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20年高三历史上册月考测验带答案与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为西汉丞相出身表

出身

前期

中期

后期

功臣

10

3

0

功臣子

3

5

0

外戚宗室

0

3

1

掾史文吏

0

8

2

经学之士

0

1

10


这反映出西汉时期( )
A.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B. 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
C. 外戚干政导致社会衰弱 D. 儒学政治影响力增强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代,政府设置东西南北四个铜照,以受养民劝农之事、谏论时政之书、陈冤诉届之状、举报告密之信。这客观上
A.引入了社会监督 B.防止了官员腐败
C.强化了君主权力 D.削弱了行政监督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代北京门头沟煤矿矿工多系无籍流民,每年七月以后,窑主“按公平时价,雇人工作”,到次年五月,煤窑就暂时停工,“以避盛暑煤毒”,矿工“即行散工”。这表明当时
A. 工场手工业规模大范围广
B. 矿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C. 煤窑停工使流民大量出现
D. 窑主与矿工是隶属关系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白蛇传”故事最早出于唐传奇《白蛇记》,类似“许仙”的主人公李黄是盐铁使之子,南宋活本《西湖三塔记》中的同样角色奚宣赞为统制之子。到明代后期,冯梦龙所编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主人公却变成杭州的“药铺主管”了。这反映,明后期
A.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 民间思想借助小说广泛传播
C. 商品经济冲击等级观念
D. 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逐渐瓦解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50年,上海英商林塞洋行的走私规模不如别家大,该行老板上书英国领事说:“(我行)要和任何人一样大肆走私了。”英国领事答复道:“他们(清朝官员)对海外强国,不敢有任何公开冲突。”这说明中国
A. 海关职权逐渐丧失
B. 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 自然经济快速解体
D. 清政府成为列强傀儡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政府设置工商业管理机构及颁行经济法规概况

时间

设置机构/颁行法规

1897年

设立中国通商银行总行

1898年

设立农工商总局: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矿务铁路公共章程》等

1904年

设立商部;颁布《商人通例》《公司律》《重订铁路简明章程》《矿务暂行章程》等

1906年

商部改名为农工商部,设立邮传部;颁布《破产律》《商船公会章程》等



以上措施
A. 确立政府对近代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
B. 迎来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C. 建构了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D. 建立了完整的近代经济法律体系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并多次强调“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共
A. 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B. 促成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团结海外力量结成反法西斯同盟
D. 组织民兵以阵地战防守遏制日军攻势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0年代的中国,各色各样的国货运动进展得如火如茶,1934—1937年四个国货年更是被冠以“妇女国货年”“学生国货年”“市民国货年”“公务员国货年”等不同主题。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迫切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愿望 B.民众爱国觉悟得到较大提高
C.大力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民族企业遭受经济危机冲击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全面抗战初期,华北抗日根据地儿童喜欢的大多还是玩球、跳绳之类传统游戏。到了中后期,军事游戏、反日爱国游戏和学习游戏等儿童游戏产生并逐渐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儿童身心饱受战争摧残 B.儿童娱乐方式的多样化
C.敌后战场取得辉煌战果 D.中共抗战动员的广泛性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创作于1953年的一副木刻画《售余粮》。这一作品反映出当时

A. 国民经济恢复活跃了农村市场
B. 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
C. 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生产热情
D. 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也许在于能够在既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使共同体的大量人口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不仅使每一个个人而且使共同体本身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材料强调,民主
A. 增强国家认同感
B. 成为争权夺利的工具
C. 左右国家的政局
D. 保障了公民公平参政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6、17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由此可见,当时
A. 亚洲经济地位依然较高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C. 西欧与东欧的矛盾尖锐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主流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政治上独具特色,经济上国家主导,自上而下地推行福利国家建设,以解决社会矛盾……既可以避免沙皇俄国式的专制,又可以避免英国和法国那样弱小、颓废和低效的民主政体的弊端。”该观点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
A.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B. 采取威权政治适应发展
C. 建立健全福利国家制度
D. 组建了独立的立法机构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为1870年和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的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国家年代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其它

