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八年级上学期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期末考试

1. 详细信息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dú)        (ān     jī)旅      cán)蜍

B.Txǜ)         lài)户     sǒng)然    pán)跚

C.jūn)裂       zhǎo    méng    bào)冰

D.shuò)大      lín)峋     dì)听     luán

2. 详细信息

下列选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踏访    翻番    风糜亚洲    接风洗尘

B.延袤    扳机    可见一斑    鳞次栉比

C.阑干    老鸹    司空见惯    别俱匠心

D.荒涎    潋滟    俯仰生姿    瑰丽无比

3.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过了两年“五四运动”发生了,报纸上的如火如荼的记载唤醒了他的被忘却了的青春。

B.曾几何时,十几年寒窗磨剑,到头来看到成堆的稿纸难以变成铅字,他内心无比痛苦。

    C.电视台只给他电话预约了一次他就爽快地来了,在节目的嘉宾中他是当然的不速之客

D.他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找工作,但不论怎样辗转反侧,就是没有一个用人单位愿意接纳他。

4.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6年,全国各地都要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B.通过2015残疾人专项福利补贴制度的建立使1000万困难残疾人和1000万重度残疾人得到实惠。

C.云南接入全国高铁网络后,昆明至上海将由目前的超过40多个小时缩短至10小时左右。

D.是否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能更好地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财产权,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维护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

5.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父母的心》选自《川端康成作品集》,作者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B.《人琴俱亡》选自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伤逝》,文章写了王徽之对王献之的兄弟手足深情。

C.保尔双目失明却决不碌碌无为,在病床上完成了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用钢铁般的意志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D. 休、明、炎、矗、磊等字是用会意造字法造出的字。

6. 详细信息

下面句子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为了不使嘴里的液体与泡沫漂起来,刷牙时我得尽可能将嘴闭上。②在手指上套上棉垫,搓洗牙齿和牙龈。③在我的保健箱里有俄罗斯人提供的一种特殊护牙用品——能带在小指上的套型湿润棉纱垫。④刷完牙后,我会将多余的牙膏与水吐在曾用来洗澡的同一块布上,然后除去头发上的香波。⑤尽管不是什么天才设计,我却宁可把克莱斯特牙膏挤在牙刷上。

A.③②①④⑤      B.③⑤①④②     C.①③②⑤④      D.③②⑤①④  

7. 详细信息

在下列①②③④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战国时期,芈月是楚威王最  的小公主,芈月与楚公子黄歇青梅竹马,真心相爱,但最后还是被楚威后作为嫡公主芈姝的媵侍远嫁秦国。芈姝当上了秦国的王后,芈月成为宠妃。原本的姐妹之情在芈月生下儿子嬴稷以后与姐姐渐渐  ,芈姝处处防范打压芈月,而芈月因其对政治的敏感和天份得到嬴驷的  。 诸子争位,嬴驷抱憾而亡。芈月和儿子被发配到遥远的燕国。不料芈姝之子秦武王嬴荡举鼎而亡,秦国陷入内乱。芈月毅然下嫁义渠王,借义渠王之力回到秦国,平定了秦国内乱。儿子嬴稷登基为王,史称秦昭襄王。芈月当上了史上第一个皇太后,史称宣太后。为了自己死后的   71岁高龄的芈月下令将整个大秦的军队带到地下为自己陪葬,即秦兵马俑。

A.钟爱   分化   赏识   安宁       B.宠爱   分化   赏识   安全

C.钟爱   分裂   欣赏   安全       D.宠爱   分裂   欣赏   安宁

8. 详细信息

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9. 详细信息

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 详细信息

                 ,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1. 详细信息

《己亥杂诗》中表达诗人对理想、信念执著追求的诗句是:                   

                        

12. 详细信息

杜甫《望岳》 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13. 详细信息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凭什么斩获诺贝尔奖

孙建勇

201510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两名外国科学家,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屠呦呦,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20119月,她曾获得国际生物医学大奖拉斯克奖。她是一位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的女科学家。那株小草,就是青蒿,在中国民间又称臭蒿或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屠呦呦就是从这样一株小草里,萃取了一种名叫青蒿素的物质,为全世界亿万疟疾病人造福。

