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广西高二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开学考试

1. 详细信息

历史纪年方法的掌握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秦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前三世纪早期 ②康熙是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农历己丑年  ④民国33年台湾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 

A.①③          B. ②③           C.①②             D.②④

2. 详细信息

西周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D.一夫多妻习俗的长期延续   

3. 详细信息

《剑桥中国史》在评价秦朝时说: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这里所说的秦朝的成就可以名之为革命的主要依据是

A.灭掉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废除了宗法制和分封制,推行了郡县制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废除了世官制,皇帝任免各级官吏

4. 详细信息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5. 详细信息

右图是民国时期的一幅名为《恭祝民國萬萬歲》的漫画,该漫画的历史价值在于  

A.体现了部分大众对民国政治的殷切期望 

B.表达了漫画作者对民主共和的热切追求   

C.证实了民国初年专制残余影响根深蒂固 

D.反映舆论对民国初年政策措施颇有微词

6. 详细信息

以“中国革命”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其中以三大摇篮即

①人民军队的摇篮;②中国革命的摇篮;

③共和国的摇篮,为代表的革命“圣地”,更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

那么,下面对于这三大摇篮,表述最准确的是

A.①:这支人民军队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

B.②:此地建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③: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D.①:延安 ②:瑞金 ③:遵义

7. 详细信息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

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宪法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规定了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A.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C.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8. 详细信息

1957424,周恩来在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主要是讲中国共.产.党跟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党派的存在与否,不取决于任何政党或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由客观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A.开始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有过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经历

C.最早出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D.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上发展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9. 详细信息

台湾著名舞台剧导演赖川声执导的相声式的舞台剧《那一夜,谁来说相声》中一段写道,某老兵“第一次出国就是为了回国”。对材料反映的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出国与回国的“国”分别指“台湾”与“大陆”   B.老兵“回国”应该不早于1980

C.“老兵”回国是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后的结果   D.当时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开始被打破

10. 详细信息

、下图是1950--1998年间新中国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发展关系的几个重要阶段。根据该图获取的历史信息解释正确的是

与发达国家关系

C

B

与发展中国家关系

D

A

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

年份  1950  1956    1962   1968   1974   1980     1986      1992     1998

A.阶段A与社会主义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对中国的敌视

B.阶段B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亚非会议中“求同存异”被认同

C.阶段C与发达国家关系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

D.阶段D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发展是睦邻友好政策的体现

11. 详细信息

梭伦“按财产估价把人民分成四个等级……指定以相应的官职……至于列在日佣等级的人,他只允许他们充当公民大会和法庭的成员”。“与四个等级的划分相适应,分配不同的兵役义务:每个等级的公民都有自备武装服兵役的义务,第一、二等级充当骑兵……”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关于对梭伦改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雅典人可以按照财产的多寡享受一定的民主权利

B.按照财产划分等级,是对从前按照血统和门第划分等级的否定

C.体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思想

D.这项改革对氏族贵族是一个打击

12. 详细信息

1972年,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访华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对材料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①交换意见的基本原则是求同存异      ②分歧主要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③共同点就是指双方如何处理台湾问题  ④新的开始指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 详细信息

1689年到1834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英国国王利用其行政权,通过任命内阁、收买议员、安插亲信等手段,对国会和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操纵。这充分说明

A.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一度出现反弹    

B.国王违背宪法规定肆意扩张权力

C.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的渐进性    

D.资本主义发展尚不足以制约王权

14. 详细信息

议会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有关议会的正确叙述是 

   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权威,并形成两党制

   B.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C.德国议会下院由民选产生

   D.盂德斯鸠主张议会和君主共同享有立法权

15.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德国1871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议会是立法机关         B.国家元首有权解散两院

 C.议院由两院组成         D.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内阁成员

16. 详细信息

工业革命导致社会日益分裂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敌对阵营,成为《共.产.党宣言》诞生的主要条件。下列作者表述的现象,与上述时代背景无关的是

