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模拟

1. 详细信息

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斩钉节铁 胸有成筑   B.秀手旁观 浮想联偏

C.形影不离 天伦之乐  D.声名狼籍 脑羞成怒

2.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B.恣睢:放纵,放任。

C.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用比喻。

D.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3. 详细信息

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音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音乐________人生的酸甜苦辣,________生活的喜怒哀乐。不管你什么年龄,________你走到哪里,________你重新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就会触动你那颗敏感的心,引起你久久的怀恋。

A.解释 表现 不仅 而且   B.诠释 表达 无论 只要

C.诠释 表达 不仅 而且  D.解释 表现 无论 只要

4. 详细信息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它是我国明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承恩。

B.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夜莺颂》《秋颂》。

C.《故乡》选自中国现代文学家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D.《敬业与乐业》是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作品,选自《饮冰室合集》。

5. 详细信息

下列汉语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句中的传统瑰宝都是名词。

B.“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句中“学习探索”和“废寝忘食”都是并列短语。

C贵阳喀斯公园是一个拥有30万方稀缺天然石林和人文景观的原生态公园。句中的贵阳拥有依次是状语、谓语。

D.“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这是一个递进复句。

6. 详细信息

名著阅读。

大多数从事艺术的人,缺少真诚。因为不够真诚,一切都在嘴里随便说说,当作唬人的幌子,装自己的门面,实际只是拾人牙慧,并非真有所感。所以他们对作家决不能深入体会,先是对自己就没有深入分析过。这个意思,________也好像说过的。

文段节选自《__ __》,文段表达的意思__ __(人名)好像也说过,作者借此教育儿子做艺术家首先要__ __,要比任何人都__ __

7. 详细信息

_  __,民弗从也。

8. 详细信息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_       ……

9. 详细信息

《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对烨然若神人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     ____    __

10. 详细信息

中秋佳节,举头望月,苏轼用__    ____    __”(《水调歌头》)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11. 详细信息

无可奈何花落去,__     __

12. 详细信息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_      __

13. 详细信息

_    __,都护铁衣冷难着。

14. 详细信息

      __,思而不学则殆。

15. 详细信息

语文活动

从下面两幅图中任选一幅,说说你从图中读出了什么。(内容要求合理、具体)

,图一:经典锁进书库     ,图二:母亲

我选:__ __

读出的内容:

16. 详细信息

我的梦,多么的小

我的梦,是多么的小        

  月色刚刚照到窗前,转眼就溜走了

  还没有看清窗下的人,草色就悄悄绿了

  从青到黄,仿佛一夜之间,秋就到了

  还没有走出月光的吵闹,去装饰我的江山

  芦花已飘上头顶

  我的梦,是多么的小

  从梦中走过的露珠,住进去就难以脱身

  其实,我只希望

  我的江山多一些绿,少一些荒凉

  我的江河多一些干净,少一些污染

  我只希望

  每一片衣不蔽体的黄土都披上绿装

  每一条污浊的江河都重新纯净明亮

  我的梦,是多么的小

  小到只停留在地球内心,大地表面

  只想做一株草,绿遍大江南北

  只想做一棵树,净化千山万水

  然后永久地爱惜

  小到像生于石头上的石头,比起

  到处流浪的野火,更容易回到故乡

  回到21世纪美丽的中国

阅读上面这首诗歌后,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17. 详细信息

 “语文与其他学科渗透专题

材料()

①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相同。

②物质发生变化,要么是物理变化,要么是化学变化。

1.在化学学习中,在文字推敲、逻辑推理、语法运用等各方面,都要借助复句相关知识帮助理解。请仿照示例,运用复句相关知识解析上面的化学知识。

示例: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这是一个表承接关系的复句。强调了在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中,先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接着移近火焰,两个步骤是先后顺序。

分析:__  

__  _

材料()

____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及根的作用——繁殖。

____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向光性。

____形象地描述了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在生物学科的学习中,可运用古代诗人描述生物的优美诗句来帮助记忆。请仿照示例,调动你的积累为上面的生物知识配上相应的诗句。

示例: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形象地描述了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

1__  __

__  __

__  __

材料()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

3.把上面关于心理咨询概述的长句改为三个短句

改句:_  _

_   __

__  __

18. 详细信息

连语言似乎都是多余的

周涛

①那是季柏头一次去南山度夏周。那次度夏给季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能是因为他顺利地考上了中学,学校正好组织为期半个月的南山驻营,父亲大概是想奖励他,就让他参加了。小孩子不多,但有吃有喝,无忧无虑,轻松快活。

②帐篷搭起来了。准备野炊的火堆也点火冒烟了。

③寂静的南山菊花台响起了手风琴的声音,还有快乐的歌声,“是那田野的风,吹动了我们的胸怀……”菊花台遍地野菊盛开漫坡松林黑绿天空蓝得宛如刚刚用水冲洗过的蓝宝石……远处的山峦头顶雪冠,在夏日的阳光下闪耀银光。近处,雪水融化后汇成的溪流已经成了河水,从布满各种白色、鹅黄、褐红、浅灰鹅卵石的河滩上漫淹而过,水质清澈,脚步轻快。

④季柏顾不上欣赏这些,他招呼了几个小伙伴,到一处平坦的草滩上踢足球。他足球踢得不错,曾经是所在小学的校队右锋,打遍周围小学无败绩。

⑤季柏和小伙伴正踢着玩,一抬眼,看见一群当地的哈萨克小孩在旁边看。他们可能没见过足球,显得很新奇,季柏就招呼他们来一块玩。

⑥玩了一会,其中的几个大一点儿的少年不干了,显得不高兴。“怎么不玩了?”季柏问。

⑦“踢那个东西,我们不行。但是你敢和我们摔跤么?”

