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免费试卷完整版(2019-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决不敢反对文字下乡的运动,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愚”如果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那么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识字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乡下孩子不像教授们的孩子到处看见书籍,这不是他们日常所混熟的环境。教授们的孩子并不见得一定是遗传上有什么特别善于识字的能力,显而易见的却是有着易于识字的环境。
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在社会学上称之为“面对面的社群”。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里说,他日常接触的老是那些人,所以日子久了可以用脚步声来辨别来者是谁。在“面对面的社群”里甚至可以不必见面而知道对方是谁。
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是为了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比如“文字”。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引起误会。
在面对面社群里,连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语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在亲密社群中可用作象征体系的原料比较多。表情、动作,因为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所以在提倡文字下乡的人,必须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否则开几个乡村学校和使乡下人多识几个字,也许并不能使乡下人“聪明”起来。
从时间方面而言,文字的目的是帮助人的记忆。在常常变动的环境中,记忆力不够时就需要这些外在的象征。从语言变到文字,也就是从用声音来说词,变到用绳打结,用刀刻图,用笔写字,是出于我们生活从定型到不定型的过程中。在都市中生活,一天到晚接触着陌生面孔的人才需要姓名录、通信簿。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生于斯,死于斯”的结果必是世代的黏着。人不但在熟人中长大,而且在熟悉的地方上长大。祖先们在这地方混熟了,他们的经验也必然就是于孙们所会得到的经验。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在这种社会里,语言是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了。当一个人碰着生活上的问题时。他必然能在一个比他年长的人那里问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哪里用得着文字?时间里没有阻隔,全部文化可以在亲子之间传投无缺。
由此可见,中国社会从基层上看去是乡土性,中国的文字并不是在基层上发生。最早的文字是庙堂性的。不论在空间和时间的格局上,这种乡土社会,在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在反复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们,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认得,而是没有用字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有删改)
材料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任务进入“最后一公里”的决胜时刻。如何完成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是摆在作家面前的重要课题。当下的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早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费孝通先生笔下20世纪40年代的那个“乡土中国”早已成为历史。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离开村庄的人群增多,家庭成员之间的地理距离较远,形成了“半主体熟人社会”甚或“无主体熟人社会”。村民的流动也削弱了传统聚落的凝聚力,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农民开始排斥传统束缚。文字早已下乡,新时代的中国,还需要“文学下乡”,解决从历史的视野完成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的问题。
讲好当代乡土中国故事,真实呈现新乡村的发展变化,文学就必须紧紧抓住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施精准扶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正是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略之一。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曾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是我们的“精神高地”,但他们的经济生活也曾长期处于“洼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如何描写和叙述这个反差,解析它的历史原因、过程和结果,准确阐释今昔之间、世代之间的发展背景、进程和方向,探析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路径,以及新乡村的历史性巨变,正是文学需要着力开掘的地方。
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要以文学引导新乡村不断向善、向上、向好。脱贫攻坚让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新气象、新风尚、新人物。现在正处于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过渡期,在这个崭新的历史现场,我们要用文学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现崭新的线索、塑造崭新的人物、记录崭新的实践、讲述崭新的故事,引导新乡村不断向善、向上、向好发展,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新时代的文学,是社会主义文学,是人民的文学。近年来,乡村叙事比较流行。但值得警惕的是,一些作家的乡土中国书写沉湎于顾影自怜、无病呻吟,甚至打着非虚构的幌子贩卖营销其虚构的乡土之作。他们或夸大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阶段性问题;或用显微镜放大乡村存在的非主流东西;或把琐碎、落后的个案典型化,别有用心地遮蔽、忽略乡村的发展进步和整体的真善美。
当然,对于新乡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要正视,就像需要正视阳光下的阴影一样。因此,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应该像费孝通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就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
(摘编白《光明日报》:丁晓平《从“文字下乡”到“文学下乡”》,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中“文字下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字下乡运动的推行缺乏现实需求,直接反对推行文字下乡运动。
B.文字下乡运动主要工作是提高农村老百姓的识字率,开办乡村学校是其措施之一。
C.20世纪40年代,文字下乡运动受到了农村老百姓的普遍抵触,推行效果不理想。
D.当下的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文字下乡在今天成为了可能。
【2】根据材料一和材科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下的孩子因为缺乏学习的环境,所以识字量并不多,这与他们的学习能力无关。
B.在乡土社会,熟人之间的交流不存在空间与时间的接触阻隔,文字反而显得多余。
C.讲好当代乡土中国故事,完成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是“文学下乡”的应有之义。
D.“文学下乡”,要正视新乡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这是当代文学创作的主要议题。
【3】依据村料一相关论述,下列说法中,论据与观点不相匹配的一项是( )
A.补充论据:老师带城里的学生下乡,田野里长着玉米,有一位学生惊喜地说:“今年小麦长得这么高。”(观点:是否能准确区分玉米和小麦,这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
B.文中论据: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里说,他日常接触的老是那些人,所以日子久了可以用脚步声来辨别来者是谁。(观点: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可以不必见面而知道对方是谁。)
C.文中论据:在都市中生活,一天到晚接触着陌生面孔的人才需要姓名录、通信薄。(观点:“文字”是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
D.补充论据:民间戏班的技艺传承,多源于师徒相传或来自父辈的口口相传。(观点:在乡土社会里,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
【4】材料二说:“当下的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早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请结合材料,说说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5】当代作家怎样才能完成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请结合材料分析概括。
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请原谅我们
[俄]尤·瓦·邦达列夫
傍晚,沙丰诺夫朝火车站走去。他抬头看到了自己读中小学的学校——一栋黑沉沉的4层楼房。这是他度过许多学习时光的地方,他带着激动而又好奇的心情看着这座昏暗的建筑,突然发现右边角落里射出红色的灯光。难道还是玛丽雅住在那儿?