1870年

32%

10%

23%

13%

22%

1913年

14%

6%

38%

16%

26%



A.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先后决定工业排名次序
B.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时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C. 美国在一战前已经确立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 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61年,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了某一重要国际会议的筹备会,规定了参加该国际会议的标准。(见下表)

据此可知,这次即将召开的国际会议
A.引发了蓬勃发展的民族解放浪潮 B.冲击了超级大国主导国际事务的局面
C.达成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原则 D.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基本形成
16.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生参政带来的“以德取人”因素,使察举制因而成立,但这并不是唯一制约察举选官的因素。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在察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举荐;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所以举人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他人举荐不可。到了北宋,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看不到举人的姓名、乡贯等,也就很难作弊了。隋唐以来,科举出身的官员在高级官员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到宋代已占有绝对优势。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材料三 宋廷对于在任官员的课绩,以对德行、才能、劳效的综合检验为主要内容。“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但不易操作;对于才能的核验,宋廷要求官员申报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在宋代,课绩与监察各为独立系统,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关系密切。宋廷对官吏的考察方式多样:有课绩定等、有廉访会问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
——摘编自袁行霖《中华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察举制出现的原因。概括东汉察举制的新发展。
(2)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发展趋势。科举制的发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对官吏的课绩和考察分别有何侧重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历史借鉴价值。
1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政治的变革,政治的变革也同样会促动经济的变迁。中国民族工业长期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夹缝中,饱受压抑之苦的资产阶级渴望政治革命带来“产业革命”。辛亥革命的胜利不仅使“当时人们特别感到解放的欢欣”,以为发展实业的最佳“运会”到来了,而且确曾为资产阶级发展实业提供了封建专制政体下所不可能有的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概括材料的核心观点,试以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18.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闹危机,苏联获良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多是利用西方先进设备技术,甚至是在外国专家的直接帮助下建立的。苏联的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空想家的美梦,而被认为是发展中的事业。1933年11月16日,美苏宣布恢复邦交。1934年,苏联加入国际联盟,并成为国际联盟行政院的常任理事国。然而,苏联后来却错误地总结“经验”,走上单一的计划经济道路。而西方国家则加强了国家管制,逐步在经济发展上超过苏联。
——摘编自孙力周《苏联曾是经济萧条中的大赢家》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政府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保护队可以把青年集合在保护营中,他们在这里衣食无忧,远离了那种容易违法犯罪的城市环境。自从1933年来,少年管教所里所下降的收容者之数,其中有25%与保护队的成立有关。“许多军事生活必需的条件——纪律、医疗、主要的训练——这些都包含在保护队的项目里面”。在大萧条时期加入保护队的成员,后来有90%的人在部队中服役。尽管民间资源保护队在20世纪30年代以其出色的表现而颇得众望,但罗斯福从来没有能够说服国会宣布其为永久性的机构。1942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结束了该计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使苏联成为大萧条时期“大赢家”的因素。简述苏联成为“大赢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间资源保护队的历史作用。
19.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在国会讲演中提出了被称为“世界和平的纲领”的“十四点原则”,涉及到有关列强瓜分世界的原则、战争与和平、建立国际组织等一系列重大的国际政治问题。1920年1月20日,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生效。英、法、日等国追求的主要目标都已达到,美国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却遭到了失败。
材料二 为了安排战后世界的货币体系,1941年9月英国提出了“凯恩斯计划”,贬低黄金的作用;美国于1943年4月公布“怀特计划”,主张建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机构,取消外汇管制和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在1943年9—10月举行的华盛顿会议上,英国被迫接受了“怀特计划”,并同意以此为依据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20世纪上半期,美国先后提出规划世界秩序的“十四点原则”和“怀特计划”,其结果截然不同。试评析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