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清流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1. 详细信息

下列改革措施中,不是梭伦改革内容的是

A.让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B.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C.组建陪审法庭              D.限制第四等级公民的部分政治权利

2. 详细信息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3. 详细信息

梭伦改革按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享受相应的权利,其主要意义在于

    ①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缘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

    ②满足了所有雅典男性公民参政议政的要求

    ③促进了雅典奴隶制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④保障公民权利,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4. 详细信息

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有

①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②大大促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  

③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④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5. 详细信息

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

6. 详细信息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认为收孥(官奴婢)。”上述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

 A.连坐法统治人民           B.奖励耕战,限制工商业

 C.建立县制             D.“废井田,开阡陌”

7. 详细信息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问的融合

8. 详细信息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春秋时期铁器和耕牛的作用          B.春秋时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   

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9. 详细信息

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 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10. 详细信息

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风。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

A.均田制        B.实行科举制  C.整顿吏治         D.汉化政策

11. 详细信息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12. 详细信息

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13. 详细信息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

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役

14. 详细信息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 详细信息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说:“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16. 详细信息

假设你生活在宋神宗熙宁三年,若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录取

A.背诵诗赋词章  B.学习“四书五经” C.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D.依靠“恩荫”

17. 详细信息

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  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

③农户按高下出资兴修水利    ④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 详细信息

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募役法                D.免役法、更戍法

19. 详细信息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是

A触动保守旧官僚的利益            B后期失去皇帝支持

C没有改变土地私有制              D用人不当

20. 详细信息

北宋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C、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21. 详细信息

据赎罪券价目表:“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这反映出中世纪的天主教会。

A.关心广大民众的基本需求            B.注重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

C.各种活动都有明确的价格            D.公开用欺骗方式榨取钱财

22. 详细信息

加尔文说:“一个人之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这主要体现了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的影响

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23. 详细信息

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相同点是

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  ②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③反对教皇权威  ④主张“先定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4. 详细信息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宗教改革与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出了下列观点,其中符合宗教改革的是

甲: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乙:信徒皆为祭司

丙:用世俗思想彻底否定基督教的教义     丁:回到《圣经》来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乙、丁

25.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 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

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绝对忠于天皇的军队④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了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6. 详细信息

当年驻日参赞黄遵宪作《樱花歌》:“一艘轮舶炮声来,惊破看花众人梦。”诗中描写日本在19世纪中期出现

A.美国武力叩关 B.武装倒幕运动    C.对外修约运动    D.宫廷王政复古

27. 详细信息

 “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采取了

A.奉还版籍   B.承认土地私有   C.鼓励工商、嘉奖贸易   D.加强军事力量

28. 详细信息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

A.实行币制改革    B.从外国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C.政府大力扶持    D.通过对外掠夺加速资本积累

29. 详细信息

《全球通史》评述:“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从材料可判断,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

A. 结合国情,有选择地学习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全盘西化,全方位地学习    D. 对西方文明完全排斥

30. 详细信息

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排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车、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31. 详细信息

19世纪中后期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日本维新派提出“和魂洋才”,中国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结果两者一成一败。其根本原因是

A.制定的具体目标不同            B.实施的方式方法不同

C.学习的文化内容不同            D.推行者的社会立场不同

32. 详细信息

俄日两国以改革的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其主要原因都是

A.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B.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

C.封建建统治基础牢固,没有发生社会危机

D.人民的反抗斗争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33. 详细信息

 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 

   A.雅典的自由民         B. 雅典贵族     C.  雅典的执政官       D. 雅典的平民

34. 详细信息

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权利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岑曾经说过: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其主旨是

 A.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     B.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C.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        D.雅典公民有护卫城邦的义务

35. 详细信息

.观察下图,图示中的①、②应分别填写的内容是

  A.贵族、平民     B.平民、君主     C.贵族、奴隶     D.贵族、君主

36. 详细信息

某历史兴趣小组编排历史剧。假如你的角色是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一个年收入100麦斗的平民,那么你可以: 参加公民大会  ②当选为四百人会议的成员 当选为民众法庭陪审员  在战争中提供骑兵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

37. 详细信息

北魏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给守城主将写信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以上言论本质上反映了