玛丽雅是他小学时候的数学教师,以前就住在这里,要知道,他曾经是她最宠爱的学生,那时玛丽雅就确信他在数学方面前途无量。与老师多年不见了。她现在是否还住在这儿?是否还活着?
他想敲门,但是门开着,屋里有人说话,“是谁在那里呀?”
沙丰诺夫仔细一看,里面站着一位个子不高的清瘦女人,他立刻便认出是玛丽雅老师。沙丰诺夫低声说:“玛丽雅老师,您认不出我啦?我是……”她用几钞钟功夫从上到下地仔细打量着他,稍带惊恐地说:“帕沙、沙丰诺夫……帕沙!请坐,请坐,坐到这儿来,坐到桌子前边来,帕沙!是你来啦!”
沙丰诺夫高兴而窘困地说:“是我,是我,我这就过来。”
他想同玛丽雅·彼得罗夫娜握手,但是他没有握,因为人们与母亲见面时是不握手的。他们在桌旁坐下。玛丽雅立刻重复着说:“太好啦!帕沙,是你来啦……实在认不出你啦。你是出差来办事的吗?”
沙丰诺夫说是路过这里,他没有说自己是从南方度假回来,因为说这些好像显得轻浮。他四面观看,玛丽雅老师和战前一样,孤身一人住在这间只有一扇朝花园的小窗的屋子里,一切都和原来的一模一样:桌子、床铺、书橱、墨水瓶、作业本。
玛丽雅拿着茶壶走进来,高兴地说:“好啦!帕沙,先谈谈你自己。你现在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不过,关于你的事,我可知道得不少,是从报纸上看到的。你写的书我也读过。你结婚了没有?”她提了一大堆问题。
沙丰诺夫回答说:“我已经结婚了,有一个儿子。老师,我挺幸福。”
她还没有完全听清楚,接着又说:“好啊!工作怎么样?你在搞什么设计?”
“我在搞新型结构设计。咱们还是谈谈过去,说说学校吧……”
“我很清楚地记得你们班是战前的班级,有一群顽皮的有才能的男孩子。
“老师,还记得您给我的代数打过2分吗?好像是在7年级的时候。”
“记得,那是因为你没做作业。数学这门课你学得特别好。但是你很懒。”她往茶杯里倒入茶水,放进茶匙,想了一下问道:“还记得米沙·舍赫切尔吗?”
“当然记得!我很羡慕他的作文。在这方面,我可一点儿也不行。”
“他当上了记者,”玛丽雅慢慢地说,“到全国各地去出差,还出国。我经常看到他写的文章,也常常想到他。”
“他来过吗?”
“没有。”
“是啊!我们都各奔东西了。”沙丰诺夫接着说,“听说维佳·斯涅基列夫在乌拉尔当厂长。沙莫依洛夫成了明星,还有其他人,您还记不记得您说过我们都很有才能?”
“沙莫依洛夫,我只是在电影里见到他。”
“难道他没有来过吗?”
“没有,帕沙,”她说,“西比尔采夫经常到我这里来。他生活得很不幸,经常来。”
沙丰诺夫似乎记得这个同学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
师生二人都沉默不语。他看到玛丽雅正往书橱里看,也跟着看书橱,在第一排书架上发现了自己写的关于飞机制造的书。
“老师,您这里有我写的书?”沙丰诺夫说完,立即停住嘴,他记得并没有把这书寄给老师。
“是的,我读过啦。”
沙丰诺夫把那本书从橱中拿出来,很难为情地说:“我在书上给您签个字,可以吗?”
