤,却在伤好后亲手杀了他,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C. 以前病人挤满药铺,后来药铺里病人变少,表明老百姓不理解柳先生医治日本人的行为,表达了老百姓对日本人的恨。
D. 小说通过诸多细节描写,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叙述语言流畅自然,朴实无华,却能打动人心。
【2】小说中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 3000 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 400 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 400 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
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 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 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 45 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 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 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 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 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 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 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报道了中国 3000 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 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 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 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 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A. 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 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B. 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C. 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 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3】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
4.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父相,晋开运中,应辟为魏王府记室参军。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准与知院张逊数争事上前,且互斥其短。帝怒,谪逊,准亦罢知青州。帝顾准厚,既行,念之,常不乐。语左右曰:“寇准在青州乐乎?”对曰:“准得善藩,当不苦也。”数日,辄复问。左右揣帝意且复召用准,因对曰:“陛下思准不少忘,闻准日纵酒,未知亦念陛下乎?”帝默然。明年,召拜参知政事。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贰,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天圣元年,徙衡州司马。初,太宗尝得通天犀,命工为二带,一以赐准。及是,准遣人取自洛中,既至数日,沐浴,具朝服束带,北面再拜,呼左右趣设卧具,就榻而卒。
(选自《宋史·列传四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B. 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C. 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D. 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辟,指皇帝聘用社会知名人士担任要职,或中央官署的官员任用属吏后再向朝廷推荐,是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
B. 郎中,始于战国,帝王侍从官的通称;隋唐至清,分掌各司事务,是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的高级官员。
C. 北面,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为“北面”。在文中指的是寇准面向北跪拜。
D. 榻,本意是指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较为轻便,容易搬动,如“徐孺下陈蕃之榻”就是此意,后来也泛指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寇准才智出众。少年时通晓《春秋》三传,19岁就考中进士。在讨论国事时,他极力陈说利害,深得皇上器重。
B. 寇准忠义厚道。皇上贬他于青州,后念及他的厚道,多次问及他在青州的情况,并于第二年将他召回了京城。
C. 寇准正直敢言。冯拯劝皇帝立太子而被贬黜到了岭南,寇准建议皇帝立襄王为太子,却被立即采纳了,可见其仗义执言。
D. 寇准忠诚敬上。皇帝曾经赐他一条通天犀做的腰带,寇准临终前非常庄重地穿上朝服,朝北面叩拜之后才离开人世。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
(2)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
韩淲①
满城风雨近重阳②,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①韩淲(1160-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年)秋。②“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引用开头,写出了重阳佳节之时,诗人于风雨飘摇中独登吴山之巅的形象。
B. 颔联委婉抒情,既有年华渐老的感叹,也有无论入世出世,都意气轩昂的进取。
C. 颈联情景交融,寄断肠悲愁的主观情感于本应吟兴的“野色”之上,形成对比。
D. 尾联以景结情,以暮色苍茫中江水翻腾的画面收束全诗,有言尽而意无穷之妙。
E. 全诗情随景生,景与意合,既显风雨中的气势充沛,又抒面对江山的万千感慨。
【2】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是矛盾的呢?请联系诗歌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6.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题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杜甫《望岳》中从远处望岳,运用拟人手法,以明暗对比再现泰山神奇秀丽、雄浑巍峨的名句是:“_____ ,____”。
⑵韩愈的《师说》文末,以李蟠从师学习的事例,赞扬李蟠喜欢古文,“____,____”,并说明了写作本文的缘由。
(3)晚唐诗人许浑在《金陵怀古》一诗中以“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作结,感叹英雄逝去,功业不再,而北宋的苏轼也曾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以“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类似的感慨。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目前的福利水平如何?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撰写的《2015中国民生发展报告》开宗明义即曰"我国的民生发展依然面临低福利困局。"
②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现实需求,他汇集多年的研究成果,宵衣旰食,编写了12万字的油务化验培训和创新成果展示教材。
③为了向英国海军报仇,阿根廷海军绞尽脑汁构思了许多反戈一击的作战方案,终于在1982年S月4日用导弹将"谢菲尔德"号击沉。
④看问题必须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见微知著,通过回归分析来总结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整体把握,揭示规律〃
⑤一味喜欢萌萌哒的事物无可厚非,偶尔卖卖萌也无伤大雅,但如果逃遁在萌文化空间里,与世隔绝、拒绝成长,这就是—种“文明病”了。
⑥儿童早期阅读是通过视听等方式进行的,而且,儿童对色彩、图形的认知先于文字,于是,图画书就当仁不让地成为早期阅读材料的首选。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人口学家及经济学家们认为,放宽生育政策后,新生人口的增加在当下对刺激消费、增加就业岗位不无裨益。
B. 学生倘若身陷题海无暇读书,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气蓬勃的孩子变成刻板僵化的应试机器,不但失掉创新的能力,更可能拙于理性表达。
C. 教育改革必须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有利于大学发展的系统改革。因此,高考改革定会借助更多专家的力量,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才出台。
D. 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达之心消解现实痛苦,他车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真实写照。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微信朋友圈里的很多人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私密性是微信朋友圈的基本属性。但是, , , , , , 。每个人在各自朋友圈发信息时,要承担一定的“注意义务”。
①个人在朋友圈发布或转发信息要慎重
②还要恪守公共交往规则及秩序
③朋友圈又具有公共性质
④不能盲目动指头
⑤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
⑥在朋友圈里除了要遵守社交礼仪外
A. ①⑤⑥②③④ B. ③⑥①⑤④②
C. ⑤③⑥②①④ D. ⑥④⑤②③①
10.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网络投票评优活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激励学生上进,必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助长学生们心底的那份虚荣和功利,从而对其产生不良影响。只要限制网络投票评优活动,评优活动质量便自然提升。一场高质量的评优活动,如果能发挥其正面效用,就能避免各种负面影响。
①网络投票评优活不一定能帮助学生养成荣誉感和上进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陆游在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结合自身感悟和实践,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自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