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图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C.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答案:B 【解析】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故A正确;B、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错误,因为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B不正确;C、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正确,因为加入了溶剂,故C正确;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正确,因为乙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仿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全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引自《苏联史》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引自《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引自《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有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引自《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阅读上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说明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及其原因。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不同之处。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请说明理由。 (4)依据材料四分析说明沙皇政府1861年改革的目的。
化学 试题推荐