突然,从书中掉出张小纸片,他急忙拣起来,原来是从报纸上剪下来的他的相片。他四过头凝视着玛丽雅。
“可以,很不错的一本书。我很有兴趣地读完了它。帕沙,这张相片是从《真理报》上剪下来的。当我看到它的时候,我还给你拍了一封贺电。”
他羞愧地记起,两年前在收到的许多贺电中确实有老师打来的电报。虽然给別人回了,但没给她回电。
他们又沉默了一会儿,老师突然问道:“帕沙,告诉我,在你的著作中有没有一点点我的劳动?”
“老师,您说到哪儿去了呀?”他喃喃自语地说,“如果不是您……”
她直接看着他的跟睛说道:“你以为我不高兴吗?不,像你这样的贵客到我这里来过,我明天就讲给我现在的学生们听。帕沙,祝你取得更大的成就!”
他们分手了,他在公园的小路回头一看,玛丽雅还站在台阶上。
回到莫斯科,沙丰诺夫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心中充满火辣辣的羞愧感。他想联合斯涅基列夫等人给玛丽雅老师写封信,但是他竟不知道老师家的门牌号码!后来就按学校的地址给玛丽雅拍了一封电报。电报中只写了几个字:请原谅我们。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玛丽雅长期以来住在同一间屋子和屋子里简单的物品陈列,交代了其生活工作的环境,同时也刻画了其平凡的教师形象。
B.沙丰诺夫想和玛丽雅握手又没有握的细节,显示出他给予小学老师母亲般的尊重,但此时的他尚未完全理解老师对自己的意义。
C.文中在叙述众多的学生各有所成之后又顺便提了提西比尔采夫,使玛丽雅的教师形象更加丰满,体现出她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D.结尾部分讲述沙丰诺夫个人的想法和行为,但是电报中的“我们”一词,能够使读者在体会他复杂心情的同时,进行丰富联想。
【2】文章以“请原谅我们”为题,沙丰诺夫希望老师原谅“我们”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在平静的叙事当中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赏析。
3.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褚遂良,字登善。贞观中,累迁起居郎。博涉文史,工隶楷。太宗尝叹曰:“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征白见遂良,帝令侍书。帝方博购王羲之故帖,天下争献,然莫能质真伪。遂良独论所出,无舛冒者。
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帝曰:“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恶必记,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帝曰:“朕有不善,卿必记邪?”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
帝尝怪:“舜造漆器,禹雕其俎,谏者十余不止,小物何必尔邪?”遂良曰:“雕琢害农事,纂绣伤女工,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也。漆器不止必金为之金又不止必玉为之故谏者救其源不使得开及夫横流则无复事矣。”帝咨美之。
薛延陀①请婚,帝已纳其聘,复绝之。遂良曰:“信为万事本,百姓所归。故文王许枯骨而不违,仲尼去食存信,贵之也。数遣使请婚于朝,陛下既开许,为御北门受献食。今一朝自为进退,所惜少,所失多,亏信夷狄,方生嫌恨,惟陛下裁幸。”
高宗即位,进拜尚书右仆射。帝将立武昭仪,召长孙无忌、李绩、于志宁及遂良人。或谓无忌当先谏,遂良曰:“太尉,国元舅,有不如意,使上有弃亲之讥。”又谓绩上所重,当进,曰:“不可。司空,国元勋,有不如意,使上有斥功臣之嫌。”曰:“吾奉遗诏,若不尽愚,无以下见先帝。”既入,帝曰:“罪莫大于绝嗣,皇后无子,今欲立昭仪,谓何?”遂良曰:“皇后无它过,不可废。”武氏立,乃左迁遂良潭州都督。显庆二年,徙桂州,未几,贬爱州刺史。遂良内忧祸,恐死不能自明,乃上表。帝昏懦牵于武后,讫不省。岁余,卒,年六十三。德宗追赠太尉。
(《新唐书列传·褚遂良》)
注释:①薛延陀,中国北方古代民族。由薛、延陀两部合并而成。最初在漠北土拉河流域,从事游牧,役属于突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漆器不止必金/为之金又不止/必玉为之/故谏者救其源/不使得开/及夫横流/则无复事矣
B.漆器不止必金/为之金又不止/必玉为之/故谏者救/其源不使得开/及夫横流/则无复事矣。
C.漆器不止/必金为之/金又不止/必玉为之/故谏者救/其源不使得开/及夫横流/则无复事矣。
D.漆器不止/必金为之/金又不止/必玉为之/故谏者救其源/不使得开/及夫横流/则无复事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为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出自《易·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意即以正道示人。
B.“陛下”原指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
C.左迁,平调官职,犹言转迁,即“调职”。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
D.追赠,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是朝廷对有贡献的官员在其死后授予某种官职、称号的行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褚遂良精于书法,造诣深厚。唐太宗收集王羲之的旧帖,惟独褚遂良能指明臣民进献旧贴的出处,辨明真伪。
B.褚遂良秉笔直书,刚直不阿。他如实记录皇帝的言行,唐太宗想看看有关自己言行的记录,褚遂良委婉地拒绝。
C.褚遂良推崇信诺,反对违约。认为诚信是成就万事的根本,也是百姓所归依的道德标准,强调以信义安抚夷狄。
D.褚遂良忠于职守,敢于谏诤。即使明知劝谏有可能触怒皇帝,给自己带来惩罚甚至是杀身之祸,也能挺身而出。
【4】把文中画模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奉遗诏,若不尽愚,无以下见先帝。
(2)遂良内忧祸,恐死不能自明,乃上表。
4.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慈姥竹①
李白
野竹攒②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
