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高二化学2019年上半年期中考试在线做题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用10 mL量筒量取7.13 mL稀盐酸
B.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 g NaCl
C.用广范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3
D.用25 mL滴定管做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1.70 mL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力发电中,燃烧是使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
B.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实现了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
C.盐碱地(含较多Na2CO3等)不利于作物生长,可施加熟石灰进行改良
D.施肥时,草木灰和铵态氮肥的混合使用会影响钾肥的吸收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定量的盐酸和过量的铁粉反应,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A.CH3COONa 固体 B.NH4Cl固体 C.CuSO4固体 D.NaNO3固体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过程表达式中,属于电离方程式的是
A.
B.
C.
D.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将V1 mL 1.00 mol·L-1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0.67 mol·L-1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1.5×10-16,Ksp(Ag2CrO4)=2.0×10-12,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 AgCl>AgI>Ag2CrO4 B. AgCl>Ag2CrO4>AgI
C. Ag2CrO4>AgCl>AgI D. Ag2CrO4>AgI>AgCl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常温下,0.1 mol·L-1的NaHCO3溶液的pH为
A.5.1 B.7.0 C.8.3 D.13.0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
B. 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
C. 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D.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等于( )
A. 9.0 B. 9.5 C. 10.5 D. 11.5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曲线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2NO(g)+O2(g)2NO2(g)反应平衡时NO2的百分含量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逆)>v(正)的点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A.滴定管未润洗直接加入标准液,则待测溶液浓度偏大
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C.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酸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
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5℃时,某物质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a mol/L,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a<7时,溶质是酸或碱 B.若a<7时,溶液的pH可以为a
C.若a>7时,溶质可能是盐,酸或碱 D.若a>7时,溶液的pH为14-a 或a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相关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相关实验

预期目的

A

不同温度下,取0.1 mol·L-1KI溶液,向其中先加入0.1 mol·L-1的硫酸,再加入淀粉溶液,发生反应4H++O2+4I- =2I2+2H2O

探究溶液出现蓝色的时间与温度的关系

B

相同温度下,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ClO的pH

比较H2CO3和HClO酸性

C

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MgCO3,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

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

D

向5mL0.1 mol·L-1AgNO3溶液中滴几滴0.1mol·L-1NaCl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几滴0.1 mol·L-1KI溶液,观察沉淀颜色变化

探究AgCl沉淀能否转化为 AgI沉淀



A.A B.B C.C D.D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卤素单质X2(X表示为Cl、 Br)与H2反应能量转化关系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 II 吸收能量,过程 III 放出能量
B.Cl2(g)+2HBr(g)=Br2(g)+2HCl(g) 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则△G﹥0
C.途径I生成HCl时放出的热量比生成HBr时的多,说明生成HCl比生成HBr热力学上趋势更大
D.生成HX的反应热与途径无关,△H1 = △H2 +△H3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和2 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 4C(s)+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B.增加B,平衡向右移动,B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40%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已知在温度T1和T2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矩形OMAP的面积可以表示T2时水的离子积的值
B.水的离子积常数关系为:C > A
C.升高温度可实现由C点到A点
D.T1时,pH=4的硫酸与pH=l0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7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A、B气体混合发生反应:xA(g) +yB(g) 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mol·L-1。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20 mol·L-1。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x+y<z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B的转化率降低 D.C的体积分数增大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种光化学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AgCl(s)+ Cu+(aq) = Ag(s)+Cu2+(aq)+Cl-(aq),下列关于该电池在工作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子的运动方向:Pt→外电路→Ag→内电路→Pt B.生成108 g银,转移的电子为1 mol
C.Cu+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Cl-由正极迁移到负极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已知电离常数如下表,则常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弱酸

HF

HCN

H2CO3

NH3·H2O

电离常数(25℃)

