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三文科综合历史专题训练(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春秋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总数的32%,战国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总数的60%。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井田制的盛行
B. 分封制的衰落
C. 郡县制的推广
D. 礼乐制的废除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初中央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朝郡县。这表明当时汉王朝
A. 通过垄断资源增加财政收入 B. 通过重农抑商抑制商品经济
C. 通过经济手段加强中央集权 D. 通过削藩置郡加强中央集权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官员待遇优厚,官员除了月给俸钱之外,还有“农粮钱”“餐钱”“晶给券”“彭茶汤钱”等津贴。据此可知,宋代的俸禄制
A.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激化了社会的阶级矛盾
C. 导致三冗两积局面出现 D. 促使贪污腐败现象盛行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统辖关系,后来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递呈奏折的权利,这一改变
A. 削弱了总督巡抚权力 B. 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
C.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D.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政府于1884年在天山南北地区改军府制为州县制,建新疆省;1907年又将被满人视为“龙兴之地”的东北三个将军辖区改为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并相继启动蒙古建省和西藏改制,只是尚未完成,清朝即被推翻。上述地区管理体制的变化说明清末统治者
A. 通过建省移民解决人地矛盾
B. 试图通过改制加强君主专制
C. 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有所加强
D. 以巩固边疆来抵制国内革命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末官商合办的电报局,发起时多赖商人踊跃入股。1908年,政府将其收归官办时,以商人收利已久、应减价报效为由,将股票收购价格从商人提出的每股290元,定为150元。材料反映了
A. 清朝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B. 国家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 政府近代产权意识的落后 D. 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6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行业。之后按计划逐步在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地等办相关企业、这一举措
A.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 有效遏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 构建起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 D. 为持久抗战进行了战略布局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马克思说;“所谓的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原始积累是
A. 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B. 1950年的全国土地改革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迅速开展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民自己而不是通过推选代表来制订法律。在吸收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参加,每年约集会40次的公民大会上,雅典人就城邦的重大问进行辩论和投票,如宣战、签约、使用公共基金等。”这表明
A. 雅典公民积极行使民主权利 B. 雅典城邦实行直接民主制度
C. 雅典民主具有参与的广泛性 D. 雅典民主政治发展高度成熟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从政治制度演进的角度看,以“帝制”取代“共和”无疑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但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1852~1870年),却出现了前所末有的经济起飞的局面。据此可知,当时的法国
A. 民主不利于经济迅速发展 B. 经济发展促进了帝制稳固
C. 民众更加倾向于支持帝制 D. 政局稳定推动了经济发展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8年,苏联农民购买一公斤糖要卖7公斤小麦,至1962年,要卖14公斤小麦,1965年2月则要卖15-16公斤小麦这表明苏联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粮食产量过剩
C. 物价不断上涨 D. 人民生活富足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74至1975年间,一些国际组织先后发动“香蕉战”“铝土战”“铜矿战”等。随之。欧共体同非洲、加勒比海、太平洋地区6个国家签署《洛美协定》,规定:“46个签字国的全部工业品和94.2%的农产品可免税不限量地进入欧共同体成员国。”这表明
A. 世界各国试图摆脱经济发展中的困境
B. 发展中国家崛起冲击国际经济旧秩序
C. 欧共体成员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劣势
D. 国际贸易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13. 详细信息
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中,英国为了战争曾彻底动员了它的人民和经济,它远比德国有效地分派男女劳动力的工作,并对全体人民实行了生活必需的定量分配,结果便形成了一种似乎“公平分享”的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削弱了,这使英国统治集团不得不实行一系列稳定英国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在经济方面,主张重要的银行和某些工业部门国有化,主张扩大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艾德礼工党政府执政六年间,共实施了八个国有化法案,其中把包括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实行国有化,到工党下台的1951年,国有化的工矿企业占全国总数的20%。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 英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中国有企业最多的国家。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在70年代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活力不足,“老大帝国”的包袱沉重,创新精神明显不足,经济增长乏力和滞胀,被世界经济界称为“英国病”
1979年,保守党上台执政。一方面紧缩財政,放松政府管制,鼓动市场竞争,积极引进外资,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1997年以后,布莱尔领导的工党上台执致,在继续倡导市场自由竞争的同时,推行了鼓励研究开发与全球化的经济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被称为“美国模式”的社会改良。改革主要涉及亏损较为严重的国有企业,以及公用事业和自然垄断性行业。
1995年以后,改革的范围进一扩大,将那些必须依赖政府补贴才能维持经营的企业也包括进来。主要包括公共运输系统和邮政系统。将企业在证劵交易所挂牌上市,这种形式要求资金市场有效地运转以吸收股票投资。
——摘编自吴吴敬琏《美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結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英国推行经济改革的原因及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病”出现的原因。
1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内学界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认识,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种看法,第一,“1900年或19世纪末20世纪初”说;第二,“1917年十月革命”说:第三,“20世纪40年代”说。以20世纪初为开端的观点,其成分是多元的,有的是物史观,有的是现代化史观,多数则是整体化史观。1917年开端说是曾经的主流和正统,为新中国世界现代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厥功甚伟,但其影响力已不复当初。以20世纪40年代为开端,是因为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世界历史发生了不同于以往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王本立《我国学界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问题的争论》
选取材料中关于现代史开端的二种观点中的一种,结合相关史实,进行简要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5.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抗战初期,蒋介石力图通谋求外国的调停,通过召开有关的国际会议来解决中日战争,而美国对日本的侵略行动也只是限于一般的外交交涉、到1938年中,美国对华贷款形势出现了转机、美国从其自身在华和亚太地区的利益出发,不愿中国被打敗,希望中国抵挡住日本的进攻势头。从1939年到1940年秋这两年中,中国从美国得刻3笔借款,共7000万美北,但规定其用途仅限于购买民用物资,不能用于购买武器。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国际形势更对日本有利,7月23罗斯福批准了计划为一支有500架飞机的中国航空队提供装备和人员的方案: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国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美两国终于成为共同抗日的盟国。
——陶文钊《中美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日战争期间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
(2)根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对二战进程产生的影响。
16.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卢作孚(1899-1952年),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国时期,乡村问题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广泛关注,卢作孚1927年出任重庆北碚区峡防团务局局长,开始在当地探索乡村建设,提出“乡村现代化”主张,通过招商引资将众多工厂企业引入北碚,卢作孚希望通过北酷的“乡村现代化”建设,成为“中华民国现代化的参考”,最终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同时,卢作孚白手起家,创办了著名的民生实业公司。在他领导下民生公司由弱到强,1935年挤垮了美国捷江公司和英国轮船公司,将列强势力逐出了川江。1938年秋,武汉失守,大量后撤重庆的人员和迁川工厂物资近10万吨,屯集宜昌无法运走,不断遭到日机轰炸。卢作孚亲自指挥,经过40天的奋战,终于在宜昌失陷前,将全部屯集的人员和物资运到了四川。这次抢运行动被誉为中国的“敦克尔克”撤退。1945年卢作孚赴美参加国际通商会议,提出维护我国航运利益的三条议案,获得大会的一致通过。
(1)根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广受知识分子关注的原因。
(2)依据材料,概括卢作孚的主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