③不过,做出如此贡献的屠呦呦,既没有博士学位,也没有海外留学经历,没有中国两院院士光环。她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 

④那么,一个“三无”教授为什么能够成就今天的辉煌呢?答案只有一个,那便是:踏实+勤奋。 

⑤踏实和勤奋,是屠呦呦打小就养成的品质。1930年,她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意为鹿鸣之声,取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一句。学生时代的屠呦呦因为踏实和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5岁那年,她以优异成绩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一干就是半个世纪。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研究院条件非常艰苦,设备极为简陋,只有用于土法提炼的七口大缸和几间平房,但是,屠呦呦从不抱怨,一心扑在工作上。那时,她身患结核病,仍然坚持去野外采集标本,认真实验,从不耽误。短短几年里,她的半边莲和中药银柴胡两项生药学研究成果,相继被收入《中药志》。 

1969121日,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为科研组组长,参加全民抗发疟疾“523”项目。作为科研组组长,她带领团队成员,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四处走访老中医,先后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380种提取物,进行小白鼠抗疟实验。 

⑦然而,实验进行了190次,始终没有获得满意结果,研究一度陷入绝境。面对这种情况,屠呦呦没有气馁,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她想,当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仅植物类的碳化实验就达6000多种,经历了约10000次失败,自己这190次失败又算得了什么? 

⑧有一天,屠呦呦一部接一部地翻阅着古代医药典籍,以期获得一点线索或灵感。翻着翻着,她突然眼前一亮,一行文字令她激动不已。那是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的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她注意到,这里记载的取汁方法与常规法不同,不是煎熬,而是“绞取”——这是否意味着青蒿里的有效物质不能高温煎熬呢?想到此,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在60摄氏度下获得了青蒿提取物,发现其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190次实验,190次失败,190次从头再来,屠呦呦终于在第191次实验中取得了成功! 

⑩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显然,屠呦呦就是一个有准备的人,她用踏实与勤奋,为自己赢得了成功。数学家华罗庚曾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搞科学研究工作就要采取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有半点虚假浮夸。”用一株小草夺得诺奖的屠呦呦,正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脚。

1.你从文中看出屠呦呦是个什么样的人?(至少用上六个词语)

                                                                                 

2.结尾引用数学家华罗庚的话有什么作用?

                                                                               

3.“翻着翻着,她突然眼前一亮,一行文字令她激动不已”屠呦呦激动不已的原因是什么?

                                                                                

4.文章标题有什么妙处?

                                                                              

5.屠呦呦在演讲中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屠呦呦踏实和勤奋的品质最初是在中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

B.第⑥段划横线句子中列出的数字充分说明屠呦呦的科研团队走过的弯路是因为对古典医籍的研究不够细致导致的。

C.本文主要采用了动作、心理、语言描写刻画屠呦呦的人物形象。

D.第⑨段说屠呦呦“190次实验,190次失败,190次从头再来”是为了与第⑦段“当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经历了约10000次失败”相对比,强调了屠呦呦的成功来得太容易。

14. 详细信息

第三绿色圈

①植物对人的生态价值=时间×绿值/距离。绿值=基础值+特异值,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或放出氧气的量为基础值,清除有害气体的能力和对人身心保健、治疗的能力为特异值。时间,是指植物对人感官起作用的时间。距离,是由人的感官主要以视觉对植物的感知分为亲密到近、中和远三个距离段。从公式中可以看出人与植物在一起的时间越长、植物越多即绿值越大、和植物的距离越亲密,植物给人的生态价值越大。

    ②以绿色植物对人感官的影响力、绿色植被的生成来源、植物与人的相互作用、以城市中的人为中心,我们将地球上的植被系统分为三个绿色圈。

③第一绿色圈是天然林植被系统,它是自然生成的森林植被。这一绿色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基础,它有自己的成长规律,人类要做的是减少对它的干扰。