3.53×10-4

4.9×10-10

K1=4.4×10-7
K2=4.7×10-11

1.8×10-5



A.2CN-+ H2O + CO2 =2HCN + CO32—
B.中和等体积等pH的HF溶液和HCN溶液消耗NaOH的量:前者大于后者
C.等浓度的HF溶液和HCN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c(H+):前者小于后者
D.等浓度的NaCN和NH4Cl溶液中所含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前者小于后者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向CH3COONa稀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下列物质或改变条件,能使比值增大的是①固体NaOH ②固体K2CO3 ③固体NaHSO4 ④固体CH3COONa ⑤冰醋酸 ⑥降温⑦固体AlCl3
A.①③⑦ B.①③④⑦ C.②④⑤⑥ D.③⑥⑦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常温下分别向20.00 mL 0.1000 mol·L-1的氨水、醋酸铵溶液中滴加0.1000mol·L-1的盐酸,溶液pH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点溶液中c (OH-)>c(NH4+)>c(NH3·H2O)>c(H+)
B. N点溶液中c(NH4+)>c(NH3·H2O)>c(Cl-)>c(OH-)
C. P点溶液中c(NH4+)>2c(CH3COO-)+c(NH3·H2O)
D. Q点溶液中2c(Cl-)>c(CH3COOH)+c(NH4+)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 ΔH <0,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缩小容器体积,平衡正移,NO2的转化率升高,同时NO2浓度减小
B.再充入少量NO2,达平衡后NO2的转化率升高
C.再充入少量NO2或N2O4,达平衡后NO2的体积分数增大
D.升高温度,容器内的气体颜色变浅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5℃时,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盐酸,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lgX=lg或l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曲线m表示pH与lg的变化关系
B. 当溶液呈中性时,c(Na+)=+2
C. Ka1(H2CO3)=1.0×10-6.4
D. 25℃时,CO32-+H2O+OH-的平衡常数为1.0×10-7.6
25. 综合题 详细信息
按要求填空:
(1)写出FeCl3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2)写出草酸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通常状况1mol葡萄糖(C6H12O6)完全氧化可放出2804kJ的热量,写出葡萄糖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
(4)泡沫灭火器中所用试剂为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请写出灭火时两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H3PO2是一种化工产品。
①H3PO2为一元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_________。
②NaH2PO2为____(填“正盐”或“酸式盐”),其溶液显____(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
26. 解答题 详细信息
已知:[CoCl4]2-(蓝色)与[Co(H2O)6]2+(粉红色)之间存在如下平衡:[CoCl4]2-+6H2O [Co(H2O)6]2++4Cl- △H<0。现有呈现紫色的氯化钴溶液。
(1)甲同学向上述溶液中通入HC1,发现溶液变为___色;
(2)乙同学向上述溶液中加水,平衡___(填“向右”、“向左”或“不”)移动。为使平衡保持该移动方向,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写一种)。
27. 综合题 详细信息
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将m mol·L-1的CH3COOH溶液和n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则m与n的大小关系是m____n(填“>”、“<”或“=”,下同),原酸中c(H+)与碱中c(OH-)的大小关系是c(H+)____c(OH-)。
(2)常温下,将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Na、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则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排序为_____。关于该混合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填代号)。
a.此溶液一定有c(Na+)+c(H+)=c(OH-)+c(CH3COO-)
b.此溶液一定有c(Na+)=c(CH3COOH)+c(CH3COO-)
c.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一定大于纯水的电离程度
d.向此溶液中加少量氢氧化钠或盐酸,溶液pH变化不大
(3)用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某浓度的CH3COOH溶液,滴定曲线如右图所示。其中点①所示溶液中c(CH3COO-)=1.7c(CH3COOH),点③所示溶液中c(CH3COO-)+c(CH3COOH)=c(Na+)。列式并计算醋酸的电离常数_____,CH3CO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 mol·L-1。
28. 综合题 详细信息
工业上在恒容密闭容器中用下列反应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ΔH=akJ/mol下,表所列数据是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c)。

温度

250℃

300℃

350℃

K

2.0

0.27

0.012


(1)写出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p______。
(2)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有_________。
A.消耗CH3OH的速率与消耗CO的速率相等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容器内气压不变
(3)根据上表数据,要同时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和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A.升温 B.充入H2 C.分离出甲醇 D.加入催化剂
(4)250℃时,将2 mol CO和一定量的H2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10min后,达到平衡时测得c(CO)=0.2mol·L-1,则以H2表示的反应速率v(H2)=_____。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加入0.1 mol CO和 0.4 mol CH3OH,则此时v正___v逆(填“>”、“<”或“=”)。
(5)CO还可以用做燃料电池的燃料。若电池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CO为负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和气为正极助燃气,电池在650 ℃下工作时,其正极反应式:O2 + 2CO2 + 4e-=2CO32-,则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

29. 实验题 详细信息
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I2 = 2I−+)。
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Na2S2O3能水解,则滴定时Na2S2O3溶液应装在_____(填下图中的仪器编号)。请补充润洗该仪器的操作方法:从滴定管____加入3~5mL所要盛装的溶液,__________,然后,一手控制活塞(酸式滴定管轻轻转动活塞;碱式滴定管轻轻挤压玻璃球),将液体从滴定管__放入预置的烧杯中。

(4)某次滴定前滴定管液面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_mL。

(5)量取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从中取20.00 mL放入锥形瓶,用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mg·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