⑧“摔跤有什么了不起,”季柏想都没想,指着其中大一些的少年说,“摔就摔,三跤两胜。”

⑨季家兄弟摔跤无师自通,少有败绩,上手一较量,几乎没什么悬念,三比零。正准备收兵回营,一个哈萨克少年忽然上前拉住他,想和他交朋友。

⑩“当然可以,”季柏很高兴。

⑪这个名叫黑力力的哈萨克少年第二天早晨天刚亮就来找他,一起去山背后的草滩上找他家的马。马绊了腿,放到草滩上,它们像瘸子那样一跳一跳地找草吃,走不了太远。早晨要把马收回来,这是黑力力的活计,他提上几副马叉子,叫上季柏就去了。

⑫果然,山后有四匹马。黑力力这时显出本事来了,他抓住马,给马戴上叉子,把一匹青灰色马的韁绳放到季柏手里,想让季柏上马。季柏看着这匹光背马,那么高的背,被夜晚的露水打湿了,他上不去。

⑬黑力力把他的马牵到一个坡下,他从坡上一跃,骑上去了。

⑭季柏看了,也学着他的办法,上了马。那是他第一次骑在马背上,很是兴奋。黑力力骑着一匹手里还牵着两匹,走在前面。季柏骑着青灰马跟在后面,一路上,黑力力不断示范他怎样驭马。

⑮到了他家的毡房,黑力力拴好马,招呼季柏一起进家,还把季柏介绍给他父母。奶茶烧好了,季柏喝了几碗,就回去了。

⑯每天早晨都是这样,大约一个礼拜之后。季柏已经可以和黑力力并肩齐驱,在狭窄的山路上飞奔,互相追逐。那是季柏最快乐的时候,从那时起,他爱上了马并且深深为之迷恋。

⑰后来有一天,他正和黑力力在山间小路上飞马奔驰回家,父亲学着老红军的口气说:“你皆个俄子呀,胆子太大啦!骑在马上疯跑呀,那么高的山,掉下来怎么办!”季柏知道老红军告了他一状。

⑱“掉不下来,”季柏说,“我学会骑马了。”说完,他还把和哈萨克小孩黑力力交往的事告诉父亲。父亲没有责备他的意思,好像认为这很正常,“我的儿子嘛,肯定就是这样的”。

⑲但是让季柏感到奇怪的是,他和黑力力当时是怎么交流的?他不懂哈萨克语,黑力力也一句汉语不会说,他们相处无碍,互相都懂。一个眼神,一些表情、动作,在特定的环境里,心领神会,从未出错。少年的心呵,单纯、纯净,像一潭明澈的湖水,与晴朗的天空互相映照,一目了然。

⑳连语言都似乎是多余的。

(文段有删改)

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季柏和黑力力之间的故事。

2.段景物描写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文章最后一句独立成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语言是打开交友之门的钥匙。可是文段中的不懂哈萨克语的季柏与一句汉语不会说的黑力力是怎样敞开友谊之门的?请结合文段,联系现实谈谈你的感受。

19. 详细信息

光之香

林清玄

①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②那时是春末,一季稻谷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苓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胀破土地。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

③农夫和我坐在稻谷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谷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做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来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的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④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⑤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⑥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⑦他开颜地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⑧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⑨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田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的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像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谷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中流泻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B10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⑪我说:“那夜来香、昙花香又作何解呢?”

⑫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⑬我便那样坐在稻田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退化了。”

(文段有删改)

1.这是一篇__   __(文学体裁),以第__   _人称的口吻,主要运用记叙和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赞美了阳光的__   ____   __

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段以倒装句式突出地点,突出了阳光这一贯穿全文的关键词。

B.段~段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道出了使他下决心留在家乡的原因。

C.段是全文的一个重要节点,以农夫的话引出本文的核心话题:阳光的香味。

D.段⑫中“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言下之意即夜来香、昙花的香气无法与阳光的香气相比。

3.段中画线句子用词别致,含义深刻,请简要分析。

由于阳光的照射,稻谷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上了一种强悍的铜色。

4.段描写了阳光中的春景,其实,在阳光下,夏秋冬的景物也依旧灿烂。请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参考段,发挥联想,在下面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内容。

20. 详细信息

邹忌讽齐王纳谏(12)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邹忌八尺有余  修:__   __

(2)吾妻之我者  美:_   __

(3)朝服衣冠,  窥:_ __

(4)刺寡人之过者  面:__ 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邹忌讽谏齐威王与扁鹊规劝蔡桓公,劝谏结果有何不同?试从邹忌和扁鹊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

21. 详细信息

写作能力考查

藤萝开花了,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那是春天给予的。体弱多病的,爬下了悬崖,那是父亲放手的。给一次机会,梦想就会开花。

请以________一次机会为题,写一篇600650字的文章。

写作要求:

(1)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2)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见解;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相关的区域名、学校名和人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