注:①慈姥(mǔ)竹:又称“子母竹”,可用来制作箫笛。常用以比喻母亲的抚爱。②攒:通“钻”。
【1】下列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出了慈姥竹从石缝中钻出、茂盛的竹叶缭绕辉映江岛的景致。
B.颔联运用通感,写风吹竹子发出瑟瑟之声,给人带来一片早春的寒意。
C.诗人认为慈姥竹制笛吹出的声音虽然很动听,但还是比不上龙鸣之声。
D.诗人不按照常见的理解来写慈姥竹,而是从其它角度入手,别具匠心。
【2】诗人在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5.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承认君子的资质秉性虽与常人无异,但在处事方法上确有过人之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观锦瑟而思华年,心物一体,浑然天成。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赤壁的人杰地灵。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以自然节气的规律性变化为依托的中国传统节日,充分体现了人们追求和升华“天人合一”的观念,感悟天、地、人“三才”的贯通一气,尊敬自然节律。中国传统节日从时序安排上宛如一条由自然节气生成而________春夏秋冬的“文化链”。春天,大地回暖,万物复苏,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节日______ 。人们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阖家团聚、舞龙观灯,还要祭奠先祖、尽孝寻根、踏青赏春、娱乐健身,(____________)。炎炎夏日,端午节又如约而至。人们佩艾采药、凭吊屈原、裹粽竞渡,以期安度酷夏。时至秋季,丹桂飘香。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纷至沓来。________ 在丰收喜悦中的人们,赏秋月、玩秋菊、登高辞青,以多种方式庆贺丰收、祈福纳祥。严冬降临,腊八节、小年、除夕是对它最好的迎候。人们扫洒除疫、送灶祭祖、社火游街,品味着“四增五谷人增岁”的喜悦。四时吉庆的和谐有序、_______,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洽互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连接 接踵而至 沉迷 错落有致
B.贯穿 接踵而至 沉浸 错落有致
C.贯穿 应接不暇 沉浸 错落不齐
D.连接 应接不暇 沉迷 错落不齐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农耕播种,在慎终追远中享受新春的赐福
B.准备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农耕播种,在慎终追远中享受新春的赐福
C.只有在慎终追远中享受新春的赐福,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农耕播种
D.在慎终追远中享受新春的赐福,准备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农耕播种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充分体现了人们尊敬自然节律,感悟天、地、人“三才”的贯通一气,追求和升华“天人合一”的观念。
B.充分体现了人们感悟天、地、人“三才”的贯通一气,尊重自然节律,追求和升华“天人合一”的观念。
C.充分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节律,感悟天、地、人“三才”的贯通一气,追求和升华“天人合一”的观念。
D.充分体现了人们感悟天、地、人“三才”的贯通一气,尊敬自然节律,追求和升华“天人合一”的观念。
7.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由三道防线组成。①_________,皮肤组织有许多汗腺和皮酯腺,汗腺排泄出的乳酸对病原体生长不利,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的黏膜有机械性清除细茵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生来就有,是一种自然的、广泛的保护力,并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②__________。而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则是人体在出生以后,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逐渐建立起来的,③____________的后天防御功能。主要由各种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因此被称为特异性免疫。
8.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红褛梦》 第三回,林黛玉在完成了拜见贾母、与全家主要女眷会面的程序后,按照礼节和日程首先要去拜见大舅贾赦,然后再拜见二舅贾政,最后到贾母处和贾母以及众姊妹共进晚餐。林黛玉到大舅贾赦处拜见大舅贾赦要告辞时,大舅母邢夫人“苦留”黛玉“吃过晚饭”再走,很显然,邢夫人给林黛玉出了个难题,此时,怎样回应大舅母邢夫人,对刚进贾府的林黛玉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考验。可贵的是,林黛玉当即十分机敏得体地回应了邢夫人,邢夫人对黛玉的话也笑着表示赞同,脂砚斋在这句话后也特意批了两个字:“得体”。此时,如果你是林黛玉,你会怎样回应,请把你回应的话写在下面。要求:(1)符合黛玉身份,礼貌得体。(2)不超过70字。
9.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
——习.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十九大报告》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如何理解“自强”的现实意义与价值?请写一篇文章,展现你的体验感悟或认识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