A.司汤达:(工人)每5——6年就失业一次,他们只好在街头卖唱

B.李斯特:(里昂工人身陷)苦难和令人难以忍受的贫困环境之中

C.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D.巴尔扎克:法律把金钱定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17. 详细信息

 “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此观点能互相印证的有: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

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

18. 详细信息

人们称美苏“冷战”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是在一次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对美苏“冷战”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②导致两个德国和两个朝鲜的出现

③使各国人民一直处于核战争的恐惧之中 ④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 详细信息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下列有关不结盟运动的主张表述正确的有

①不是消极的对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②人民享有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

③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 详细信息

下表所列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全球化发展的两种观点,能分别支持这两种观点的典型史实是

类别

极端全球主义者

怀疑论者

观点

全球化是人类活动框架的重组,是民族国家的终结。

全球化加剧了不同文明的冲突,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仍然存在。

A.联合国的建立 / 美苏冷战           

B.欧盟的成立和发展 / “9·11”事件

C.跨国集团的出现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中国加入WTO /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21. 详细信息

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出土省份

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

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

平陆枣园

内蒙古

和林格尔

江苏

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22. 详细信息

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象征之一,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我们浙江是中国的瓷器大省,唐宋以来涌现出名窑无数,下列属于浙江的名窑有  ①钧窑  ②邢窑 ③越窑 ④龙泉窑 ⑤铜官窑

A.①②③         B.③④            C.③④⑤         D.②⑤

23. 详细信息

清乾隆八年(1743年),清政府发布了右图中的告谕。 从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是

A.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清政府鼓励中外贸易来往

C.清政府调整对外贸易政策        

D.清政府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24. 详细信息

某中学老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以下符合全球史观的说法是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      

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25. 详细信息

右图曲线③发展到高峰的原因包括

①中共合理调整工商业政策的推动  

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③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的推动  

④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6. 详细信息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土地改革             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27. 详细信息

1982年,中央在温州开展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运动,即“八大王事件”。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遭到整肃。这一行动对民众中刚刚涌动的致富热情,无疑是致命一击。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之后,“投机倒把”这个词没人提了,而“下海”等词汇流行开来。这说明

A.领导人的言行是经济发展风向标             B.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邓.小平南巡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28. 详细信息

革开放以来,下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在全国普遍推广国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②把增强企业的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③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④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29. 详细信息

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

A.强调“仁”和“仁政”           B.强调“德治”和“君轻民贵”

C.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             D.强调“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

30. 详细信息

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A.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       B.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

    C.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     D.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

31. 详细信息

、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A.引进西方学说     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C.提倡文学革命     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

32. 详细信息

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33. 详细信息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34.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35. 详细信息

 “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36. 详细信息

20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是一以贯之的信条,也是社会各阶层共同推崇的道德风尚和消费观念。……到近代,开始有社会舆论公开反对一味提倡节俭,并且主张鼓励消费,这较诸过去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变化。此时的社会舆论已开始从富民与富国的高度,对奢侈消费的作用与影响给予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新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崇尚节俭为什么会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推崇的道德风尚和消费观念”?这一消费观念在近代中国产生了何种变化?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4分)

材料二:总体上,中古时代的欧洲,人们的消费意识很淡。近代早期15001750,欧洲进入一个消费意识日渐增强、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代。薄伽丘指出:炫耀、打扮以及实现个人的每一个欲望,似乎成了最正确的人生目标。 …在这250年间,铺张浪费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因为如此,近代早期的奢侈享乐之风遭遇新教伦理的抨击。

    ——世力《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欧洲“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后来这股“奢侈享乐之风”又为什么会“遭遇新教伦理的抨击”?(6分)

37. 详细信息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 (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王安石 )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 ,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  (司马光 )请更张新法 ,日:“……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北宋“积贫”原 因 ,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1分 )

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 ,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3分 )

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 因。(3分)

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