    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 B.太武帝在战斗中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C.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   D.太武帝在战斗中采取了迷惑敌人的手段

38. 详细信息

观察右图,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小国一跃而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军事强国,这主要得益于商鞅

A.奖励耕织   B.实行县制   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军功爵制

39. 详细信息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40. 详细信息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这里所说的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指的是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李悝变法

41. 详细信息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壮:多的意思)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42. 详细信息

王安石在讲学时,曾经给学生出一道问题:“异时多兵矣,而不以兵多故费财;今民之壮者多去而为兵,而租赋尽于粮饷,然亦不足于兵。此其故何也?”这反映王安石在教学中注重

      A.因材施教         B.军事教育         C.经世致用         D.理财为先

43. 详细信息

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宋神宗急功近利  B.宋神宗动摇不定  C.宋神宗反对变法   D.宋神宗软弱无能

44. 详细信息

《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1517年——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

   A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    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

45. 详细信息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挑战教会权威              B. 否定信仰上帝

    C.  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 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46. 详细信息

由下图可知,德国首先进行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德国处于分裂状态                    B.天主教会在德国出售赎罪券

  C.罗马教皇对德国的沉重剥削               D.马丁·路德的改革方案深入人心

47. 详细信息

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A.开展世俗教育       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C.自由探讨真理       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

48. 详细信息

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A.维护农奴制度     B.废除农奴制度   C.推翻沙皇专制    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

49. 详细信息

佩里率领的舰队中有两艘黑色的近代蒸汽铁甲军舰,为日本人第一次见到。佩里赠给幕府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而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实力。佩里来航令日本人震惊,深切感受到日本与外国的巨大差距。这里的差距主要是指

 A.落后的交通工具与先进的交通工具的差距B.落后的幕藩体制与先进的民主制度的差距

 C.落后的农业文明与先进的工业文明的差距D.落后的国民素质与先进的国民素质的差距

50. 详细信息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51. 详细信息

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

52. 详细信息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

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53. 详细信息

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C.“西学中源,合理利用”    D.“取明深义,取便发挥”

54. 详细信息

有人评价百日维新“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直接导致维新派“同志太孤”的措施有  ①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       ②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④选派学生到国外留学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5. 详细信息

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光绪帝对变法犹豫不决                  B、顽固派力量强于改革派

C、力量对比对改革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D、资产阶级势力弱小

56. 详细信息

梁启超评价康有为,认为他是“孔教之马丁·路德”。这主要是因为

  A.康有为改革儒学理论完善改革主张  B.康有为融合孔子儒学、西学进行改革

     C.康有为主张改革中国原有宗教制度  D.康有为把西方的宗教理论用于改革

57. 详细信息

卡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

A.卡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卡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58. 详细信息

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

A.实行地税改革      B.开化社会文明   C.引进欧美科技    D.鼓励工商贸易

59. 详细信息

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不生也”。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

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            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

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                  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

60. 详细信息

梭伦改革中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B、设民众法庭  C、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D、按财产划分公民的等级

61. 详细信息

20分) 材料一  熙宁改制比前两次更为彻底,首先罢试诗赋,独留策论;其次新增大义,地位在策论之上。……熙宁科场改革的另一重大贡献在于王安石主持编纂、作为经义考试统一标准的《三经新义》,即《周礼》、《诗》、《书》三经义,成为科场和学官的法定教科书。

——郑师渠、吴怀祺主编《中国文化通史.两宋卷》

材料二 至于介甫以其书(《周礼》)理财者居半,爱之,如青苗之类,皆稽焉。所以自释其义者,以其所创新法,尽传著新义,务塞异者之口。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新经周礼义》

材料三  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

                                                       ——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并指出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10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的措施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10分)

62. 详细信息

8分)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870-1940年日本以每年约4%的增长速度才以极落后的状态转变为一个主要的工业国。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2分)

2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6分)

63. 详细信息

开国议政(12假设你是宋初的决策者,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是否大力推行科举制。决策之前,你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下(艺体班只做第一题)

(1)请你在文本框内的AB两处填上恰当的文字。(6)

(2)综合以上因素,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 理由是什么?(6)(普通班只回答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