    ④第二绿色圈是城市及周边的人工林植被。它具有净化空气,吸收有毒物质,吸附粉尘,分泌杀菌素,调温降噪的功能。是城市的主要生态支撑系统,它通过影响城市的小气候,人视野中的绿色比例对人产生影响,其发展受财政和城市土地面积的制约,绿化潜力有限。联合国生物圈生态组织认为城市人均绿地大于50平方米为最佳居住环境标准。在中国,要达到这一目标,还要走漫长的路。

    ⑤第三绿色圈是建筑本体上的绿色植被,是以私人投资为主建设和管护的人工植被。据统计,现代人一生中85%左右时间处于建筑空间中,这里的植物和人处于亲密距离。从前文的公式可知,这一区域只要增大植物使用量,即可产生三个绿色圈里面最大的生态价值,它是城市提升绿化水平的高地。第三绿色圈是与人相互作用最直接、最长期、也是最强烈区域,人只要愿意,一天可得到。

    ⑥三个绿色圈概念,使我们比较清晰地认知人与三个绿色圈的相互作用关系。它们各有独立作用的区域,独特及相互之间不可取代的独立价值;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交互影响,组成了地球上一个完整的植物生态系统。三个绿色圈的建立,构成了建筑中的人与大自然联系的生物廊道,恢复起人与自然的直接联系。

    ⑦现实的第三绿色圈建设的起点,主要是阳台。阳台是建筑物室内的外延,是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互相联系的纽带,是居者呼吸新鲜空气,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最佳空间。打开房间,室内和建筑物外部环境相连,外部的空气通过阳台植物层的过滤、去尘、降噪、增氧、调湿、杀菌、添加负离子等生态处理后变成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关闭外部,对内开放,植物区和室内形成闭路系统,植物区在阳光作用下就象一台生态反应器一样吸入室内污浊空气,处理后,送出新鲜空气。到了夜晚,关闭室内与植物区的联系,我们将避免植物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危害。

    ⑧这里是一片绿洲、一个小森林、一个生态仓。在这里,人们将享受到自然的气息,阳光的温暖,绿色的围护,都市的压力得以舒缓,心灵得到充实和慰籍,接受自然的灵感与创意。植物的季节变化,能唤醒都市人内心蛰伏已久的自然节奏,重新获得生命的能量。

1.请根据文章的内容,选出对公式“生态价值=时间×绿值/距离”理解错误的一项(    

A.影响植物对人的生态价值的因素有四个:时间、基础值、特异值和距离。

B.植物对人的感官作用的时间越长,它对人的生态价值越大。

C.绿色植物越多,基础值和特异值就越高,它对人的生态价值就越大。

D.绿色植物对人影响的距离越远,它对人的生态价值就越大。

2.文章②至⑤介绍“三个绿色圈”时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3.阅读文章第段,结合语言特点分析其作用。

                                                                          

4.人们经常喜欢在办公室、卧室里摆放一些小盆栽,读文章第⑦段,请分析这种行为是否科学。

                                                                      

15. 详细信息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各项中加点文言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无与为乐者(思念)             欣然起行(愉快地,高兴地) 

    B.至承天寺(于是,就)           相与于中庭(散步

    C.怀民亦未(睡觉)               竹柏影也(大概)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月色人(窗户)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面对选文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遂至”二字表面看来很轻淡,好像不假思索,其实却包含着能一同赏月者只有一个人,非这个人不可的意思。

B.本文情思如水,汩汩而流,信笔抒意,随物赋形,情景交融,内涵丰富,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C.本文采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两句反问,“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作结,提示了不乏良辰美景,但缺乏闲适赏景之人的意旨。

4.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16. 详细信息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B.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C.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为下文占据较高的立足点,树立远大目标的议论做铺垫,使议论自然。

D.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17. 详细信息

作文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成长的路上,我们会经历很多,那些美丽的风景,那份亲人的关爱,那次失败的体验……都会给予我们生活的启迪和成长的力量。请以“      的馈赠”为题写一篇文章。

2)《那天,雨一直下》

要求:

①选题目⑴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篇幅不少于600字。

③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努力做到有新意。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