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2020-2021年高一上半期期末考试历史免费试题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A.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则
C.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D.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诸卿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 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表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种状况

年限

1年以下

1—2年

2—5年

5—10年

10—15年

15—20年

20年以上

阁臣数(人)

30

37

42

25

12

11

4

占比(%)

18.63

22.98

26.09

15.53

7.45

6.83

2.49



A. 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
B. 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
C. 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
D. 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在古希腊大部分诉讼案件中“诉讼的胜负主要不是取决于案件的是非曲直,而是取决于诉讼双方及其证人,以及那些在法庭上替他们讲话的朋友的态度,看他们像不像清白无罪,看他们是否说实话,看他们的发言技巧,看他们的品行是否端正。”由此可见古希腊
A. 公民不再是雅典城邦的主体
B. 陪审法庭可随意解释法律
C. 案件审判有缺乏公正的一面
D. 保留了原始落后的习惯法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罗马帝国时期,裁判官创立了妻财诉,以此保护妻子的追索嫁资权。这样丈夫对夫妻财产,特别是原先具有赠予性质的嫁资的控制权和支配权逐渐被削弱甚至剥夺。这从侧面反出当时的罗马法律
A.提高了妇女的经济地位 B.推动了罗马社会的转型
C.全面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D.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后半期,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执政期间竞相改革。保守党政府通过了《公共卫生法》等法令,对工人的生活条件、劳动环境等进行规范。自由党比较关注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推动议会一再通过改革法令扩大选举权。这些改革反映出
A.两党纲领完全一致 B.两党都在极力争取工人选民
C.不同阶级实现了权利平等 D.工业革命消除了阶级矛盾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这反映出1787年宪法
A. 违背共和主义的基本原则
B. 兼顾了南北各州的利益
C. 具有实用主义的政治倾向
D. 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与古代掠夺性或复仇性的战争不同,近代战争本身往往是手段,不是目的。战争结束的形式和结果不仅影响未来,也可以从中看出战争双方的意图,尤其是战胜方的诉求。《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下列条款中最能体现“战胜方”诉求的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
C.赔款2100万银元 D.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
A.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
B.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
C.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印度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如是比较了中国和日本的现代化道路:“日本成功地发扬了传统使之适应新的时代……而中国选择的是放弃传统,破旧立新。”其立论主要着眼于中国的
A.明治维新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恩格斯说:“我们绝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已深入到运动中去。”恩格斯的意思是
A. 想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 不想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C. 深入到工人运动中去探索
D. 要用科学理论武装无产阶级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中图一与图二的内在联系是

A.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B.列宁领导俄国人民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C.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胜利
D.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分别是1933年和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例的情况,左图到右图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例的变化说明了

A.一些城市已成为敌后抗日根据地 B.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迅速
C.中国共.产.党根据时局调整了策略 D.中国革命方向出现了重大改变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C.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起来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曾流行这样的口号:“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该口号不能反映当时
A.个人崇拜盛行 B.强调阶级斗争
C.社会秩序混乱 D.执法公正严明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是
A.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平反冤假错案
C.建立法制体系 D.确立“依法治国”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台湾问题一直是举世瞩目的焦点,下列对台湾问题的现状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美国的霸权政策一直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
B. 以李登辉、陈水扁为代表的“两国论”在台湾仍有一定的市场
C.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不可动摇的基础
D. 台湾与大陆始终是远亲近邻的关系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州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个“第三种力量”就是
A.欧洲共同体 B.第三世界 C.联合国 D.独联体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历史博客的一个帖子在分析当今国际格局时绘制了一个示意图,如下图反映了当代世界的“一超多强”趋势,天平的一边如果是美国,那么另一边应是


A. 日中俄印
B. 法德英日
C. 亚非拉美
D. 欧日俄中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白居易在《朱陈村》中提到:“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这体现出( )
A. 古代农民具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
B. 经营农业是当时农民的毕生追求
C. 小农经济有利于宗族的连续性
D.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关于元朝织造机构——绫锦局的相关描述。 据此可知,“绫锦局” (  )

规定

内容

1

“招收析居、放良、还俗僧道为工匠,二百八十有二户,教习织造之事”

2

“差委造甲官驰驿,引领作头等人,前去指使造甲”


A.追求技术创新 B.注重工匠技艺的培训与提升
C.重视技术传承 D.严格管控手工业的产品质量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宋建立之后,曾两度恢复街鼓(肖禁制度),但击罢街鼓后人们依旧出入,到宋仁宗时不得不放弃此制度。这反映出北宋时期
A.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动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政策调整
C.最高统治者的权威受到挑战 D.政府加强了对城市经营的监管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称,“重农抑商”政策使职业分工呈现不合理状态,社会全员消费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消费产品农业化,致使社会中绝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是低水平的。这个学者旨在说明该政策
A.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以发展农业生产为宗旨
C.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D.无法适应稳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6. 详细信息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 下表是某学校高一学生对于英国和美国代议制形成问题所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组别


材料

结论

英国组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欧洲文化史》
《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全球通史》断发展

17世纪后期~1英国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美国组

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美国通过革命建立起的民主政体,是世界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之一

德国组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主立宪制度,保留德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建法律之权。”《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材料三 下面是晚清驻外使节有关近代世界政体大略的综述地球万国内治之法,不外三端: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今日之德、日皆君主之国也,与中国无异。美、法,皆民主之国也,其政权全在议院,而(总统)无权焉。英国,君民共主之国也,大约民权十之七八,君权十之二三。
民主之国,其法合于孟子“民为贵”之说;然其弊在朋党角立,互为争胜,甚且各挟私见而不问国事之损益,则权不一而志不齐矣。君主之国,主权甚重,操纵伸缩,择利而行;然其弊在上重下轻,或役民如牛马,俾无安乐自得之趣,如俄国政俗是也。惟君民共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弊,最为斟酌得中。
——摘编自《薛福成(1838年~1894年)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2)材料二中哪一组学生得出结论依据的是原始(第一手)史料?你认为英国组要得出最后的结论,还要补充哪些史实(至少举两例)?美国组关于“一个新的种类的国家”是指什么样的国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晚清驻外使节对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找出其中不当之处,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言简明)

27. 详细信息
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美国交替出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4年以前,美国与中国没有直接往来。尽管美国人对中国非常陌生,但也还大致形成了对中国的初步印象,把中国看成一个文明礼仪之邦,表现出尊敬和羡慕,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形象是积极和美好的。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后,美国人开始有机会亲眼目睹中国的“庐山真面目”,他们发现眼见的中国与耳闻的中国相去甚远,顿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材料二 “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佳时光……其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
材料三 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国的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皆据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1)阅读材料一,指出“中国皇后号”来华后,中国社会的哪些现象可能“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4)谈谈你对“美国人中国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